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槿媽媽 · 主播:吉米來源: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
教育不是一場通關游戲,而是一座遠方的燈塔
01
一個孩子最難越過的坎,莫過于父母的低認知
作家劉震云在《一句頂一萬句》中寫了這么一段故事,耐人尋味。
因為進城上學要收費,賣豆腐的老楊不想讓兩個兒子楊百順和楊百利繼續讀書。
老楊只想讓兒子在家當徒弟、做豆腐,因為在他的認知里,兒子讀書漲了本事,成了科員,就會不把他這個當爹的放在眼里。
有一次老楊和好友老馬閑聊后,覺得老馬說的有道理,隨即改變了主意,理由是上了學當了科員回來再賣豆腐,豆腐會比別人家的更值錢。
老楊擔心腦子靈光的二兒子楊百順上了學就不再回家賣豆腐,于是準備只送腦子笨的小兒子楊百利去上學。
為了計劃得逞,防止楊百順鬧,他還和小兒子楊百利沆瀣一氣,寫了兩張都是“不上”的紙條,讓楊百順先抓鬮,看似公平,實則偷梁換柱,暗度陳倉。
不到一個月,上學之事敗露,楊百順和老楊鬧翻了,為了安撫二兒子,老楊許諾以后賣的豆腐都會給二兒子抽提成,讓兒子攢錢早點成家娶媳婦。
真是可悲可笑又可氣。
由于老楊自身認知的局限,他不僅沒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幫助他們,還從中作梗,處處阻礙孩子發展,只為讓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
教育路上,最怕一些無知又自信的父母用短視的眼光對孩子的人生指手畫腳。
家長固執地認為“女孩讀那么多書干嘛”,那么孩子說出“就算我不讀大學,以后嫁得好照樣不差”此類讓人大跌眼鏡的言論,也就不足為奇了。
處處限制孩子,如此養出來的孩子只會畏首畏尾,凡事追求穩定,無論學習還是生活都容易錯失很多機會,更失去了少年應有的活力和創造力。
家長若以功利心為導向,干預孩子的社交選擇,排斥孩子和“成績差生”交往,又對孩子說“你看人家成績那么好也不幫你,她根本不把你當回事”。
時刻傳遞帶有偏見的思想,只會造成孩子人際關系認知錯亂,不利于孩子健全性格的發展。
家長的打擊式教育、愧疚式教育、“唯金錢論”等有毒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心里埋下自卑、敏感的種子,讓他們越長大越自閉,容易出現心理疾病。
《今日心理學》雜志中有一篇文章寫到:精神窮養的孩子難翻身。
他們因為缺少來自家庭的認可和支持,往往喪失了“松弛感”,總是感覺前途渺茫,常常自我懷疑,焦慮萬分,對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父母日常灌輸的狹隘思想觀念也會限制他們的成長,當一個孩子習慣了畫地為牢,就難有出息。
很認同《認知突圍》中的一句話:
“貧窮真正的內涵,是父母永遠無法給孩子他們自己也沒有的東西,除了車子、房子,更有思維、認知與格局。”
要知道,物質貧困只能羈絆孩子一時,而精神貧困卻像一條隱形的繩索,束縛著孩子的未來,將孩子長久地困在方寸之間,使其難以掙脫、步履維艱。
電影《天才少女》中,一位媽媽為了將女兒培養為數學家,控制了她所有的社交娛樂,自動屏蔽女兒的痛苦,這位媽媽固執地認為:想要成功,就必須經受這些磨難。
最后女兒不堪忍受媽媽的思想控制,報復性自殺了。但這位媽媽依然沒有覺醒,還打算繼續用這種方法,去控制外孫女。
一個家庭最沉重的枷鎖,不是沒錢,也不是社會地位低下,而是深陷認知貧困的牢籠還不自知。
一個孩子最難越過的坎,不是成績退步,也不是父母離婚,而是父母低認知所筑起的高墻。
02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人生結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中寫到:
“一個孩子將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往往取決于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受到何種層次的家庭教育。 父母的高度會起到很大的作用,而這個高度絕對不是說父母的學歷和財力,而是指眼界、態度、胸襟,還有你不停地努力學習、付出和進步?!?/blockquote>我不禁想到農村出身的俞敏洪和董宇輝。
可以說俞敏洪是在母親的推動下考上北大,第一次失敗,死了心的他回到農村種地,然而母親卻沒有死心;
第二次是母親硬把他塞進學校當代課老師,教初一學生英語,這個經歷促使他再次參加高考;
第三次是他的母親聽說縣里有個高考培訓班,于是一個人去縣城,找了三天三夜才找到培訓班老師,回來的時候,正遇暴雨天氣,摔進溝里好幾次,滿身泥濘。
母親當時狼狽的模樣,成為俞敏洪最直接的學習動力,他拼命努力一年,最終如愿考上北大。
同樣是家境貧困的董宇輝,他的媽媽借錢為他交學費;大學畢業后,他在兩份高薪工作中搖擺不定,父親一句“真正的工作應該是創造價值的工作”擊碎了他的迷茫,為他的職業選擇指明方向。
同樣家境貧寒的兩個人,卻在父母的引領下,拓寬了生命的廣度。
某種程度上來說,家長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人生邊界。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過:
“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 在我們成年后的種種思想和行為里,都可以照見自己和父母一樣的面容。”孩子從你身上吸收最多最深刻的那部分,鑄成了他們待人接物的態度和思維模式。
小到日常生活,大到人生重要決策,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命運走向。
思維開闊的父母,往往會鼓勵孩子多嘗試新鮮事物,去探索未知領域,以此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批評性思維。
遇到問題時,他們會先讓孩子獨立思考,積極解決問題,勇于承擔風險。
當和孩子出現不同意見時,他們不會高高在上地以長輩姿態壓制孩子,而是會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選擇。
因此,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更自信,他們懂得大膽表達自我,創造力和競爭力也會優于同齡人。
四年前堅持學考古的女孩鐘芳蓉,曾被全國網友審判,絕大多數人都覺得她家條件太差,應該報考師范、金融、計算機等“萬金油”專業。
四年后她作為北大考古畢業生代表,發表演講,還以面試92.4分的成績,進入甘肅省文物局直屬事業單位,她所報考的崗位,全國只招一人。
無論當時還是眼下,她的父母永遠都是她堅定的支持者,他們始終覺得孩子喜歡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要管別人怎么說。
常年在外務工的父母,雖因生活所迫,無法長伴女兒左右,但他們卻給予了女兒無限的接納和理解。
與之相反的北大神童張炘煬,16歲就考入北航成為了一名博士。
原本手持一手好牌,誰能想到竟因父母的三次阻攔,無奈選擇躺平,就連網友都忍不住吐槽:
“張家祖墳冒了3次青煙,愣是被父母蓋得嚴嚴實實?!?/blockquote>
“寒門之女”以非凡之志,突破底層和閉塞之限,逆天改命;
“天之驕子”卻難抵父母意志,黯淡跌落神壇,其輝煌如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家庭教育真正的差距,其實是父母格局和認知所拉開的鴻溝。
格局有高低之分,認知有好壞之分,結果也千差萬別,孩子的一生,都在為父母的認知買單。
不由得讓人感慨: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人生結局。
03
一個家庭最好的投資:父母提升認知,修煉格局,才能真正托舉孩子
有一張圖,將父母分為四個層次。
肯為孩子改變的父母,處在金字塔最頂端,而只滿足孩子物質,單純肯為孩子花錢的父母,則排在最后。
現實中總能見到很多父母花了大量金錢為孩子報輔導班,要求孩子讀很多書。
而自己卻手機不離手、麻將不離桌,很少讀書充電,了解時代變化,擁抱孩子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教育最大的笑話,正是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希望孩子把書讀好,一群不學習的父母在努力育兒。
作為孩子終身的老師,父母只有先打開格局,持續接受教育,有意識地提升教育認知,孩子才能打開未來世界的窗戶。
如果你想做出改變,但又沒有方向,不妨先從以下三點進行嘗試:
1、持續學習,保持閱讀習慣
父母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通過閱讀書籍、參加課程、在線學習等方式,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書香家庭養出書香子女,清華才女武亦姝的爸爸下班后便關機,只為陪孩子一起讀書。
當我們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時,也要思考我們是否成為了孩子眼中“別人家的父母”。
你不妨看看自己的手機應用后臺,了解自己每天在手機上花費多少時間,只要把玩手機的一半時間用來閱讀,相信孩子也會愛上閱讀和寫作,根本無需為孩子報寫作班。
除了讀經典,閑時也可以讀讀這些高分書單:
《教育的迷思》《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陪著孩子走向世界》
《父母的語言》《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慢養給孩子一個好性格》
《社會心理學》《貧窮的本質》《思考,快與慢》
《態度》《見識》《格局》《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做出好決定》《狂熱分子》《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
2、保持好奇,培養多元化思維模型
父母單一的思維模仿,只會讓孩子未來的路越走越窄。
家長不設限,始終保持好奇心,關注新興事物和趨勢,孩子才能遠離認知偏見,從而更好地應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
父母可以在假期多帶孩子參加各種文化、藝術、體育等活動,去大學、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帶孩子擺攤,和孩子一起接觸不同領域的人群;
也可以陪孩子觀看自然、歷史紀錄片和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和電影,豐富世界觀。
3、穩住心態,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愛
教育要從愛開始,讓孩子在激勵中成長。
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父母可以尋求適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運動、冥想或和親人交流,避免在負面情緒驅使下打罵孩子。
當孩子犯錯時,作為成年人,要以理解和包容的態度引導他們認識錯誤并改正,而不是簡單地批評和指責。
懂得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情緒。
通過溝通,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給予適時的支持和引導。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段話:
“教育不是一場通關游戲,而是一座遠方的燈塔。 這座燈塔,是父母的認知所能給予他的,一個積極正確的人生態度,一種鳥瞰世間的格局,一套深透底層邏輯的方法論,而這所有的一切,都以父母無條件的愛為基礎。”點亮文末【愛心】,愿我們都能成為這樣的父母,共勉!
作者:木槿媽媽。本文首發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中小學免費有聲平臺,聽海量必讀名著、必背古詩詞。百萬父母的教育寶典,更多教育干貨文章,歡迎關注我們。
最好的贊賞,就是“在看”和分享,讓生活更有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