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曾說:永遠不要相信苦難,苦難就是苦難,苦難不會帶來成功,也不值得贊美。
舊有教育認為,人只有經歷苦難,遭遇苦難,在苦難中受挫,才能長本事,才能出人頭地。
這也就形成了老掉牙的一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苦難教育在大家的印象中,有很多種表述形式。像“挫折式教育”、“訴苦式教育”、“打壓式教育”、“愧疚式教育”等等,不一而足。
比如父母會經常逼著你吃本不應該吃的苦。
而且不管你受了多大的罪,付出了多少的努力,都沒用,他們永遠不會夸獎你,永遠不會承認你的價值。
那些別的孩子能夠輕易獲得的獎勵瞬間,永遠不可能出現在你的身上。
你耳邊聽到的都是“年輕人就要多吃點苦”、“你做的不對”,“還不行,還不夠好”之類的話。
所謂的苦難教育,在很多人的成長經歷中留下了痛苦記憶,至今仍然受到它的影響,深陷其中無法掙脫。
很多時候它不是如預期中那般往正方發展,而是由于過度實施,產生了負面效應。
一、那些觸目驚心的苦難教育
前幾個月我看到一則新聞,講的是山東菏澤16歲女孩楊淼在軍訓中離世的事情。
入學第一天學校組織軍訓,當時正值夏季,白天氣溫很高,軍訓強度又很大;
整天訓練下來楊淼感覺很疲憊,身體也不太舒服,就跟爸爸說明天不想去了,她爸爸看到她的情況,就向班主任請了假,結果班主任沒批。
楊淼只好第二天接著去,到中午的時候,一個同學突然發現楊淼暈倒在了學校小賣部的門口。
當時楊淼的身體已經出現高溫,臉色也發紅,而且同學和老師給她掐人中、扇風都沒用。
過了五分鐘,她突然開始抽搐、翻白眼。隨后,已經昏迷的楊淼被送到了醫院。
不幸的是沒能挽回她的生命,她被診斷為熱射病離世了。
此事在校園內外引發了軒然大波。
另一則新聞是,北京一所小學為了推行積極教育,鍛煉孩子的心智,竟然拿走了食堂的座椅,要求學生們站著吃飯。
美其名曰:既能鍛煉身體,還能加快吃飯速度,吃完了早點回去學習,一舉兩得。
這些屢見不鮮的社會新聞,都是生活中最常見的過度強調苦難教育的行為。
這些行為,不僅不能教育孩子成才,反而還會毀了孩子。
其實讓一個人變得“強大”的,并不是苦難本身,而是教育中學校、老師、家長對孩子努力的褒獎和贊揚,即使那是非常小的一點進步。
二、苦難教育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
故意給孩子制造麻煩不僅沒有意義,還會消耗青少年有限的意志力,使得他們更容易在其他事情上沉迷。
兒童發展心理學有項研究顯示,專制養育方式與孩子的低努力控制和高性格憤怒、沮喪有關。
因為身體經過對消極情緒的自我控制后,個體的神經活動消耗了更多的葡萄糖,會出現自我損耗,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意愿便會隨之降低。
比如,陷在消極情緒里的小朋友,很有可能通過游戲來獲得簡單粗暴的成就感,進行情緒轉移。
如果一直進行苦難教育,還會強化孩子情緒轉移的行為,結果就是孩子沉迷游戲,影響生活。
除此之外青少年時期是人格形成、認知和社會化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身心創傷是許多嚴重疾病發展的關鍵原因。
如果學校和家長的苦難教育轉變為暴力行為,后果會更加嚴重。
長期遭受體罰的孩子,整體認知水平會低于沒有遭受體罰的孩子。
在良好關系缺席的情況下,孩子所遭受的創傷與創傷性應激障礙(PTSD),會對人格形成造成難以挽回的負面影響,并發癥甚至包括抑郁和焦慮。
如果學校、家長的教育方式錯了,就要及時止損,不要等到悲劇發生,再追悔莫及。
-The End - 作者-慢慢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