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日本近年來的超新星球員,張本智和早已壓過前輩們的鋒芒,逐漸成長為國乒的頭號勁敵之一。而作為日本的本土品牌,蝴蝶公司自然對這位超新星給予額外的關照。在發布張本SALC球板之后,張本智和系列成為了蝴蝶明星系列中僅有的擁有兩款冠以“超級”之名球板的系列(張本SALC和張本SZLC)。
與其主打外置結構的明星系列不同,張本智和系列只深耕于內置結構領域,卻又顛覆了蝴蝶常規內置Innerforce的結構框架。可以說,張本智和系列是蝴蝶近年來最與眾不同的系列,而首當其沖的,便是張本兄妹如今的主板——張本SALC。
張本智和系列的與眾不同到底體現在哪?系列中的四款球板又該如何取舍?希望通過本文對張本智和系列的盤點,可以讓大家獲得較為明確的選擇方向。
在 5+2 結構一統江湖的當下,我們根據纖維擺放的位置來判定球板為外置或內置結構:當纖維層位于面材下方的次層,我們將其稱為“外置結構”。當纖維層貼合大芯位于第三層,我們將其稱為“內置結構”。
通常來說,外置結構更偏向于由硬到軟的遞進,即小力量下就有不錯的速度感,更適合近臺作戰,也更依賴使用者用爆發力來驅動。而內置結構則更偏向于由軟到硬的遞進,小力量下擁有極好的穩定性,發力之后力量才開始涌現,更依賴使用者的絕對力量。因此,外置更偏向于使用較軟的桐木作為大芯,而內置則更偏向于使用較硬的阿尤斯當做芯材。
兩種對立的結構都想汲取對方的優勢,近年來兩種結構也在不斷的融合,因此“外置不硬、內置不軟”的中庸之道開始盛行,比如使用更柔和的纖維來軟化外置,亦或是通過整體加厚來硬化內置,都是非常奏效的補強方式,但蝴蝶在張本 SALC 的開發上,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首先,張本 SALC 的開發勢必要根據張本智和本人的打法來量身定制,張本智和更偏向于速度型的反手體系,并且幾乎全程近臺壓制不到萬不得已絕不退臺。根據張本智和的技術特點,在確保手感穩定的前提下,對球板的反彈力的 要 求 會 更 高。雖 然 SALC 相 比 ALC強度更高,但繼續搭載阿尤斯可能會導致整體過硬影響手感,因此張本 SALC選擇了桐木作為大芯,桐木大芯雖然在絕對力量上要遜于阿尤斯大芯,但在快速恢復形變的能力上卻要更勝一籌,雖然這番改動顛覆了 Innerforce 前輩們的“內置配阿尤斯芯”的框架,但從張本智和本人實際需求的角度來看,這樣處理反而顯得更合理。考慮到剛性與彈性之間的平衡,張本 SALC 的整體厚度要比張本 ALC 還要薄 0.1mm 為 5.9mm,從而達到了一種振動感相似,但球板反彈力更突出的效果。
因此,張本 SALC 雖然是內置結構,卻具備了接近常規外置的速度感,甚至完全不遜于一些偏軟的外置。但是從擊球感的角度來說,張本 SALC 卻又是實打實的內置手感,無論是小球的控制,還是發動上手,都不會有太明顯的“脫板快”的感知,屬于能給使用者手上足夠的空間,又能做到快速回彈的類型,似乎兼備了內外置的特色,在近臺發動進攻以及借力打力的方面尤為出彩,完美貼合張本智和與張本美和現階段的技術風格。
可能美中不足的是,張本 SALC 在絕對質量上相比阿尤斯芯的常規內置稍顯不夠勁爆,噴射感稍欠,但蝴蝶向來不追求單項指標的極致,更在意整體的均衡性。在以快速銜接為主導的當代乒壇,張本 SALC 堪稱是內置領域近中臺擺速型球板的集大成制作,也是蝴蝶均衡派系球板的另一個巔峰。
張本兄妹在巴黎奧運會期間已經用上了張本SALC,但當時球板的手柄外觀尚未定型,因此依舊搭配張本ALC的手柄。
作為張本兄妹的手板,張本 SALC確實是如今張本智和系列中關注度最高的款式。但其實張本智和系列不止 ALC和 Super ALC, 還 有 ZLC 與 Super ZLC,亦各具特色。
張本智和 ALC
在張本 SALC 發布后,似乎光芒已經完全壓過了“前輩”張本 ALC。其實,由于結構完全不同,張本 SALC 與張本ALC 之間其實并沒有孰優孰劣之分,張本 SALC 也不能單方面的看做是對張本 ALC 的全面升級,只是更契合張本智和當下的技術風格。作為“前輩”的張本ALC,不止是以張本智和命名的第一支球板,更奠定了系列球板的整體風格。
早在張本 ALC 問世之前,張本智和已經嘗試過蝴蝶品牌下超過 30 款球板,然而最為稱手的還是蝴蝶為其“特制”的Innerforce ALC(以下簡稱 Inn ALC)。
由于當時張本智和還尚未“成年”,自身力量還不算突出的特長,因此張本 ALC在原版 Inn ALC 的基礎上,針對力量進行了強化。張本 ALC 在板面大小上采用了蝴蝶進攻球板中罕見的 158*152mm大板面,長度增加不多,寬度的增加也主要集中在拍頭位置,并且收減了拍肩的寬度。更長的板面自然會獲得更好地持球感,而更寬的板面也會增加球板整體橫向纖維走勢的比重,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球板的剛性,以達到降低振動的效果,利用穩定輸出的殺傷力,開展全方位進攻。
在換上張本ALC的初期,張本智和就已經沖到了世界一線水平。
由于板面的加大,尤其是拍頭部位的加大,一般球板在貼上膠皮后會有明顯的“頭沉”現象,然而倡導均衡之道的蝴蝶自然也準備了應對策略,張本 ALC的拍柄雖然依舊為 100*25mm 的蝴蝶常用尺寸,但相比其他的亞洲型號球板(如 VIS、樊振東 ALC 等)要具備更為飽滿的握持感,從而削剪“頭沉感”。在控制球板重心的刀法上,蝴蝶一如既往的精準。
相 比 Inn ALC 柔和的手感, 張本 ALC 在出球速度上要明顯略勝一籌,中 小力量下球板的振動反饋不明顯,但手感絕不算硬。張本 ALC 繼承了Innerforce 家族出眾的抓球感,上手輕松,且出球方向易控,擊球落點精準度堪稱一絕。張本 ALC 最為出彩的環節還是上旋相持中的擊球質量,擁有更為寬闊板面的張本 ALC 在力量感上相比 Inn ALC 要好上不少,底勁擁有更高的天花板,退臺相持能力甚至比如今的張本SALC 還要略強,但是在力量與速度的抉擇中,技術框架愈發成熟的張本智和選擇了后者。
張本智和 ZLC
在張本 SALC 發布后,似乎光芒已經完全壓過了“前輩”張本 ALC。其實,由于結構完全不同,張本 SALC 與張本ALC 之間其實并沒有孰優孰劣之分,張本 SALC 也不能單方面的看做是對張本 ALC 的全面升級,只是更契合張本智和當下的技術風格。作為“前輩”的張本ALC,不止是以張本智和命名的第一支球板,更奠定了系列球板的整體風格。
早在張本 ALC 問世之前,張本智和已經嘗試過蝴蝶品牌下超過 30 款球板,然而最為稱手的還是蝴蝶為其“特制”的Innerforce ALC(以下簡稱 Inn ALC)。
由于當時張本智和還尚未“成年”,自身力量還不算突出的特長,因此張本 ALC在原版 Inn ALC 的基礎上,針對力量進行了強化。張本 ALC 在板面大小上采用了蝴蝶進攻球板中罕見的 158*152mm大板面,長度增加不多,寬度的增加也主要集中在拍頭位置,并且收減了拍肩的寬度。更長的板面自然會獲得更好地 在換上張本ALC的初期,張本智和就已經沖到了世界一線水平。
作為蝴蝶的王牌球星,系列球板自然要將自家的王牌纖維秀一遍,而作為蝴蝶押注下一個時代的超級纖維 ZLC,在系列中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既 然 張 本 ALC 依托于 Inn ALC而 打 造,那張本ZLC 便依托于同為Innerforce 系列的 Inn ZLC 而打造。其實在原先的 Innerforce 系列中,當屬ZLC 知名度最高。強度極高且富有韌性的 ZLC 與內置結構頗為契合,無論是發力還是借力都有極高的水準。
雖 然 Inn ZLC 由 張 怡 寧 ZLC 演 化而來,但 Inn ZLC 超強的綜合實力讓其不止是“女王的權杖”,后面的阿波羅尼亞 ZLC 與弗朗西斯卡 ZLC 兩位以男性運動員命名的球板,也均由 Inn ZLC 演化而來。張本 ZLC 雖然也是類似的演化風格,但由于板面的擴大與手柄的加粗,在風格上與傳統的 Inn ALC 稍有差異。
張本 ZLC 相比 Inn ALC,在厚度參數(5.7mm)不變的情況下,由于板面寬度增加明顯,吃球感有明顯放大,帶來更多的手上調節的空間,整體容錯性要更勝一籌,從風格上將 Inn ZLC 這種極致均衡派的天枰,略微向進攻方向做了傾斜,尤其是小力量的快速發動非常有優勢。但是在借力方面,張本 ZLC 的指向性要略遜于 Inn ALC。另外,由于張本ZLC 厚度較薄,在一速能力上并沒有比張本 ALC 更出彩,但由于形變更大蓄力能力更強,底勁方面則要明顯強悍許多。
綜合來看,張本 ZLC 更適合追求高容錯快速上手,且需要高單板質量的選手,相比張本 ALC 與張本 SALC 在退臺作戰方面能力更強,且慢節奏效果會強于快節奏,屬于偏實力型作戰風格的球板。
張本智和 SZLC
與以“ 整體形變 ”為基調的Innerforce 系列球板以及張本ALC、ZLC 相比,張本 SZLC 更偏向于“局部形變”效果,擊球的顫動感有明顯的弱化,手感傳遞效果也顯得更為緊湊、直接,巧妙地創造出了介于傳統外置與傳統內置之間的手感,在當時完全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與張本SALC 相比,張本 SZLC雖然在小球與靈活度上略遜,但擁有更強的厚重感,擊球力量也要大上一號。
倘若自身的速度與力量并不出彩,那大可不必硬著頭皮上明星同款的張本SALC,或者張本 SZLC 會更適合你。奧恰洛夫 ALC作為蝴蝶在五年前就打出的王牌,張本 SZLC 搭載著蝴蝶最高端的 Super ZLC 纖維并且擁有全新的設計架構,如今依舊制霸著張本智和系列的售價榜。
雖然張本智和本人未曾使用這支球板征戰比賽,但絲毫不影響這支球板仍可代表蝴蝶品牌制板的最高水準與先進理念,亦或者說:張本 SALC,多多少少也帶著點張本 SZLC 的影子。相比張本 SALC,張本 SZLC 早在五年前就率先為內置配備了桐木大芯,甚至在當時還引發了球友們的疑問:內置結構搭配桐木芯,球板的支撐力到底夠不夠?始終秉承“均衡之道”制板理念的蝴蝶,肯定會在剛性與彈性之間做好取舍,為了球板的整體平衡且對 SZLC有足夠的支撐,張本 SZLC 將厚度提升到了 6.2mm。而桐木大芯雖然輕質,但經過拼接工藝之后也有不俗的支撐效果,合理的厚度再搭配王牌纖維 SZLC,球板不僅將彈性與剛性拉到了一個十分完美的平衡點,更進一步優化了球板在手感傳遞上的體驗。
奧恰洛夫 ALC
為什么在張本智和系列的解讀中要加入一支奧恰 ALC ?其實正是因為奧恰洛夫 ALC 這支球板,擁有太多的“張本智和”的元素。
為奧恰洛夫這位德意志重炮手打造球板,蝴蝶以往的型號似乎顯得過于四 平八穩,而恰好張本智和系列這種更偏向于進攻的板形更貼合奧恰本人的技術風格,因此奧恰 ALC 在板面形狀的設計上直接沿用了張本智和系列158*152mm 的大板面尺寸,其結構也類似張本 ALC,為藍芳碳內置。
但是,張本 ALC 是為速度而生,更適合當時的張本智和本人,而奧恰洛夫卻是一名力量型選手,因此奧恰 ALC 勢必要在張本 ALC 的基礎上加厚,最終奧恰 ALC 選擇了與張本 SZLC 的 6.2mm 厚度相同,這樣既能強化力量感又不會顯得過厚。所以,奧恰 ALC 可以看做是張本 ALC 的結構配合張本 SZLC 的厚度。那在實際手感反饋上,奧恰 ALC 相比張本 ALC 與張本 SZLC有什么不同?
首先,張本 ALC 與奧恰 ALC 均為“利進攻”類型,但是張本 ALC 較為纖薄的板身會顯得更靈活,在發動層面上奧恰 ALC要稍微顯得慢,在偏重于速度相持段不占優勢,倘若能夠退后一步讓出擊球空間,奧恰 ALC 在單板質量上相比張本 ALC 還是要略勝一籌。
其次,張本 SZLC 與奧恰 ZLC 雖然厚度一致,但厚度所呈現的作用則不盡相同:張本 SZLC 更講究易控性、全面性,更厚的桐木大芯更是為了強化借力打力的效果。
而奧恰ALC 則更強調上手的威脅性,更厚的阿尤斯大芯是為了強化脫板速度以及為進攻提供更為充沛的穿透力。相比張本SZLC 略微偏正的弧線,奧恰 ALC 出球弧線的下扎感要顯得更強。
加厚的內置奧恰ALC,確實更適合奧恰洛夫這般“猛男”。
整個張本智和系列,完美的展現了蝴蝶的獨特制板理念與別樣的前瞻性,即便采用全新的架構,蝴蝶依舊能夠應對自如,且始終堅定自己旗下球板“均衡”的理念。這或許,便是蝴蝶球板獨特的魅力所在吧。
進入視頻號
解鎖乒乓世界更多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