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十年的《火星情報局》,在內地綜藝史上或許稱得上是極其罕見的存在,這檔從早期網綜時代成長起來的節目,至今仍具有著蓬勃的生命力。截至目前,節目在優酷的站內熱度最高破8600,且從開播后長期保持穩定表現,足可見受眾粘性與喜愛。如胡明所說:“火星始終希望在生活的大風大浪里,給大家一個小小的空間,在這個小小的空間里面,大家能夠放下一切、簡單地開心,我覺得這是火星最大的一個價值。”
來源:傳媒內參—廣電頭條
文:唐瑞峰
“在地球開會是最煩的,在火星開會是最爽的,因為我們是《火星情報局》!”2月27日,《火星情報局》第七季宣告收官,收官集錄制的最后,現場播放了一支小片,回顧了從2016年第一季至今十年來的高光時刻,總制片人譚娜回憶,身邊的總導演胡明“哭得稀里嘩啦”。
走過十年的《火星情報局》,在內地綜藝史上或許稱得上是極其罕見的存在,這檔從早期網綜時代成長起來的節目,至今仍具有著蓬勃的生命力。截至目前,節目在優酷的站內熱度最高破8600,且從開播后長期保持穩定表現,足可見受眾粘性與喜愛。如胡明所說:“火星始終希望在生活的大風大浪里,給大家一個小小的空間,在這個小小的空間里面,大家能夠放下一切、簡單地開心,我覺得這是火星最大的一個價值。”
十年來,從節目里逐漸成長起來的薛之謙、楊迪、劉維等,如今作為“副局長”成為節目重要的組成部分;曾經節目的忠實粉絲黃子弘凡,也已經成為新一代“高級特工”,綻放著自己的光彩和能量,而節目貫徹始終的特殊氣質與自由表達,凝聚成的獨特“火星味”,更成為綜藝行業里的獨特風景線。
在這背后,有著更多相伴十年共同走來的觀眾,也有一支十年來傾注了無數精力、創造力和感情的團隊,而他們共同的熱愛與堅守,讓這個走過十年的綜藝IP歷久彌新,也為行業提供著如何打造IP、形成內容生命力的典型案例參考。
老IP迎來“創新季”,
立足“火星味”的變與不變
胡明在評價《火星情報局》氣質的時候,形容為“荒謬而真實”。
節目有著一個超現實、甚至略顯“抽象”的設定——一個收集地球情報的地外情報機構,由火星特工們向局長、副局長提案,匯報關于地球新奇有趣的新發現。胡明稱其具有一種“超前的表達方式”,“看上去是很牛的一個科幻世界觀,但事實上它是一個很接地氣的、玩鬧的‘局’。”
以荒謬為表,真實為里,奠定了《火星情報局》與眾不同的氣質和獨特的表達方式,也成為其走過十年,卻能夠保持著其在內容市場“無法被模仿”的獨特性。
這讓市場對于《火星情報局》始終抱有一種不同的期待。剛剛過去的2024年被行業稱為“喜劇大年”,多家平臺上線了以脫口秀、sketch、單人喜劇等形式為主的綜藝內容,而《火星情報局》卻依然能夠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中,吸引著廣泛關注。從形式上,胡明認為其主打的是“明星脫口秀+即興喜劇”,是市場上“獨一無二的一個品類”,“它從來不是一個強賽制的節目,而是語言話題類的內容,能夠用輕松快樂的方式去形成探討,也會更加接近觀眾的生活,這是市場上比較少見的。”
但這也意味著,《火星情報局》邀請的藝人嘉賓是無法被訓練或提前準備的,且需要具備超強的即興能力和接梗能力,正如譚娜所說:“《火星情報局》是綜藝感最強的人聚集的一個場景,因為比如脫口秀、sketch,它是經過無數場的排練而成為了一個作品;但在這里所有的反應都是即時創作的,是最考驗即興反應以及臨場發揮的一檔節目,一個天花板。”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特殊性,才成就了《火星情報局》有趣、有料更有種的獨特觀看體驗。
一方面,以頂級的綜藝人才為動能,節目形成了一個不斷產出笑料的永動機,而他們會共同形成一個鼓勵即興、鼓勵自我表現的能量場,讓來到這里的人充分打開自己互動,這確實是一種巨大的壓力,但同時也會讓真正融入其中的創作者流連忘返。
另一方面,超現實的設定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話題場景,一般綜藝里很難開展、或容易陷入嚴肅的話題,卻可以讓“特工”們在這里暢所欲言,并帶來各自最精準的生活洞察,比如第七季中劉旸的“結婚是否也需要冷靜期”、賈耗發問“工資能否日結”、黃圣依倡導“雞娃不如雞己”、張踩鈴聚焦女性的“坐月子是中國女性智慧的結晶”等等出圈話題,都在喜劇的外殼之下,打開了價值層面讓觀眾“上頭”的共識空間,以及在笑過之后讓觀眾持續思考的后勁。
作為《火星情報局》的“創新季”,第七季也正是立足于“火星味”的不變,帶來了全新的變化。
比如在綜藝人才的進一步發掘上,今年節目表現出明確的“開門”姿態,在薛之謙、大張偉、楊迪、劉維等骨干之外,進一步吸納更多新鮮血液加入這個笑料的“永動機”,其中既包括2024年度各大語言類節目優秀人才,如漫才兄弟、劉旸、管樂、閻鶴祥、張踩鈴等,也為語言喜劇類注入了各行優秀新鮮血液們,包括0713男團、易立競、馮禧、艾熱、布瑞吉等;同時,今年節目推出了全新的“廠牌對戰”概念,將這些綜藝人才納入脫口秀廠牌、 嘴強廠牌、德云社廠牌、0713廠牌、嘻哈廠牌等諸多廠牌,把《火星情報局》作為語言類節目“天花板”的含金量進一步放大,胡明稱其帶來的體感是:“把這些所有人合在一起,這一群人留給觀眾的整體印象,是一種積極面對世界的態度。”
又如今年的整體舞美升級,從此前幾季的議會式、相對封閉的場景,而以游樂場、馬戲團等元素打造現場,實現一種更“開放”的視覺體驗,胡明表示:“我們希望《火星情報局》能夠形成新的氣質,在一個樂園的場景里,進一步放大去呈現‘荒謬而真實’的世界。現在大家普遍都非常疲憊,我們不希望會形成任何壓力感。”而在更放松、更自如的氛圍下,節目形成的話題場景也獲得了全新的效率,譚娜介紹:“今年的藝人體量和提案數量都在提升,以往每期大概是七到八人,今年每一場可能都有11-13人;今年的提案也都有主題,所以不是僅僅圍繞著一個提案,而是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發散性的提案,今年整個的提案應該也增加了2-3倍。”
或許時代在變,當下人們關注的話題在變,但這些變化都可以被納入《火星情報局》獨特的超現實場景中,被調侃、觀察和解構。當這些獨特的魅力在全新的場景和設定下被進一步放大,《火星情報局》也綻放著更長期的生命力,荒謬而真實,溫暖且善意,狂歡并熱愛。
熱血、熱愛與堅守,
幕前、幕后兩個故事
在《火星情報局》第七季中,不少“特工”都會特別感謝節目幕后團隊,稱贊他們的專業和熱愛。劉維稱節目是“一個特別有能量的地方”,他感慨自己是通過這個節目才好了起來的,并感謝了臺前幕后的嘉賓和團隊,“因為有你們在,我覺得讓我每次來這都能感受到這是一個家,這是我的回憶,這是‘火星’。”王勉還會特別夸贊燈光和音效老師:“他們隨時在線,會隨時抓住你。”能夠實現創新、保持高完成度的背后,不難看到整個團隊的堅守與熱愛。
《火星情報局》的特殊性直接帶來了錄制難度,他們很難像別的節目一樣補錄,就是現場錄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基本不太存在沒發揮好、補錄的情況,因為所有人的反應都是當下的,高光出現之后都不可再現。正因如此,對團隊成員的能力和經驗都有很高的要求,胡明介紹,節目的導演組都有著接近十年或以上經驗,“我自己的感覺是,給自己上了一個特別大的難度,而且這個難度是每年都要面對的。”
從2016年至今,胡明導演的團隊始終在深耕《火星情報局》這個IP,這在行業內是極其罕見的,而且不但能始終保持節目的風格氣質,更能夠隨著市場的變化不斷創新。譚娜稱團隊成員是“手藝人”:“他們就像工匠一樣,不斷打磨‘火星’這個IP,我覺得這非常厲害。”而在保持整體氣質之外,團隊也在不斷豐富各方面細節,比如今年整個節目組提前做了大量調研,去關注年輕人當下真正關心的話題,讓這個看似抽象的場景,卻始終保持著和當代觀眾的同頻,讓每個話題都與真實的生活相關。
再落實到提案,今年節目采取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以往在提案環節,通常是由導演組給出若干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再由藝人按照主題給出自己的故事;但第七季錄制時節目組沒有再給出規定話題,而是由藝人講述近期自己遇到的最有趣的事情,再去反推出一個“我發現”。這大大豐富節目的內容性和可看性,也和真實生活貼得更緊了,也正是幕后團隊此前充分的準備,才能讓這樣的模式成為現實。
在節目的“好看”背后,是屬于整個團隊的專業、堅守和熱愛。胡明笑稱,有人調侃他是綜藝導演里最喜歡拍電影的,因為前幾季《火星情報局》充斥著大量短片,以及關于世界觀的許多構建,“最初有這樣一個科幻的設定,是因為我和汪涵、薛之謙等都愛看漫畫,喜歡英雄、喜歡宇宙,所以希望去呈現這樣一種氣質。”十年后,“火星情報局”正在成為越來越多觀眾的精神家園,而曾經的創作者依然砥礪前行,難涼熱血。
當《火星情報局》走過十年,這也已經不僅是一個節目,更是一個屬于全體幕前、幕后團隊的家。楊迪告訴導演,自己在參加其他節目的時候想到一個爆梗,心里會暗暗地想“我這個梗一定要留在‘火星’里說”;而三位副局長更是把自己當作這里的主人,薛之謙在后臺做的最多的就是“串門”,去為新來的嘉賓介紹節目、對流程。胡明非常感慨地表示:“能認識這群人我覺得特別感動,大家是一群特別熱血、善良的人。‘火星’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但因為有了他們,這個世界特別的飽滿。”
這是《火星情報局》的魅力與能量,也是節目組堅守十年獲得的回報。時至今日,《火星情報局》IP依然能夠保持對市場的高度吸引力,離不開背后專業、高效的團隊,立足熱愛與責任,始終不竭地為節目注入新鮮血液與潮流元素,十年如一日地拿出具有競爭力的好內容,給觀眾帶來快樂和思考。
結語
在談到《火星情報局》后續的計劃時,譚娜表示后續會對第七季做一個收官的復盤總結,再決定如何讓節目更好地與觀眾“重逢”:“一是一定要延續氣質和調性,二是要找到創新的維度,三是這檔節目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人格’,那么我們一定要確保他有了最好的狀態,再去跟大家見面。”
在這背后,或許可以看到《火星情報局》IP能夠長期保持生命力的原因。
胡明用《老人與海》去比喻這一路走來的體驗,“你或許越來越老了,經驗更加豐富,但面對這個世界的能力也會下降;而不管每一次有多成功,下一次都需要你重新證明自己,創新就是這個過程中你本能的應變,為此就必須要保持新鮮感、保持學習。”
而這種匠心與堅守,離不開背后優酷平臺的支持。正如譚娜感慨的,不是任何平臺都能容納這樣獨特的節目,“這個IP是和平臺共同成長起來的,他們了解你的最佳狀態、最適配狀態,不會一味要求適應市場、去變成另外一個樣子。火星能夠一直做下來,離不開平臺的保護和支持。”
在當下的綜藝市場,《火星情報局》保持著頭部創意內容的核心競爭力,而造就節目的,是獨一無二的定位,是專業與熱愛并存的團隊,是一路呵護成長的平臺,才有了這份至今無法復制的“唯一”。而面向行業未來,我們期待有更多的《火星情報局》成長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