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億年前,有這樣一種生物——鱟蟲。這是一種充滿智慧的生物,體型小小個,卻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在地球上肆意生存,見證了地球4億年的滄桑變化。
鱟蟲可以說是現存的生物“活化石”,在悠久的進化歷程中,它們經受住了環境的改變和考驗,最終存活下來,并沒有隨波逐流,和其他生物一樣在生物大滅絕時期倒下。
鱟蟲形態也很有趣,體型較扁并且呈現圓形,并且長著一條細長的尾巴,身體長度在1-2cm,很短小,就和我們的指甲蓋一般大。但是它們身體的紋理比較特別,顏色比較混亂,充滿了神秘感。
值得一提的是,鱟蟲頭部有三只眼,第三只眼長在其頭頂,主要用于感光,而其余兩只眼位于兩側,用于觀察周圍環境。鱟蟲的肢體也很靈活,擁有很多類似于觸角的器官,能夠確保在水中或者濕潤的地方快速行動。另外,鱟蟲的尾巴不僅細長而且分節,分節的形態有助于其更好的運動。
當然,最重要的是,鱟蟲生命力非常頑強,即便外界環境如何惡劣,鱟蟲都能夠適應。例如,每當遇到干旱時,鱟蟲便會進入滯育期。此時,它們的生命力下降,減少新陳代謝,從而控制能量的消耗。而且雌性鱟蟲會釋放信號,停止孵化卵,靜靜等待合適的時機,處于滯育期的鱟蟲至少可以存活25年。
當環境變化,來到了溫暖的時機,鱟蟲的卵變化快速孵化,鱟蟲又再次“活過來”了。有趣的是,鱟蟲繁殖后代并不需要雄性的參與,雌性鱟蟲能夠獨立繁殖后代。雖然說這樣的繁殖方式缺少“父親”這個角色,但是卻能夠保障種群的繁衍。
鱟蟲在產卵的時候,會將卵產在不同的地方,原理就是“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所以才會說鱟蟲其實很有智慧。鱟蟲一般主要吃小型的生物,例如細菌、浮游生物或者藻類,是不挑食的“好孩子”。
實際上,鱟蟲是很受農民的歡迎,因為在田間,鱟蟲可以幫忙捕食蚊子幼蟲,或者清理其他微小蟲子,對田間的生態系統有很大幫助。而且當鱟蟲在田間里濕潤的土壤里爬動的時候,會給泥地松松土,增加氧氣,有助于種植。
可是到了今天,鱟蟲的日子已經不好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開始使用化肥和農藥,通過化學手段清理雜草,這個過程給鱟蟲帶來了毀滅般的打擊——食物來源減少和毒素污染,導致種群數量減少。
除此之外,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例如濕地被破壞,水田破壞,都導致鱟蟲的生存空間被壓縮,更離譜的是,人們非但沒有理解鱟蟲,反而開發了鱟蟲的新價值,那就是當飼料,喂養水產品。
人們發現,鱟蟲體內富含多種營養成分,是很好的飼料,于是,鱟蟲便有了新身份——飼料。誰能想到,能躲過生物大滅絕,卻躲不過人類的魔爪。雖然鱟蟲只是小小的一個生物,但是同樣需要我們保護。作為地球的主人,我們應當保護弱小的生物,更何況“輩分”還比我們大,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