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左星月
編輯 | 王亞靜
美編 | 邢靜
審核 | 頌文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充電樁市場隨之擴容。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頭部企業深圳市優優綠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優綠能”)應運而生,并開始沖刺資本市場。2月26日,深交所官網顯示,優優綠能獲準提交注冊。
受益于新能源產業高速發展的紅利,優優綠能的業績曾實現跨越式增長。只是,2024年公司營收增速放緩,凈利潤首次下降,2025年將延續下滑態勢。
「創業最前線」注意到,優優綠能的營業收入較為依賴股東,關聯交易風險較高。另外,公司近年來產能利用率下降仍擬募資擴產,合理性存疑。
從2022年12月獲受理,到今年2月26日迎來注冊的關鍵時刻,優優綠能已等待2年多時間,接下來能否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仍是未知。
1、外銷收入下降,外貿政策生變
招股書顯示,優優綠能的創始人為柏建國和鄧禮寬,兩人分別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和清華大學,是不折不扣的“學霸”。
自2005年起,柏建國和鄧禮寬共同在艾默生網絡能源、易達威銳電源設備科技、深圳市格里貝爾等四家企業共事近十年,且二人的入職、離職的時間基本重合。
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充電樁需求激增。同年8月17日,鄧禮寬、柏建國設立優優綠能的前身優優有限,注冊資本500萬元,兩人各自認繳50%。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優優綠能的實際控制人仍是鄧禮寬和柏建國,兩人直接和間接控制的股權比例合計為67.60%。
成立當年,公司便推出首款15kW風冷充電模塊,此后陸續推出20kW、30kW、40kW充電模塊產品。目前,優優綠能的主要業務是新能源汽車充電模塊,廣泛應用于直流充電樁、充電柜等新能源汽車直流充電設備。
2020年至今,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激增,充電需求爆發,優優綠能的業績也隨之增長。
招股書顯示,2021至2024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優優綠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31億元、9.88億元、13.76億元和7.2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611.39萬元、1.96億元、2.68億元和1.39億元。
(圖 / 優優綠能招股書)
但這種高速增長沒有維持太久。2024年審閱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14.97億元,同比增長8.86%;歸母凈利潤2.56億元,同比下降4.73%,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圖 / 優優綠能招股書)
2025年1-3月,優優綠能預計實現營業收入3.45億元至4.05億元,同比增加1.87%至19.59%;預計凈利潤5800萬元至7000萬元,同比下滑2.67%至19.35%。
對于業績下降,優優綠能在招股書中解釋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公司加大了研發投入,另一方面是外銷收入及占比有所下降,拉低了公司整體毛利率水平。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優優綠能的外銷收入分別為1.03億元、5.10億元、6.15億元和2.24億元;2024年全年經審閱的外銷收入4.24億元,同比下降31.01%。
報告期內,優優綠能外銷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4.03%、51.65%、44.68%和33.78%,外銷占比遠高于同行可比公司盛弘股份、通合科技和英可瑞,因而受外銷影響更大。
(圖 / 優優綠能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優優綠能外銷收入下滑的狀況未來很有可能持續發生。
據悉,優優綠能的外銷業務主要集中在歐洲和亞洲。2019年12月,歐盟委員會公布《The European Green Deal》,表明將通過立法等方式促使歐盟地區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澎湃新聞報道,《路透社》獲取的一份歐盟委員會提案草案顯示,3月5日即將發布的《汽車行業行動計劃》將祭出組合拳:強制提升電動汽車電池本土化比例、加速公司車隊電動化、豁免零排放重卡道路費用,并探索購車補貼新模式。
(圖 / 澎湃新聞)
若此份草案達成,歐盟可能將用“本地含量”筑起防線,屆時優優綠能的歐洲市場或許會受到一定影響,業績存在進一步下滑的可能。而抵御外銷風險,保持業績持續增長將是優優綠能的一大難題。
2、小米入股,營收增長靠股東
優優綠能近年來大幅增長的業績,很大程度上是由多家股東共同支撐。
在公司前五大客戶中,萬幫數字、ABB、玖行能源等均直接或關聯方間接入股優優綠能。
2018年10月,優優綠能開始與萬幫數字業務合作。萬幫數字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的研發制造與充電網絡運營,旗下核心品牌星星充電現已發展為我國主流民營電動汽車充電運營商之一。
2019年5月,萬幫數字的控股股東萬幫新能源入股優優綠能,截至招股書簽署之日,持有優優綠能2.67%股份。
(圖 / 優優綠能招股書)
2019年入股當年,萬幫數字便成為公司第一大客戶,實現銷售收入2763萬元。在2020年,優優綠能對萬幫數字銷售占比更是達到50.90%,存在重大依賴。
(圖 / 優優綠能招股書)
優優綠能與ABB的業務合作更早一些,始于2018年7月。2020年5月,ABB以1773萬元的價格入股,目前持有優優綠能7.80%股份,并且入股當年即成為優優綠能第二大客戶。ABB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根據其2022年年度報告,ABB是全球排名第一的電動汽車充電解決方案提供商。
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萬幫數字和ABB一直是優優綠能的前兩大客戶。此外,另一名客戶玖行能源也入股了優優綠能。
(圖 / 優優綠能招股書)
公司股東與客戶相互交叉的情況很快引起外界關注。在首輪問詢中,深交所要求優優綠能說明:“是否存在通過向客戶讓渡股份從而獲取更多商業利益或輸送利益的情形、是否具備直接面向市場獨立持續經營的能力”。
自首輪問詢開始,深交所就優優綠能依賴股東的情況進行了三次追問。一般而言,在審核中,擬IPO企業關聯交易達到30%之上便會被監管層認定為較高,需要對合理性和公允性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解釋。
在遞表前夕,小米也入股了優優綠能。2022年6月,公司進行了第七次增資,小米智造按照投前估值25億元,以1.15億元認購138.30萬元注冊資本,交易價格為83.33元/股,持股比例達到4.39%,投后估值約26.2億元。
在小米智造入股之后,優優綠能便開啟了上市輔導,為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做準備。資料顯示,小米智造的執行事務合伙人為北京小米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其隸屬于小米集團旗下。
入股優優綠能之前,小米剛剛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2021年3月,小米官宣造車;2021年9月,小米汽車公司正式注冊;2024年3月28日,小米集團召開小米SU7上市發布會,小米汽車正式投入市場。2025年2月27日晚,小米SU7 Ultra上市。
而優優綠能與小米汽車的合作能否讓公司利潤增長,還需進一步關注。
3、研發投入偏低,產能利用率降低仍募資擴產
其實,優優綠能的研發投入低于同行也值得關注。
在招股書中,優優綠能自稱,公司高度重視研發團隊的建設,通過人才引進、自身培養等方式,建立了一支技術能力突出、實踐經驗豐富、創新理念先進的研發團隊。
不過,與同行可比公司相比,不管是研發投入還是研發人員都相對較低。報告期內,優優綠能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149萬元、4018.26萬元、7909.27萬元和4914.05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4.99%、4.07%、5.75%和6.81%。
從研發費用率看,優優綠能遠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的11.07%、9.60%、10.42%和12.19%。在2021年和2022年時,甚至不及同行平均水平的一半。
(圖 / 優優綠能招股書)
在研發人員上,報告期內優優綠能的研發人員分別為72人、129人、211人和251人,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的424人、479人、592人和295人。
(圖 / 優優綠能招股書)
一般來說,研發費用在一定程度上能直觀反映出公司對技術投入的重視程度,也能間接反映出核心技術實力,從優優綠能研發投入上看其與同行仍有差距。
而充電市場日新月異。據了解,華為全液冷超充樁最大輸出功率達600kW,可見新技術迭代之快,因此公司在技術升級和創新層面還需要加速沖刺。
實際上,優優綠能的研發能力也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在問詢函中要求公司解釋研發投入占比低于同行業的主要原因,以及現有研發強度下能否取得或維持技術競爭優勢。
截至2024年6月30日,優優綠能及子公司獲授權發明專利21項、實用新型專利35項、外觀設計專利27項、軟件著作權33項,另有1項韓國專利和1項美國專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營收放緩的情況下,優優綠能還擬進一步擴大產能。
招股書顯示,優優綠能此次擬募資7億元,投入充電模塊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總部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充電模塊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擬加大對40kW超大功率充電模塊和獨立風道30kW充電模塊兩款產品的產能投入并新建自動化產線。
然而,優優綠能的充電模塊目前正面臨產能過剩風險。報告期內,公司充電模塊的產能逐年提高,但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3.93%、80.41%、76.62%和67.98%。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公司產能利用率持續下降。
(圖 / 優優綠能招股書)
而且,優優綠能的產品以外銷為主,隨著全球政治經濟不穩定因素增加,導致海外汽車電動化轉型政策不確定性加強,部分海外客戶對于新能源汽車充電換業務的擴張持謹慎態度。在原有產能利用率不高的情況下,公司新增產能的消化或是一個難題。
慢跑兩年多,優優綠能終于來到注冊關,而解決業績依賴股東、業績增速放緩、研發投入不足以及盈利能力下滑等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接下來,優優綠能能否成功進入資本市場,「創業最前線」將持續保持關注。
*注: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