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盡快遏制就業年齡歧視現象
破解“35歲+”就業困境
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上的關注重點
今天,話題
“建議將禁止就業年齡歧視納入法律”
沖上熱搜第一
據媒體報道,全國人大代表蒙媛分析認為,導致“35歲+”職場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國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存在缺位,勞動法和就業促進法尚未將年齡歧視納入法定就業歧視情形,導致勞動者難以通過法律途徑獲得幫助。 其次,勞動保障執法力度不足,執法重點集中在欠薪和勞動權益維護等方面,對年齡歧視的關注度較低。
此外,部分企業用人管理存在“短視”,片面認為年輕員工更具“性價比”和“可塑性”,而忽視35歲以上員工的經驗和能力。
同時,勞動者自身主動提升意識不強,缺乏終身學習和職業規劃,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職場需求。最后,現有就業政策對中年群體的支持不足,缺乏針對性的幫扶措施。
建議禁止企業在招聘中
設置與崗位無關的年齡門檻
針對“35歲+”職場困境,蒙媛首先建議完善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明確將禁止就業年齡歧視寫入勞動法和就業促進法,禁止企業在招聘中設置與崗位無關的年齡門檻。
同時,加強勞動保障監督執法力度,提高企業違法成本,倒逼企業提升管理水平。
其次,蒙媛強調,要完善勞動者終身學習制度。她建議,持續健全終身職業技能提升制度,優化公共職業技能培訓供給。同時,引導勞動者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做好職業發展規劃,提升自身技能和適應力,增強職場競爭力。
對于“將禁止就業年齡歧視寫入勞動法和就業促進法”的建議,不少網友表示支持:
也有網友補充
不僅僅是年齡歧視
就業中存在的
性別歧視、學歷歧視……
都應該嚴查、整治!
多位代表委員發聲:盡快遏制“35歲就業歧視”
據中青報此前報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35歲限制入職現象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主管部門應進行有效干預。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甘華田提出,落實“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要求,要摒棄學歷歧視,打破“唯名校出身論”的就業觀念,營造更加公平的就業環境。他還建議建立學歷歧視投訴舉報機制,加強對就業歧視行為的整治。
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學校黨委書記劉希婭代表建議,放寬公務員報考的年齡限制到40歲至45歲,其他社會性考試合理調整年齡限制。
領勝城科技(江蘇)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領班邵永海代表則建議,在公務員招考及事業編制人員招聘時,對于專業技術崗位、管理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可適當放寬報考年齡。
目前,已有部分省份在公務員招考中明確,部分招錄條件年齡放寬至40歲或45歲。
來源: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整理:張小松)綜合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中青報·中青網 記者 胡春艷)、封面新聞、工人日報、網友評論等。
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關注你好西寧
品味青海生活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在看”是朋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