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25℃、28℃、9℃、4℃...!近日,隨著湖南長沙、浙江杭州等地過山車式氣溫狂升又狂降,不少市民表示不知穿什么好。首冠觀察特邀健康管理師唐艷指出,春天是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時期,氣溫起伏大,天氣變化多端,特別是老人、兒童,還是“捂”著點比較好。那么,“春捂”究竟該怎么“捂”?有哪些講究?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
一、衣著方面
“春捂”在穿著方面的基礎原則是:讓身體感覺溫暖,但又不出汗,特別要注重以下四個部位的保暖:①頸部:頸項部有風池穴和風府穴,是容易中風邪的地方,在氣溫較低的時候可以通過佩戴圍巾或穿高領毛衣,保證后頸部的暖和;②足部:俗話說“寒從腳下生”,足部是人體末梢循環的末端,更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襲,如果不注意保暖,就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引發疾病;③背部:背部是人體陽經匯聚的地方,捂好背部可以保護陽氣,預防感冒。對于老年人來說,還要重點注意膝部關節的保暖,不過早脫掉秋褲,以保護身體健康;④腹部:主要是“捂”肚臍,肚臍又叫神闕穴,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兒童以及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一定要注意肚臍部位的保暖。?
二、飲食方面
“春捂”的主要目的是保護身體陽氣,因此除了衣著方面,飲食上也要注意“春捂”。可以適當食用一些溫補的食物,如韭菜、香菜、蔥、紅棗、大豆等,成人還可以適當喝點溫補的紅茶或黑茶;此外注意少食或不食生冷、寒涼食物,以免損傷脾胃陽氣。
三、生活起居
中醫認為,早睡早起可以提升身體陽氣,幫助促進陽氣生發。可見,“春捂”在生活起居方面要注意早睡早起,睡前用溫水泡腳既能幫助血液循環,讓身體、精神得到放松,也能補升陽氣。
此外,“春捂”還要講究時間,唐艷表示,“春捂”從時間上來看,可以遵循“815”的原則,即當晝夜溫差大于8℃以上時,就“捂”;如果氣溫連續幾天都保持在15℃以上,就就可以不“捂”了;另外,“春捂”主要適用于平時體質虛弱、抵抗力較弱的年輕人、老年人及兒童,體質偏燥熱、陰虛或者濕熱的人群,可能并不適合,建議不要盲目跟風。(謝小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