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樹好乘涼,抱對大腿好“上天”,巴基斯坦這波真是贏麻了!
2月28日,在巴基斯坦總理的見證下,中巴簽署航天合作協議,接下來,中國會手把手教學,幫助巴基斯坦選拔、訓練航天員,更要帶著他們一起進入中國空間站執行任任務。
或許全世界都沒想到,第一個進入中國空間站的外國人,竟然來自巴基斯坦,那么,中國為什么要把這潑天富貴給巴基斯坦呢?
一、中巴航天合作
近些年,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成就引人注目,從落后到超越,中國一次次刷新他國認知,中國空間站的發展愈發成熟穩定,誰才能成為第一個有幸進入中國空間站的外國人呢?這個問題曾引起諸多猜測,而如今終于有了確定答案。
隨著中國和巴基斯坦簽訂航天合作協議的消息傳遍國內外,到處是羨慕之聲,畢竟這可不是普通的合作,而是中國首次對外提供航天員選拔和訓練服務,合作對象還是平時不太起眼的巴基斯坦。
這協議的內容,簡直太讓人羨慕了!中國不僅會幫忙選撥符合標準的航天員,還負責他們的訓練工作,他們可以來到中國,接受全面且系統的訓練,最厲害的是,他們還能進入中國空間站,和中國航天員一起完成科研任務。
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巨大進展,全球有目共睹,目前,宇宙中僅有兩個空間站,一個是由五個國家參與建設的國際空間站,另一個就是獨屬中國的空間站。
可能有人會懷疑,中國是不是在畫大餅?就像美國說要接被困在天上的宇航員回家,從八天到九個月,一拖再拖,計劃總是在變,別擔心,這份合作協議明確給出了相應時間,一年選拔,兩年訓練,最快三年,巴基斯坦宇航員就能進入中國空間站了。
美國航天員被困在國際空間站長達九個月都下不來,而中國卻爽快地計劃要帶巴基斯坦航天員上空間站,這對比,怎能不讓人眼紅?
其實這不是中國第一次帶巴基斯坦在航天領域“飛”了,之前,巴基斯坦成功參與了嫦娥六號任務,它搭載的立方星拍攝到了首批月球和太陽影像。這些圖像公布后,巴基斯坦在航天領域獲得了國際認可,甚至被夸贊“一舉成為航天大國”。
全球那么多國家,有實力的大國不少,能給中國提供更多利益的國家也很多,那為什么中國要把首次登上中國空間站的機會給巴基斯坦呢?
二、真心換真心
中國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那是因為中巴兩國之間有著深切的友誼,是患難與共的好兄弟。
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76張贊同票中,有26票來自于非洲,在來自亞洲的19張贊同票中,有一票就來自于巴基斯坦。
2008年,汶川大地遭受重創,遠在千里之外的巴基斯坦不顧自身經濟并不富裕的狀況,全國上下緊急行動,調集所有能找到的帳篷等救災物資,以最快速度運往中國。
由于國內運輸機有限,巴基斯坦為了裝下更多物資,專門拆掉座椅,而醫護人員也是擠在密密麻麻的物資中前往中國進行支援。
哪怕是現在,巴基斯坦也不能算得上是一個經濟實力強勁的國家,更不要說十幾年前了,當時巴基斯坦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在貧困線上掙扎,卻舉全國之力支援中國,這份情誼太珍貴了。
疫情初期,中國面臨醫用物資短缺的困境,巴基斯坦挺身而出,即便自身醫療設備也不充足,但他們依然堅定地向中國運送大量醫用物資,解中國的燃眉之急。
而中國也始終秉持著互幫互助的精神,積極回饋巴基斯坦,在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等方面帶動巴基斯坦。
2015年也門撤僑行動,更是將中巴友誼展現得淋漓盡致,當時也門局勢危急,中國軍人緊急趕往當地執行撤僑任務,在此期間,中國軍人還成功幫助176名巴基斯坦公民撤離。
同一時間段,巴基斯坦也在積極協助中國撤離留學生,巴基斯坦軍艦堅守“只要中國留學生不到,我們的軍艦就不離港”的承諾,在穆卡拉港成功撤離8名中國留學生。
2023年12月,巴基斯坦總理公開表示:只要有一顆子彈飛過來,我們一定會擋在中國兄弟的胸前,絕不會讓中國人受到一點傷害。
患難見真情,國家之間也是這樣,巴基斯坦對中國掏心掏肺,中國自然也會對它真心相待。如今中巴合作,全球議論紛紛,不少網友說,小國羨慕,大國悔恨,尤其是美國,腸子都悔青了,這是為什么呢?
三、腸子悔青了
中巴合作協議一出,那些曾經在航天領域猶豫不決,沒有選擇與中國攜手共進的國家,或許也在暗自思量,如果當初抱的是中國大腿,如今是不是也能像巴基斯坦一樣,順利搭上中國航天發展的快車,被帶向更高的天空?
回首往昔,《沃爾夫條約》宛如一道冰冷的鐵幕,將中國拒之于國際空間站項目的門外,美國試圖用這種方式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和戰略壓制,但美國和那些跟在美國后面的國家遠遠低估了中國航天人的決心與智慧。
中國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自主研發的艱難征程,從“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到神舟系列飛船一次次沖破云霄,再到嫦娥奔月、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中國航天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華麗轉身。
反觀那些曾經追隨美國的國家,時至今日,許多國家連宇航員登上國際空間站都難以實現,而國際空間站,這個曾經象征著人類航天合作巔峰的巨擘,如今卻面臨著尷尬的境地。
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壽命原本只有10到15年,即便在2021年,NASA宣布將其運行期再延長6年至2030年,可時間的車輪不會停下,它的暮年已然來臨,最多再過6年,這座漂浮在太空中的龐然大物,說不定真的會淪為一座無人問津的“廢品站”。
國際空間站逐漸走向衰落,中國空間站卻如同一顆新星冉冉升起,曾經把中國拒之門外的美國怎么也沒想到,昔日對中國扔出的“回旋鏢”,許多年后會狠狠地打在自己臉上。
現如今,17個國家排隊等著加入中國空間站,其中不乏瑞士、波蘭、德國、意大利等歐洲科技強國,還有俄羅斯這樣的航天老牌勁旅,甚至連曾經緊跟美國步伐的日本也位列其中,這一轉變,堪稱戲劇性。
但想要加入中國空間站,還有個小小的“門檻”,那就是先把中文學好,買本《新華字典》好好鉆研鉆研,畢竟進中國空間站,不懂中文怎么能行呢?
筆者認為
中巴此次航天合作,對巴基斯坦來說是一場命運級的機遇,與中國攜手共進,巴基斯坦定能飛速提升航天水平,在國際航天舞臺上慢慢站穩腳跟。
反觀那些曾經對中國航天滿臉不屑,各種看輕、各種嘲諷的國家,現在只能眼睜睜看著中國帶著巴基斯坦大踏步邁向太空,當初他們那副高高在上、輕視中國航天發展的嘴臉還歷歷在目,如今卻只能被遠遠甩在身后,這種被打臉的滋味,想必不好受。
參考資料:
新京報:2025年3月3日《中國與巴基斯坦開展航空航天合作 外交部回應》
大眾日報:2025年3月1日《中國空間站外籍航天員+1!外國人上太空要先學中文了》
人民日報:2015年4月24日《巴海軍曾幫中國撤僑:中國留學生不到絕不離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