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春節檔的“戰火”,已經漸漸熄滅了。
其中最大的贏家,自然當屬“小哪吒”了。
高達145億的票房,對于國產電影來說,可以說是前無古人,恐怕也是后無來者了。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該影片即使放在全球,也高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七的位置,超過了《侏羅紀世界》《復仇者聯盟》等一大票好萊塢大制作。
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哪吒之魔童鬧海》都為國產電影的崛起,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那么,春節檔是過去了,真正的春天,也來了。
國產電影,還有哪些好的選擇?
答案是:《長安的荔枝》。
近期,根據馬伯庸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長安的荔枝》,首發了預告片,并官宣定檔7月25日暑期檔全國上映。
我苦苦等待的雷佳音劇版沒來,電影版倒是先來了。
也好,先嘗鮮,再過癮,也算不錯。
第一、給不熟悉的朋友,先聊聊故事。
當“長安”與“荔枝”結合起來的時候,很多人會像我一樣,首先會想到兩個人: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
對嘍,《長安的荔枝》原著小說,講述的就是這一時期的故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長安的荔枝》講述了一個唐代小吏李善德在絕境中逆襲的傳奇故事。
天寶十四年,長安城九品小吏李善德,在上司的欺騙下,意外被賦予 "荔枝使" 重任。
——需在貴妃誕辰前將嶺南鮮荔枝跨越五千里運至長安。
看似是肥差,實質卻是根本完不成的任務。
因為荔枝的保質期,極短。
面對 "一日色變,兩日香變" 的鮮果特性與險峻蜀道,這個職場 "社畜" 在房貸壓力與家族責任的雙重驅動下,開啟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死博弈。
李善德以明算科出身的專業素養,將荔枝保鮮技術與驛站調度進行精密測算,創造性地采用 "甕裝蠟封"" 截枝入土 "等古法保鮮。
再結合胡商駱駝隊與官方驛馬的接力運輸,構建起跨越山水的冷鏈物流網絡。
他在嶺南實地調研時,與峒女阿僮、胡商蘇諒結成同盟,甚至巧妙借勢楊國忠的權勢,最終在貴妃生辰日上演" 一騎紅塵妃子笑 " 的奇跡。
這個看似荒誕的歷史任務背后,暗藏著馬伯庸對盛唐官僚體系的犀利解構。
李善德從 "職場小白" 到深諳 "和光同塵" 的蛻變,揭示了權力體系中基層官吏的生存法則:從預算審批到資源整合,從背鍋甩鍋到站隊博弈,與現代職場困境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當他成功運送荔枝后卻選擇揭露勞民傷財的真相,最終被貶嶺南。
這個結局既保留了歷史的厚重感,也完成了對小人物精神覺醒的升華。
小說以七萬字的緊湊篇幅,將荔枝運輸這一歷史細節演繹成人性的多棱鏡。
馬伯庸用 "技術流" 的敘事手法,讓讀者在驚心動魄的轉運過程中,看到唐代驛路系統的精密運作、胡漢文化的交融碰撞,以及盛世表象下的民生疾苦。
就尺度而言,《長安的荔枝》在院線電影方面,也算是相當可以了。
正如書中那句 "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這個關于堅持與妥協的故事,最終成為一曲獻給平凡奮斗者的英雄史詩。
可以這么說,《長安的荔枝》一書,延續了馬伯庸一貫的,用小人物書寫大歷史的思維架構,是人民史觀極為典型的一種體現。
這一點,必須要稱贊一下。
第二、有趣的演員陣容。
看小說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到底誰來演李善德,才能演出那種“味兒”呢?
直到電影《長安的荔枝》預告片出來后,我悟了。
“我來了!”
“我來了!”
“我來了!”
當胡子拉碴、面容愁苦,以“非正常姿態”的大鵬,出現在鏡頭中的時候,我狠狠地笑了一下過后,馬上覺得就是這個“味兒”。
李善德是什么人?
他是個被職場邊緣化的九品小吏,兼具精打細算的市井氣與孤注一擲的冒險精神。
他的掙扎既源于古代官僚體系的壓迫,也映射現代打工人的困境。
而大鵬此前在《保你平安》《熱烈》等作品中塑造的底層奮斗者形象,與李善德 “職場社畜” 的設定高度重合。
預告片中他蓬頭垢面的造型、三句 “我來了” 傳遞的復雜情緒(感慨、宣泄、辛酸),精準捕捉了角色從卑微到覺醒的蛻變軌跡。
導演兼主演的雙重身份,更讓他得以深度融入角色的精神內核。
更有意思的是,楊冪飾演大鵬,哦不對,是李善德的夫人。
李善德的妻子鄭玉婷是推動劇情的關鍵人物,她既是家庭支柱,也在丈夫絕境中給予精神支撐。
角色需要展現唐代女性的溫婉與智慧,同時隱含對權力壓迫的無聲反抗。
楊冪此前在《宮鎖心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塑造的古裝形象兼具柔美與韌性,與鄭玉婷的定位不謀而合。
預告片中她短暫的鏡頭已顯露出對角色細膩的把握,尤其是與大鵬對手戲中的眼神互動,將平凡夫妻的相濡以沫詮釋得恰到好處。
張若昀飾演杜少陵一角,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詩圣杜甫。
杜甫作為歷史名人,在片中是李善德的摯友,需展現其憂國憂民的情懷與懷才不遇的苦悶。他的存在既是歷史真實的注腳,也為影片增添文化厚重感。
大家還記不記得,張若昀在《慶余年》中飾演的范閑,最初嶄露頭角,就是憑借著杜甫的“七律之冠”《登高》一詩。
當初的“小范詩仙”,在慶國朝堂醉后做詩百首的場景,依稀還在昨日啊。
導演這演員選得,合適。
演員陣容中,最最有趣的來了,劉德華參演該影片,我以為或許會演一個神秘高手之類的角色,萬萬沒想到居然是楊國忠。
大家都明白,這一歷史形象,向來都是偏向奸邪的。
并且安史之亂爆發后,在馬嵬驛兵變中,楊國忠父子均被處死,我始終想不明白,大鵬到底是怎么說服劉天王,來飾演楊國忠的。
除了上述幾人之外,莊達菲、白客、常遠、王迅、林雪等人,也加盟其中。
第三、看點不停歇。
除了故事和演員,這影片的看點基本盤以外,《長安的荔枝》最少還有以下三大看點。
其一,當大鵬遇上馬伯庸。
原著作者馬伯庸以 “歷史考據派” 聞名,擅長從微小歷史細節切入解構宏大敘事;大鵬則以現實題材見長,善于用幽默解構社會議題。
二者的合作將歷史荒誕性與現代職場困境巧妙結合,形成 “用顯微鏡看歷史,用哈哈鏡照現實” 的獨特風格。
預告片中 “想象空間很大” 的臺詞,既指荔枝運輸的歷史傳奇,也暗喻影片對權力、人性的多維度思考。
其二, 盛唐氣象的極致美學呈現。
劇組對唐代文化的考據堪稱一絕:建筑參考敦煌壁畫與《長安志》復原,官服色彩嚴格遵循 “九品中正制”(如李善德的藍色官袍),市井場景復刻《清明上河圖》式的煙火氣,甚至舞蹈動作都取自唐代陶俑動態。
預告片里的長安街景、佛堂壁畫、胡商駱駝隊等元素,將觀眾沉浸式帶入天寶年間的繁華與危機。
其三, 職場生存法則的跨時空映射。
影片以 “荔枝使” 任務為載體,展現唐代官僚體系的運轉邏輯:預算審批的推諉扯皮、資源整合的人情博弈、背鍋甩鍋的生存智慧,與現代職場如出一轍。
李善德從 “老實人” 到深諳規則的轉變,既是歷史小人物的逆襲,也是當代打工人的精神寓言。預告片中 “我來了” 的三聲嘆息,精準傳遞了這種跨越千年的共鳴。
關于票房,如果讓我來大膽預測的話,至少30億是非常有可能的。
畢竟演員陣容不俗,加上故事有趣,會吸引不少觀眾。
到時候,你會走進電影院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