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與壓力也發現了顯著變化,在此基礎上,失眠人群的隊伍也愈發龐大了起來,雖然針對失眠病癥的改善,臨床上可用的方法有很多,但卻有不少“失眠釘子戶”表示:這些方法都沒什么大作用!其實,有些時候或許并不是治療方法沒有療效,而是失眠背后所隱藏的病因比較復雜,如果沒有找準“病根”,那再怎么治療,往往也只會徒勞無功。
不過,明代醫家張景岳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即“不寐證雖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則盡之矣”,簡單理解就是,雖然失眠的病因不一樣,但一般情況下都與正邪有關,極有可能是自身陰虛不足所致。對此,肯定會有不少人感到疑惑,為什么腎陰虛還會造成失眠呢?大家不妨先來看一個簡單的醫案,或就能明白其中緣由。
這個醫案來自汪機,一位“行醫數十年,活人數萬計”的明朝醫學大家。據說,在涇縣曾有一名年過五十的老者,患有眩暈尿澀、體倦夢遺、通夜不寐等病癥,經醫家的診治,之后便一直堅持通過早上服用六味地黃丸,晚上服用安神丸來加以緩解,沒過多久,病癥果然得到了改善,而這個醫案里所用到的兩個方劑,幾乎都是用于治療腎陰虛病癥的。
從中醫角度而言,腎具有主水的職能,因此腎臟也常常被稱為水臟,泛指腎具有藏精和調節水液的作用,同時也意味著腎臟具有主持、調節人體水液功能代謝的作用,要知道,我們體內的水液,可并不僅僅指日常所攝入的水分,其中還包含了具有滋養臟腑功能的水谷精微,以及人體代謝后所產生的濁陰。
而中醫所說的腎陰不足,其實就是與腎陰虧虛,失去了滋養有關,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導致虛火生成,除此之外,若是長期生病、先天不足、房勞過度亦或是過量使用溫燥耗陰之品,也會導致腎陰不足。
如果自身陰液不足,津液分泌減少,那么就會表現為陰虛內熱及陰虛陽亢,除了常見的腰膝酸痛、頭暈耳鳴之外,失眠多夢也是腎陰不足的主要臨床癥狀之一。而針對這類病癥,就可以用上述醫案里中提到的六味地黃丸來加以緩解。
這個藥方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名方了,其原本來自宋代醫家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六味”其實就是指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茯苓這六味中藥,不過,在最早的記載中,主要指代八味中藥,方名也叫“八味地黃丸”,不過,后來錢乙便將原本方劑里的附子、肉桂去掉了,并用于治療和緩解小兒先天不足,發育遲緩等病癥,經過一系列臨床研究,醫家才發現,這一方劑對腎陰不足的成人來說,也具有很好的療效。
六味地黃丸以補腎填精為主,是“三補”、“三瀉”的代表方,肝、脾、腎三陰并補,但以滋補腎陰為主,同時補中有泄,標本兼顧。當然,中醫里具有滋補腎陰的藥材并不止這一個,而左歸丸這一名方,就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收錄在張景岳的《景岳全書》中,具有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的作用,并且這一方劑“純甘補陰,純補無瀉”,陽中求陰。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