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門村,位于柴橋北部,有東山門、后橫2個自然村。1949年8月稱穿山鄉八村,1950年8月為山門鄉一村,1956年3月稱東山門高級社,1958年10月屬柴橋人民公社山門管理區,1961年8月為穿山公社東山門大隊,1970年4月稱柴橋鎮公社東山門大隊,1983年10月改稱柴橋鎮(2003年稱柴橋街道)東山門村。
東山門,有田洋里、梅家漕、葉戚家等小地名。梅姓,明洪武年間(1368~1398)從上龍泉分遷。李姓,清初從同盟村李家分遷。該地周圍有東關、西關及茶茶嶺三個山隘口,其形如門,稱“三門關”。以“三”、“山”同音衍稱山門,村處東關南,故名東山門。
葉氏宗祠,北侖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錄點。
連三進民居,去年在柴橋五馬村走訪時,有村民給我介紹,在東山門村有一座連三進民居保存較完整,應該就是這座民居了。
東山門連三進民居,坐北朝南(偏東),由門樓、前進、中進、后進和兩側廂房組成。
門樓、前進和廂房
由前進和兩側廂房組成的三合院。
由前進、中進和兩側廂房組成的四合院。
由中進、后進和兩側廂房組成的四合院。
這個好像是練武石
連三進
葉戚家古民居,坐北朝南,由門樓、穿堂和正房組成。門樓上有四字門額。
葉戚家古民居穿堂和正房。
葉戚家古民居
葉戚家古民居,現存建筑由大門、正房和廂房組成。
葉戚家古民居
正房
葉戚家古民居
葉戚家古民居門廳
位于梅家漕的梅氏民居,北侖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錄點。
梅氏民居,坐北朝南,由門樓、正房和廂房組成。
梅氏民居
棕蓑衣
梅家漕古民居,坐北朝南,由大門、正房和廂房組成。
梅家漕民居正房
廂房
梅家漕民居
堂前墻面上還有不少墻繪
梅家漕民居
梅家漕民居
梅家漕民居,坐北朝南(偏西),由頭門、二門、正房(堂前)廂房和偏房組成。
梅家漕民居二門
正房和廂房
廂房
梅家漕民居
梅家漕民居,現存建筑由正房(堂前)和廂房組成。
梅家漕民居
參考資料:《寧波市北侖地名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