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當地時間4日,特朗普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上表示,他收到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一封信,澤連斯基在信中表示希望重返談判桌,烏克蘭已經準備好簽署礦產協議。實際上澤連斯基并沒有寫信,而是在社交平臺上發了內容相同的帖子。
但這個消息并不讓人意外,澤連斯基在白宮與特朗普和萬斯爭吵后,人們把澤連斯基看成為一個硬漢,畢竟敢在白宮與美國總統爭吵,澤連斯基還是第一人。同樣被特朗普冷落的歐洲,更是把澤連斯基當成了英雄,在倫敦峰會上歐洲人堅決支持澤連斯基,什么“我們與你在一起”,一度讓世界感覺歐洲也硬氣了,更是讓澤連斯基激動的熱淚盈眶。
可僅僅過了一天,歐洲人就變臉了,斯塔默、馬克龍、馮德萊恩都說與美國保持關系的重要性,歐洲不想離開美國。從這點看,歐洲人是很虛偽的,也讓澤連斯基看到了歐洲人的支持是有限度的。他這次學聰明了,沒有像三年前被約翰遜忽悠后,停止與俄羅斯談判,轉頭繼續戰斗,而是向特朗普表示了服軟,稱烏克蘭已做好準備“在特朗普的領導下實現和平”。
這種戲劇性變化其實不難理解,那就是實力決定一切。????
首先是戰場形勢對烏克蘭越來越不利。戰爭多一天,烏克蘭的土地就丟的多一些。俄軍已經在庫爾斯克地區集結重兵,切斷烏軍補給線,第四次反攻已箭在弦上,澤連斯基面臨失去戰略要地和全線崩潰的風險,而庫爾斯克的領土是其唯一的談判籌碼。烏克蘭在軍事上高度依賴美國,在美國暫停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后,烏軍60%的關鍵彈藥和情報支持將被切斷,這意味著烏克蘭將處于更加被動的地位,完全沒有了還手之力。????
其次是歐洲的援助不僅是杯水車薪,而且極不可靠。盡管歐洲承諾成立“援助聯盟”,但歐洲經濟疲軟、極右翼勢力反對援烏,而且軍工產能和情報能力都遠不如美國。萬斯3月3號對烏克蘭發出了“靈魂質問”,烏克蘭是靠什么持續作戰、打仗用誰的錢、誰的彈藥和誰的生命,更暴露了歐洲援烏的局限性,澤連斯基不得不重新依賴美國。
第三,美烏博弈與戰略算計。美國暫停軍援是“胡蘿卜加大棒”策略,迫使澤連斯基就范。而澤連斯基則有他的政治生存考量。大家知道,當前烏克蘭國內矛盾激化,三年戰爭導致烏克蘭超1000萬人逃難、幾十萬士兵傷亡,澤連斯基因“戰時獨裁”和賣國爭議面臨彈劾壓力。此外,澤連斯基還公開拒絕簽署協議引發特朗普震怒,若繼續強硬可能會導致美國徹底拋棄烏克蘭,澤連斯基也將成為替罪羊。所以,澤連斯基的服軟再次讓人們對美國推動的俄烏停戰抱有期待,但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一是澤連斯基本人的政治命運。特朗普曾經說過,澤連斯基不是一個可以談判的對象,明確提出要推動烏克蘭提前大選,澤連斯基面臨被替換的風險。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遜也附和說,要么澤連斯基帶著誠意重返談判桌,要么就需要其他人來做到這一點。
二是美俄談判雖然取得進展,俄方已表態歡迎美國推動和平,但雙方在核問題、中東、安全保障等領域的互信缺失,仍制約兩國關系回暖,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強硬態度也使停戰充滿了變數。
三是澤連斯基表示烏克蘭可以隨時簽署礦產協議,意味著烏克蘭將讓渡大量資源控制權,美國可能進一步要求烏方,在領土問題上妥協。澤連斯基雖然聲稱“不割讓領土”,但在實際談判中可能被迫讓步。????
總之,澤連斯基的妥協本質上是在美俄博弈夾縫中求生存的權宜之計。短期內,這一決定可能緩解美烏關系。但從長期來看,烏克蘭將付出高昂的經濟和主權代價。而美國則通過“資源換和平”策略,既能降低自身負擔,又可重塑國際秩序,而澤連斯基可能成為這場博弈中的犧牲品。未來,烏克蘭的命運仍取決于美俄歐三方的力量消長,以及澤連斯基能否在內外壓力下維持政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