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首席專家
著名企業家、企業思想家宋志平認為,“企業要想出質量、出效益、出效率,必須在管理上有所作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先進的工法。”他善于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創造適合的管理方法,實踐中,成功培育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理論上,開創獨具中國特色的“三精管理”工法體系。“善創工法”管理思維主要包括三大特征,即管理工作工法化思維、管理工法體系化思維、管理體系開放化思維。
管理工作工法化思維
管理工作工法化思維是指企業領導者在思考企業管理工作和問題時,按照工法的格式化原理進行管理方法創新的意識活動。宋志平對工法之于企業管理的重要性有深刻認知:“管理靠人,要想把管理做好,就得讓廣大員工對管理產生濃厚興趣,把優秀管理經驗提煉成簡單易行的‘工法’,讓大家對這些‘工法’耳熟能詳,從管理方法復制中取得成效,在管理活動中找到樂趣和成就感。”
工法一詞源于日本,20世紀90年代,宋志平在北新建材工作期間,把西方現代企業管理理念與日本定置管理、看板管理、零庫存管理等工法引入企業,取得成效,這段經歷也成為宋志平工法管理的早期實踐,為形成以工法為主要特征的管理思想打下堅實實踐基礎。
到中國建材擔任領導后,宋志平又根據企業快速擴張的實際,全面推廣工法管理,創造性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工法,如“五化”管理整合方法、“三五”整合模式、“六星企業”、“八大工法”等。其中,“八大工法”成為宋志平管理工作工法化思維的代表性成果。
2014年,中國建材經過六七年整合,形成具有上千家成員企業、20多萬名員工的企業規模,宋志平以“讓下屬企業清楚知道集團發展戰略和文化,充分發揮集聚效應,讓管理深入人心”為出發點,思考“能不能從中國建材的管理模式中進一步提煉出簡單易行的工法,聽上去朗朗上口,用起來以一當十,便于一線管理者、員工記憶和使用”。
宋志平結合自身企業管理經驗,在日本工法理念的啟發下,總結出“八大工法”實踐體系,包括五集中、KPI管理、零庫存、輔導員制、對標優化、價本利、核心利潤區和市場競合八方面內容,前五項注重內部管理,后三項注重外部市場建設,將內控成本與外抓市場有效結合。
企業領導者運用管理工作工法化思維時,須把握三個關鍵點:
一是堅持用好成熟工法原則,如用好5S、6S、阿米巴、6西格瑪等成熟工法,并將其融入企業管理日常工作中去;
二是堅持不斷提煉新工法原則,將其作為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論;
三是堅持不斷改進工法原則,結合企業發展實際,不斷改進完善已有工法,適應管理環境變化。
管理工法體系化思維
管理工法體系化思維指企業領導者在對管理工法進行思考時,將企業現有管理工法整合建構成體系化工法的意識活動過程。宋志平從企業領導崗位退休后,在擔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雙料會長期間,創造性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三精管理”工法體系。這套工法最重要的特點是將北新建材、中國建材在不同歷史時期積累的好經驗、好方法、好理念及國內外優秀企業做法,進行系統性架構,通過運用辯證思維方法,使之上升到接近管理本質的方法論高度,形成了可復制推廣的體系化管理工法。
“三精管理”工法抓住企業管理中組織、管理、經營三大要點,以精健、精細、精益“三精”理念為抓手,形成組織精健化、管理精細化、經營精益化為核心的“三精十二化四十八法”管理工法體系。
1.組織精健化
組織指在共同目標指導下協同工作的人員組建的社會實體單位。企業組織規模大小往往根據企業發展階段而定,隨企業成長不斷擴張。規模是把雙刃劍,一方面代表著企業能力和實力,另一方面也會讓企業患上大企業病。基于對大企業病的警覺,2013年秋,在中國建材集團搬到長安街新總部大樓那天,宋志平告誡大家不忘初心,他說:“企業的自發成長過程往往存在一定盲目性……需要不斷‘剪枝’以確保穩健成長,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為了確保組織精健化,宋志平提出“四化”方法。
一是治理規范化,管理代替不了治理,治理會讓公司規范穩健發展;
二是職能層級化,在中國建材,宋志平曾為不同組織層級提出不同目標,即集團總部作為投資中心成為“決策高手”,業務平臺作為利潤中心成為“市場能手”,生產工廠作為成本中心成為“成本殺手”;
三是平臺專業化,宋志平將中國建材比作“體育運動委員會”,將業務平臺比作運動項目專業隊,由于對平臺專業化的堅持,中國建材旗下北新建材、中國巨石、南方水泥、凱盛科技等企業均成長為各自領域單項冠軍;
四是機構精干化,為防止大企業病,宋志平提出,企業須有意識地控制機構膨脹、縮小人員規模,在“減”字上下功夫,其中減層級、減機構、減冗員至關重要,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提高組織活力和競爭力。
為了做好組織精健化,企業領導者須把握以下三個關鍵點:
一要做“大”,即帶領企業把規模做大,成為行業、市場領軍者,讓企業具有抵抗風浪的能力;
二要憂“大”,企業領導者要以清醒的頭腦,居安思危,保持警惕,防止出現轟然倒下的危局;
三要有“法”,企業領導者要以“剪枝”原理做“減法”,去掉影響組織成長的不利因素,還要以“雜交”原理做“加法”,注入激發企業活力的有利因素,確保企業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
2.管理精細化
管理精細化也稱精細管理,宋志平說,“精者質量,細者成本,管理要精細到每一個過程和工作崗位,始終圍繞成本和質量兩個基本點……不管企業有多高技術、多新的商業模式,如果忘記了這兩個基本點,仍然會失敗。”
為了確保企業做到管理精細化,宋志平提出“四化”方法:
一是管理工法化,“工法不是系統地講理論,而是針對一個點位、一個事件,推出一些宜操作、宜復制的實戰方法”;
二是成本對標化,對標指對照標桿,進行比較,明確自己與行業最佳企業的差距,進而確定改進目標和方案;
三是質量貫標化,宋志平曾在企業大力推動貫徹系統的質量標準,進行全面質量控制;
四是財務穩健化,財務穩健是企業穩健的基礎,財務穩健的核心是現金流充沛,宋志平認為,“我們要追求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流的利潤……如果資金鏈斷了,企業最終會死亡。”
企業領導者在運用管理精細化思維時須把握以下三個關鍵點:
一是堅持質量與成本相結合,在生產前端和全過程采用先進管理方法,盡可能減少不合格產品,同時采用對標法找出與行業先進企業的差距,運用數量化管理方式控制成本;
二是堅持用對工法和長期堅守相結合,不僅注重工法與企業實際匹配,用對工法,還要長期堅守,確保企業管理的有序性、穩定性;
三是堅持借鑒與創新工法相結合,企業領導者一方面借鑒成熟工法,使其在企業落地運用,另一方面還要不斷創新屬于自己企業的工法,使其更具適應性。
3.經營精益化
即使做到了組織精健化、管理精細化,如果經營不得法,企業仍然賺不到錢。因此宋志平提出,“企業領導者要有從管理到經營的理念,聚焦一線,聚焦市場,做好選擇,提高各種效益指標。”很多人把管理和經營混為一談,認為只要把管理做好就萬事大吉,其實管理和經營所對應的事務有很大區別。
宋志平認為,“管理要眼睛向內,處理好人機物料,正確地做事;而經營要眼睛向外,面對不確定環境,做正確的事。”在不確定性因素日益增加的環境下,企業領導者要從關注管理到關注經營,從關注效率到關注效益,進而提升企業可持續盈利能力和水平。
為了確保企業做到經營精益化,宋志平提出了“四化”方法:
一是業務歸核化,企業要圍繞主業形成核心業務,堅持務實主義、專業主義、長期主義三大常理,突出核心業務、打造核心專長、精耕核心市場、抓住核心客戶,堅持業務有限相關多元化原則,重視穩健經營,有效防范周期性、苗頭性風險;
二是創新有效化,企業要進行有效的創新,在自己熟悉的業務領域開展創新活動,選擇合適的機遇和創新模式,還要量入為出;
三是市場細分化,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技術與落后的企業,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企業應通過市場細分、開發新產品實現逆勢上揚;
四是價值最優化,企業應通過掌握定價主動權、運用“價本利”盈利模式、實現產品與資本市場協同共生、做高質量上市公司四條路徑實現價值最優。
企業領導者在運用經營精益化思維時須把握以下三個關鍵點:
一是樹立從管理到經營的理念,著重研究業務、創新、市場等層面問題,推動企業穩健經營;
二是從關注價格到關注價值,公司領導者不僅要以“價本利”經營理念作為指導定價的原則,還要通過資本市場放大企業價值;
三是要處理好管理和經營的關系,不僅從企業外部獲取資源和影響力,還要強調內部資源整合和秩序。
管理體系開放化思維
管理體系開放化思維指在思考企業管理工法體系時,既要結合企業實際大膽創新,還要以開放心態吸收借鑒他人成果,更要留出融匯眾智的入口,確保工法架構的開放性。目前,市場上有一些管理模式和工法有一定科學性,但由于各種原因,相關企業將這些模式和工法神秘化、封閉化,使其推廣受阻。
宋志平特別強調“三精管理”是開放性理念,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動態調整。很多企業在推廣運用“三精管理”模式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的新模式,如北新建材的九宮格、中國巨石的增節降、南方水泥的整合優化等工作方法。正是因為管理體系開放化思維,“三精管理”才具有良好包容性、開放性,不僅適用于產能過剩的傳統制造業重組企業,也在一定程度上適用于大多數經營性企業,還為企業創新管理工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平臺。
企業領導者運用管理體系開放化思維時要把握以下三個關鍵點:
一是要具有架構開放性的系統化思維能力,確保架構從開始設計時就站在企業管理全局高度;
二是要具有提煉工法概念的哲學思維能力,使每一個概念的外延、內涵都與其管理實踐相適應;
三是要具有開放包容心態,確保工法既能提升本企業管理水平,又能對外部企業具有啟發借鑒作用,還能夠吐故納新,確保管理工法的生命活力。
作者系北京大學電子學院高層培訓中心副主任、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理事、高級研究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