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檢察日報》第6版刊發《完善檢僑協作機制,守僑根暖僑眷護僑企》,來自僑鄉的全國人大代表熱議涉僑檢察工作。
吳金筆代表:
希望檢察機關和有關部門加強合作,用法治力量守好僑胞的精神家園。
曾云英代表:
檢察機關要多為僑守兒童提供普法教育,與相關部門一起織密僑童保護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我國有6000多萬海外僑胞,隨著近年來中國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廣大僑胞與祖(籍)國和家鄉聯系更廣泛、來往更密切、合作交流更頻繁,共享祖(籍)國和家鄉改革發展成果的新需求、新訴求更加多樣化。
為積極回應僑胞需求和司法實踐需要,2024年11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涉僑檢察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
多位來自僑鄉的全國人大代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建議以《意見》發布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檢僑合作機制,守僑根、暖僑眷、護僑企,增強僑胞幸福感。
留住僑胞的“根”
“十戶人家九戶僑”,這是全國重點僑鄉——福建泉州的生動寫照。僑胞出海謀生致富后,有的回到家鄉建房屋、修宗祠,有的不遠萬里給家人寄僑批。這些豐富的歷史遺存,寄托著海外游子們的鄉愁。
位于晉江市池店鎮御輦村的“奕佰樓”建于1957年,由旅菲華僑建造,具有特殊的歷史價值和意義。然而,由于保護不力等原因,“奕佰樓”竟被列入拆遷計劃。
2022年5月,晉江市檢察院發現這一線索后,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調查,之后運用磋商溝通、公開聽證等方式督促相關部門履行職責,“奕佰樓”最終被鑒定歸類為“應保盡保”建筑,給予原址保留,周邊也形成了集歷史建筑保護、旅游休閑、商務活動為一體的番仔樓歷史風貌建筑群。
《意見》指出,強化對涉僑文物和文化遺產特別是僑鄉革命文物、傳統村落、歷史風貌建筑和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的司法保護,切實守護好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紐帶。
“很高興檢察機關能參與到涉僑歷史遺存的保護中,我們當地這些歷史遺存很多,保護它們,就是守住僑胞的鄉愁,留住僑胞的‘根’。”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安市省新鎮省身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吳金筆表示,希望檢察機關和有關部門加強合作,完善這些歷史遺存的信息檔案,用法治力量守好僑胞的精神家園。
解除僑胞后顧之憂
近年來,許多海外僑胞因眷戀故土人文、信任國內教育資源等原因,將子女送回國內接受教育,由此產生大量涉僑留守兒童。孩子在國內學習、生活怎么樣,始終牽動著父母的心。
《意見》指出,要會同職能部門加強校園安全建設及校園周邊環境整治,依法嚴懲各類侵犯僑界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犯罪活動。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檢察院就辦理過一起敲詐勒索、尋釁滋事案,案中受傷害較為嚴重的兩名被害人就是涉僑留守兒童。
由于父母常年在國外務工,祖父母隔代撫養缺乏溝通,兩名被害人多次受到暴力威脅卻不敢告訴家人,學習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檢察機關在辦理此案時,聘請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師通過遠程視頻連線,對二人的父母開展跨國家庭教育指導,幫助被害人修復心理創傷。
“孩子是父母最大的牽掛,守護好僑守兒童就是為海外僑胞解除后顧之憂。”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笏石鎮岐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曾云英建議,檢察機關要多為僑守兒童提供普法教育,關注僑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與相關部門一起多維度為僑童及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織密僑童保護網。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鐘團玉寄語寧德法院,希望寧德兩級法院可以再接再厲,為“少年的你”撐起一片法治晴空。
↑2024年12月,全國人大代表鐘團玉走進福安法院,參加法院開放日活動
未成年人保護,看似一根線,實則千根針。作為一名人民代表,我十分關心關注未成年人保護相關工作。
我在履職過程中了解到,近年來寧德法院在青少年犯罪預防和權益保護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不斷健全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機制,依法有力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以高質量司法做好這項“特殊的希望工程”,彰顯了司法為民的力度、厚度和溫度。去年11月寧德福鼎法院家事少年審判庭(綜合審判庭)還獲評“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工作成績突出集體”。
希望寧德兩級法院可以再接再厲,凝聚各方合力織密織牢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網,積極探索、深入推動全方位關愛保護鄉村兒童、留守兒童長效工作機制,為孩子們健康成長撐起法治晴空。
來源:檢察日報 法治寧川
責編:趙淑琳
審核:方琮 高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