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在鹽都臺創園的“莓”好生活村內,數萬棵藍莓樹迎來了盛花期,仿佛是大自然奏響的春日序曲,為新的一年拉開了充滿希望的序幕。
在藍莓大棚內,一排排藍莓樹枝繁葉茂,孕育著豐收的希望。果農們在花叢間來回穿梭,進行蜜蜂授粉、人工疏花等工序。今年62歲的果農宗月珍已經在這里從事種植工作三年。她說,授粉和疏花是藍莓種植中的精細活,直接關系到坐果率和收成?,F在正是盛花期,授粉、疏花都要精細操作,保證坐果率。
據了解,“莓”好生活村藍莓種植基地占地180畝,引進了優質藍莓種苗,并采用智能溫室大棚進行種植,確保藍莓的生長環境。藍莓的種植周期短、產量高,但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為了防止近期寒潮低溫對藍莓造成凍害,基地采用了遮陽溫控等加熱保暖措施,確保棚內溫度適宜藍莓生長。
藍莓對水分的要求也非常高,為此,基地投入680萬元購置了一套凈水設備。通過計算機采集基質培養料的各項數據,電腦會自動進行營養液的配比。技術人員還通過App實現藍莓苗的定時、定量滴灌,并能實時監測光照強度、土壤濕度等數據。這不僅讓日常管理更加智能化,還為藍莓的產量和品質上了“雙保險”。
鹽都藍甜莓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亞超介紹,目前基地共有54座大棚,定植了16000株藍莓苗,主要品種包括優瑞卡、L11、F6、L25等。從今年的長勢來看,預計產量可達3萬斤,實現總產值200萬元?;剡€帶動了周邊30多名村民就業,每人每年可增收4萬元左右。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支撐。近年來,臺創園探索出“黨建引領,重抓項目”的新思路,推行“強村帶弱村”的抱團模式,打破村際界限,共享資源。預計不到一個月,這些藍莓花將變成“藍珍珠”,一顆顆藍莓果將串聯起企業和農戶,藍莓產業正成為當地鄉村振興、帶農致富的“藍色引擎”。
通訊員 朱友余 孫曉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