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力量”
ZJUSOM
進入新發展階段,“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戰略性選擇。而發展新質生產力,迫切需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
這就意味著,科技型企業家將承擔重大使命,因為他們是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關鍵力量。
去年5月,浙江省科協、省工商聯等五單位聯合選育了首批10名最具創新力青年科技型企業家。浙大管院2009級MBA校友、浙江有數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張利江正是其中之一。
頒獎現場
隨著杭州“六小龍”被冠以“神秘東方力量”之名在全球科技圈掀起颶風,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AIGC等硬核科技從西子湖畔走向世界競技場,如今的浙江正在孵化一場靜默而洶涌的科技革命。那么在這場革命中,來自浙大管院的校友們又在書寫著怎樣的科技創業故事?
近日,省科協、省工商聯、浙報集團、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省國有資本聯合推出專題《領航新質生產力——2024浙江省科技型企業家》,其中的案例·內驅篇生動講述了浙大管院校友張利江在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之路上的“健康力量”故事。
為激勵更多人投身于助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業融合的事業中,本期【健康力量】專題,我們將呈現張利江校友的故事,希望能為正在科技創業路上的你帶去啟迪。
校友簡介
張利江,浙江大學管理學院2009級MBA畢業生,浙江有數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浙江大學MBA校友導師。曾獲杭州江干區“百人計劃”領軍人才,“十佳創業典型人物”等榮譽。
過去10年來,張利江以求是創新精神與“健康力量”理念,帶領有數科技從0到1,一步步構建起行業領先的多維數據治理、多源數據融合、場景模型深度應用等核心競爭力,持續為金融、產業、政務、科研等領域提供數據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推動我國數據價值互聯互通、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他的科技創業故事,要從在浙大求學時說起。
01
作為土生土長的“浙大人”,
他在求學時就已深植“創業基因”
從小,張利江就是“別人家的孩子”,2001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浙大計算機專業,并在大三時入選后來被譽為“神州創業第一班”的竺可楨學院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ITP)。
ITP作為面向浙大優秀學生的“未來企業家培育工程”,是1999年在浙江大學原校長潘云鶴院士的積極倡導下和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吳曉波教授的牽頭下,由管理學院與竺可楨學院聯合在全國大學中率先創建,是國內最早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班級之一。
從進入ITP那一刻起,張利江的身上就逐漸有了求是創新的創業基因。他說,在不同專業同學組成的這個混合型班級中,他常常與同學們交流,這種來自不同學科的交流碰撞,讓他漸漸學會了從不同視角看問題,也學會了在意見分歧時保有耐心,求同存異。
得益于這樣的“學科交叉融合”環境,張利江不僅收獲了更多知識與視角,還有了更高遠的戰略眼光,以及深植于心的“創新創業基因”。
或許正是這些“收獲”綜合起來,才讓張利江后來的創業變得“水到渠成”。
“我很感激在浙大求學的時光,包括我后來回到浙大MBA深造的時光,這些經歷讓我拓寬了自己的眼界,也迸發出對創業的無限期許。”
02
為實現“大數據讓商業變簡單”,
他以數據創業驅動產業發展
從產品經理到數據分析師,再到公司副總經理、副總裁等,2005年畢業后,張利江沒有選擇直接創業,而是在多段工作經歷中積累創業所需的各種能力。
為了提升自己的系統性管理思維,全面提升創新創業能力,他還在工作期間報考并順利入讀浙大MBA,一邊學習管理學知識,一邊以計算機專業知識與管理學知識的交叉融合,在工作中嘗試創新。
在張利江看來,每一段經歷都是對下一段經歷的積累。無論是工作經歷還是在浙大MBA深造的經歷,都讓他大大提升了創業所需的戰略視野、創新思維、深度思考能力、整合資源的能力,以及對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認知與融合能力等。
歷經10年沉淀,手握過去所積累的認知、人脈與機會,面對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大數據行業,張利江在2015年果斷放棄國企高管職務,順“勢”成立有數科技,通過新一代的大數據技術,建立互聯網+大數據征信體系,探索數據的場景化應用,為服務國家“數實融合”貢獻力量。
“之所以叫‘有數’,首先是有數據,然后讓客戶更有數。”張利江解釋說。
在科技創業路上,張利江敢于和自己較勁。公司創辦伊始,意識到數據行業合規經營的重要性,他抓住時機,和團隊傾注全力,在第一個半年,就完成了人民銀行的企業征信業務備案,而如今,整個浙江省擁有這塊牌的企業還僅有9家。
2018年,為了拿下浙江省省級大數據平臺項目,有數科技集結了四十多人的團隊,用兩個多月的時間加班加點,完成了原需要四五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最終成功中標。
“這是企業征信能力的產業應用,很有典型意義!如果不去做,就肯定沒有機會。”張利江說,正是這樣一種“勢在必得”的決心,讓有數團隊的凝聚力空前強大,打開了一個業務板塊。
如今,有數科技已成為浙江省“數字金融十強”、專精特新企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已開發多項業務。但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張利江認為企業要“回歸商業的本質”。
在他的帶領下,有數科技的市場化主業依然堅守在最初的企業征信業務上,并且未來將在為金融、產業場景提供數據產品、風控預警及營銷管理服務上持續發力。
“科技創新只有轉化為產業創新,賦能產業發展,才有意義。有數科技致力于‘大數據讓商業變得簡單’,如何才能讓商業變得簡單,數據又從何而來,如何轉化為模型,如何應用,這其中涉及許多可分解的步驟與環節,而每個環節的難關都需要相應的人才去攻克。”在張利江表示,科技型企業家需要以科技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以商業的視角去引領方向,然后將這些轉換出來的模塊形成最優組合,再找到最合適的人來實現它。
“如果只是一個純理工男,那只能成為一個技術系統的架構師,他做出來的技術與商業未必是匹配的,也就不一定能真正應用、推動產業發展。而科技型企業家好比一個以科技為基礎的商業架構師,他做的就是科技創新到產業創新的轉換與鏈接。”張利江如是說。
圖片來源:千庫網
03
他不忘導師的“健康力量”教誨,
始終堅持“守正創新”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浙大人”,張利江身上有非常典型的浙商創業風格——務實。在他眼中,創辦有數科技九年來最值得驕傲的事,就是守住了初心,沒有涉足風險行業,合規經營;保持適度利潤和現金流健康,不唯規模。
盡管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保守”的態度,可能會讓公司錯失一些機會,但總體而言,保障了公司穩扎穩打地走過了這九年。
“我的導師一直教育我們做健康力量。”提到穩健經營,張利江說起了他在浙大MBA讀書時的導師——浙大管院吳曉波教授。在他看來,作為人首先要“守正”,明白自己賺該賺的錢,做該做的事,守住初心。
“保持平常心,只要不犯大的原則性錯誤,基本上這家公司適當的波折我們就得承受。很多機會,我們要勇敢的說不。退出,有時候也是一種智慧。選擇健康的道路,選擇可持久的事情。”張利江表示,求是創新的浙大校風已經深深地刻在了骨子里。
而對于人才,在張利江看來,這是科技型企業的核心價值。在交流過程中,張利江提到,雖然他的創業旅程看似順風順水,但也遇到過一些波折,例如被同行挖骨干,招聘市場的沖擊等等。
在初期團隊建設各方面不太完善的情況下,他就設立了“以人設崗”的管理機制,也創造了活潑又不失嚴謹的工作氛圍。“公司的成長和發展都離不開人才,我們鼓勵專業和創新。”張利江不隱藏對人才的渴求和感激,“大數據公司沒了人才,就是一堆桌椅電腦,毫無價值。”
“人才的機制非常重要。為什么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團隊中,狀態、成就會完全不一樣?這涉及到一種機制,能夠將不同的人才組合起來。”張利江認為,人才培訓和激勵從最根本上來說就是責權利三者的對等,“好好去做人才機制,這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
圖片來源:千庫網
04
“先做實,再做強做大。”
他希望為“數實融合”貢獻力量
提到未來的發展計劃,張利江務實地表示會做競爭力的提升,在更好地夯實內在基礎的前提下擴大規模。
“我覺得還是要做實,然后把自己做強再做大。企業要好好活著,再做實做強,才能與這個時代的發展同頻共振。”
“我們所處的行業是數據要素市場。”張利江提到,數據要素是位列勞動、資本、土地、技術之外的第五大生產要素。“它的前景如何,看看前四大要素的前景就知道了。”
張利江充滿信心地表示,數據作為第五大要素,從剛剛被定義為一大要素到全面發展還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數科技要做的就是追隨市場,追隨時代的發展。
“數據的三權定義已經非常清楚,數據要素的底層構架已經搭建好,需要我們做的就是去實踐、去落實,然后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迭代升級。”
盡管周期是每個新興行業創業企業無法回避的問題,但張利江對有數科技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認為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國家政策對數據要素發展的支持下,公司需要把握這一機遇。
張利江表示,他對于大數據市場是一種篤定的看好,同時也做好了長期的準備,為第五大生產要素的發展,貢獻“有數”的力量。
從張利江校友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計算機與管理學不同專業知識的交叉融合,以及在ITP學習時與不同專業同學間的交流碰撞,讓他具備了將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的戰略性思維與能力,從而帶領企業以數智技術驅動產業發展。
同時,浙大管院的“健康力量”價值觀熏陶,讓他始終堅持初心,以務實的態度和求是創新精神面對創業中的重重挑戰,進而成長為如今引領行業發展的“健康力量”。
他的故事不僅是浙江科技型企業家群體的縮影,更是浙大管院眾多創新創業校友的生動寫照。他們心中深植管院“創新創業基因”與“健康力量”理念,正奔赴在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服務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之路上。
信息來源:《浙商》雜志 、科協學會部、科創之江
編輯排版:段婷
審核:佟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