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點外賣、工作加班到深夜、高脂高糖飲食是當代年輕人的三大生活習慣,導致結直腸這類消化道惡性腫瘤的患病風險增加。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統計,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年均增長3.3%,30歲以下患者占比已達12%(2012-2022數據),消化道腫瘤越來越年輕化。
原本結直腸癌是可以通過預防、篩查,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控制、及早治療的。但是因為年輕群體對這種疾病預防的重視程度不高,導致發現的時候就是肝轉移、肺轉移,疾病發展到晚期。
患者采訪
我就有一位這樣的直腸癌病人,一位48歲的大姐,來我們這里時已經是肺轉移、腹膜后的淋巴結轉移、盆腔轉移,她說:“之前在其他醫院治療了2-3年,吃了很多中藥,做了十幾二十次化療,花了30來萬,人也瘦了30斤,但是腫瘤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走了好多彎路!”
不是說化療沒用,只是我們把化療的責任、對化療的要求提得過高了,如果單靠化療就能把一個實體的、重度敏感的腫瘤從幾個厘米消除掉,試想一下,如果化療能做到,還要手術干嘛呢?
化療作為腫瘤治療的一種手段,本身沒有錯,但是對于晚期復雜的腫瘤,這種化療模式卻過于單一了,可能會影響到最終的療效。
其實這位大姐的治療并不復雜,她做了太多次的化療,營養狀況不好,焦慮,體重下降,身體虛弱,這種情況下再進行三線、四線的治療,她肯定是扛不住的。
MDT多學科專家會診
MDT多學科專家會診
所以她進來后,我們經過MDT多學科會診,加強營養支持,把身體恢復到一定的狀態后,進行了兩次動脈灌注化療,讓她局部的病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緩解,把肺部的病灶和腹膜后的淋巴結做了精準的立體定向速銳刀放療,加上后續的維持治療。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姐的精神狀態好了很多,肺部的病灶明顯縮小,腹膜后的轉移病灶也基本消失,還肉眼可見的長胖了20來斤,對于患者來說是比較成功的。
這個病例也是想告訴大家,對于這種晚期的結直腸腫瘤,我們通過科學的規劃,多學科的協作,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并不是說技術有多高超,主要還是治療模式的不同。
在多學科的模式下,實現患者的個體化治療,年齡不同、疾病的分期不同、疾病的病理類型不同,病人的營養狀況不一樣,存在基礎疾病的情況不同等等這些不同的因素,怎么可能用同樣的方式進行治療,疾病本身是復雜多樣的,決定了單一治療無法給患者帶來好處,所以多學科的治療模式對患者來說,真正符合他們特點。
最后也呼吁更多的年輕人,疾病越來越年輕化,不要不把自己的身體當回事兒,注意休息,飲食健康,定期體檢。
本文僅分享個案,治療方案需遵醫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