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0日,解放軍第3野戰軍正準備在長江鎮江段發起渡江作戰,一艘英國軍艦“紫石英”號突然闖入長江江面,公然游弋于解放軍的預定渡江區域。
這一舉動不僅打破了戰前的平靜,也對解放軍的渡江計劃構成了直接威脅。
在民國時期,英美等列強的軍艦常常隨意進入中國內河,長江上也曾停泊著不少外國艦船。然而,在解放軍發起渡江作戰前,已向這些外國艦船發出通告,要求它們在4月20日前撤離長江交戰區域。其他外國艦船均遵照命令撤離,唯獨英國軍艦“紫石英”號不僅拒絕離開,還出現在解放軍的渡江江段,顯得格外刺眼。
為確保渡江戰役順利進行,解放軍對“紫石英”號鳴炮示警,勒令其離開。然而,“紫石英”號無視警告,反而加速上駛。三野特種兵縱隊炮3團負責封鎖江面的兩個炮兵連隨即開火,“紫石英”號也開炮還擊。幾分鐘后,“紫石英”號艦橋被直接命中,被迫擱淺并掛起白旗。
“紫石英”號
隨后,英艦“倫敦”號、“黑天鵝”號和“伴侶”號陸續前來接應“紫石英”號。顯然,這是一種挑釁行為。怎么處理呢?三野代司令員粟裕收到情報后,不敢擅自做主。于是層層上報,給渡江戰役總前委和毛主席發電,說:
“我二十三軍七圩港口外(泰興南)本晨到兵艦二只,一大一小,上部一漢文“英”字旗號……因我已實行渡江,均已下令封鎖江面。請示對該艦如何處理?是否給予轟擊,請即示復。”
很快,毛主席回電:
“對帝國主義斗爭的策略要有區別。如果是美帝主義的軍艦來犯,就要堅決消滅,對于英國軍艦則采取不打第一炮的原則。”
意思很明確,不能先打第一炮。
軍委也指示渡江戰役總前委,若英艦對渡江行動無實際妨礙,則可不予理會,甚至可提供營救便利。
英國軍艦也通過廣播表明無意與解放軍為敵。
英艦“倫敦”號
可是,就在軍、兵團、野戰軍、總前委各級電報反復溝通之時,前線卻直接打起來了。
這場炮戰成為“紫石英”號事件中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次交火。解放軍沿岸炮兵在有效射程內全力還擊,最終“倫敦”號的司令塔被擊中,艦長卡扎勒海軍上校重傷。“倫敦”號和“黑天鵝”號被迫逃離戰場,駛向上海方向。
這一仗,英國遠東艦隊吃了大虧。軍艦一艘重傷擱淺,三艘不同程度受損,艦上官兵陣亡45人、失蹤6人、傷93人。這樣的戰績,如果是海對海、空對海,倒也沒啥可說的,可這是陸對海啊。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海軍,竟然在水戰中被陸軍炮兵打成如此戰損,也是破天荒頭一回了。
有意思的是,當時中英雙方指揮層第一時間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仗到底怎么打起來的?誰開的第一炮?
后來,經過調查才查明,是英艦準備起錨時,解放軍炮兵6團1營3連一名排長梁學成擅自下令開火,英艦隨即還擊,最終引發中方雙方激烈炮戰。
解放軍炮兵陣地
事后,梁學成因擅自開火被關禁閉5天,并得了個“梁前委”的綽號。原來,渡江戰役前線最高指揮機關是總前委,只有總前委才有權決定此類重大行動。梁學成的擅自行動,無異于越權行事。
“紫石英”號事件在英國國內引發了強烈反響,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甚至揚言要派航空母艦到遠東進行武力報復。然而,英國最終選擇了退讓,不僅沒有派遣航母,還在解放軍進攻上海時提前撤離了英國軍艦。自此,英美列強的軍艦結束了隨意進入中國內河的歷史。
1950年1月5日,英國成為西方國家中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
普魯士鐵血宰相俾斯麥曾經說過一句名言:“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這一事件深刻印證了這句話的含義。通過這場交鋒,解放軍不僅捍衛了國家主權,也向世界宣告:中國內河不再是列強隨意進出的水域,中國的尊嚴不容侵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