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交流不迷路
中央一號文件,是指導2025年三農發展的首要文件,可以說,句句珠璣,每一句話都值得揣摩。
在2025年一號文件中,第三部分“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第15條“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中,有一句話,“加強大齡農民工就業扶持”,格外引人注目。
根據了解,這句話在中央一號文件中還屬于首次提出。
我注意到,其實2024年一號文件中也有類似的表述,不過語句程度要輕的多,那句話叫做“做好大齡農民工就業扶持”。
一個“做好”,一個“加強”,可以說重視程度天壤之別。
那么,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一句話呢?
眾所周知,在我國城市化建設飛速發展的那些年,是老一輩的農民工進城,投身到建筑、餐飲等各行各業,促進了城市的繁榮。
但是,這些老一輩農民工在城市找不到歸宿,他們大都面臨文化水平低(超 68% 僅有小學或初中學歷)、技能單一、體力下降等問題,隨著年齡增長(大多超過50歲)、房地產經濟沒落,他們在就業市場越來越難找到工作。
這幾年,我們在短視頻上也看到很多博主,跟拍了凌晨城市街頭的馬路零工市場,那都是一些大齡農民工,蹲在寒風中討要生活。實際上,很多被淘汰的大齡農民工,最后都流向了這里。
這種局面,可以說在2024年已經引起上面的注意了,大齡農民工困境有兩個重要影響。
在社會方面:大齡農民工是城鄉建設的重要力量,但就業困境可能導致返貧風險,影響社會穩定。
在經濟方面:農村產業結構單一,年輕勞動力外流,大齡農民工就近就業機會不足,加劇城鄉發展失衡。
因此,這個問題的提出,就必須要解決。在2024年一號文件中,是如是表述的:
推動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和有效運轉,依法糾治各類欠薪問題。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支持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富民產業,促進農民就近就業增收。實施數字鄉村強農惠農富農專項行動。擴大以工代賑項目實施規模,在重點工程項目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
在2025年一號文件中,這么表述:
在重點工程項目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繼續擴大勞務報酬規模。鼓勵以出租、合作開發、入股經營等方式盤活利用農村資源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這里最大的不同,有兩點:
一是以工代賑要擴大,各地要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多招募大齡農民工,讓他們有工資賺。
二是盤活農村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比如把房子出租給別人搞民宿,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每年進行分紅。
當然,從文件中,針對“加強大齡農民工就業扶持”的措施,并不多。我們結合中央農辦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和2024年做了一個對比表格,那么,情況就一目了然了。
維度
2024 年政策
2025 年政策
扶持對象
首次提出 “做好大齡農民工就業扶持”,未明確年齡界定。
明確指向50 歲以上群體,提出 “適老化培訓” 和 “公益性崗位傾斜”(如護林員、保潔)。
就業渠道
側重勞務輸出和以工代賑。
新增縣域富民產業(如紡織、農牧加工)和數字鄉村服務(電商培訓、民宿經濟)。
穩崗措施
無明確穩崗補貼政策。
提出企業穩崗補貼,鼓勵簽訂長期合同,提供社保支持。
權益保障
強調工資支付保障和動態監測。
升級為工資專用賬戶全覆蓋、欠薪入刑,并將穩定就業農民工納入城市住房保障。
政策協同性
單一條款表述,缺乏系統性。
與縣域經濟發展、數字鄉村建設、以工代賑等政策深度融合,形成多維度支持體系。
根據以上表格,2025年,大齡農民工可以適當咨詢當地的人社局、關注政府部門相關政策規定。
以上說法僅代表一家之言。
推薦閱讀(點擊藍字跳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