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當報告當中講到,中國人的飯碗一定要牢牢地端在我們自己手中時,會場上響起了一片掌聲。聽到這個掌聲,我最初的反應是愣了一下,因為這句話在很多的場合講了很多次了,為什么大家還會有這么大的反應,緊接著我聯想到了之前發生的一件事。
商務部和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針對美國政府以芬太尼為由,宣布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的關稅,作出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其中一項重要的反制措施,就是從3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
細看一下發現加征關稅的全部是農產品,有的加征10%,有的加征15%。當時剛看到的時候也是有點不理解,美國人對我們所有的輸美商品都加征關稅了,我們為什么僅僅只針對輸入的美國農產品加征關稅呢?我看到很多人的解讀說,這次的反制措施是有力的,但是也是有節制的,我想光用有節制來解釋這種加征關稅的方式,恐怕有點牽強。
那么結合到政府工作報告當中,贏得的這次掌聲,我總算想明白了,把我想明白的這點東西跟大家來說說。對于一個現代國家來說,中國需要的是什么,可能有人說是人工智能、芯片、太空技術、民用大飛機,對不對呢,都對,這都是大家當下關注的焦點,但是這些東西,都是最頂尖的產品,并不是最基礎的東西,那么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最基礎的產品是什么?兩個東西,一個是能源,另一個是糧食。
想想30多年前,我們那個時候張口閉口都要提到能源安全問題,確實那個時候我們的能源來源相當的脆弱,而且尤其容易受制于人,經過了30年的努力,今天我們的能源安全已經有了基本的保障了。這里頭既有能源進口渠道的多樣化,輸入方式的多樣化,也有在能源技術方面。
我們所實現的突破,就是新能源。這里講的新能源,不僅僅是新能源汽車,我指的是大概念的新能源,這個體系搭建起來以后,我們的能源安全有了基本的保障,而且這個體系一旦最后完成,整個世界的能源市場都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今天美國是最大的能源輸出國,中國是最大的能源輸入國,而中國在完成新能源架構體系的建設之后我們對石油、天然氣產品的市場需求將會極度的萎縮,失去了中國這個巨大的能源市場,美國的石油、天然氣乃至全球的石油、天然氣會賣給誰呢?
特朗普上臺之后,把大力開發石油、天然氣、頁巖油、頁巖氣作為美國重新偉大的核心的項目,如果從中國的角度看,我想所有的人都會發出呵呵的聲音,因為現在距離中國新能源架構的完成,只有一步之遙了,當然走到這一步,我們所獲得的不僅僅是能源安全,誰如果能在能源領域、能源技術上領導全世界,那么你對全世界的影響力一定足夠大。
這就像許多學者,把人類文明的進步程度按照能源利用程度來界定是一個道理,看到這30年來能源領域的發展和變化,就可以理解在糧食這個領域我們需要做出的努力,和我們正在做出的努力。特朗普的貿易戰,某種程度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那就是通過阻止美國廉價的農業產品大量涌入中國市場,構建起我們的糧食安全和我們未來糧食產業的大發展,這其中的意義,就遠不止端住我們自己的飯碗的問題了,做得好我們或許可以端住半個世界的飯碗。
這從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中國在戰略決策方面的前瞻性,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前瞻性,我們這幾十年來,才能屢屢的穩占先手,能源的問題已經形成了不可逆轉之勢了接下來該是糧食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