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正值第61個學雷鋒紀念日,為更好輔導大學生志愿者們做好面向少年兒童的科普活動,激發少年兒變器其學的探然好奇心,提升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的認識,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邀請國內自然教育的領軍人才之一馬慶宇老師做客第二期“美麗中國科普大講堂”線上直播活動。本次活動通過騰訊會議和“環保科普365”微信公眾號同步直播,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名志愿者在線參與。馬慶宇老師圍繞“把生命之美帶給更多孩子——如何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自然教育志愿者”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分享。
馬慶宇老師首先強調了自然教育在當今社會中的重要性。他指出,自然教育不僅是培養公眾環保意識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手段。作為世界自然教育行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需求日益增長,尤其是對大學生志愿者的需求尤為突出。馬老師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自然教育活動,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自然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在講座中,馬慶宇老師還分享了多種自然教育活動的形式,包括自然觀察、科普和科考、夜觀夜探等。他詳細講解了這些活動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并鼓勵大學生志愿者根據自身興趣和專業背景選擇適合的活動類型。馬老師還通過多個實際案例,展示了自然教育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方面的積極作用。例如,在特定地區開展的自然教育活動不僅提升了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還為當地旅游業和生態農業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至于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自然教育志愿者,馬慶宇老師提出,成為一名優秀的自然教育志愿者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素養,包括生態學、社會學、兒童心理學等領域的知識儲備。此外,良好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對自然的熱愛也是不可或缺的素質。他鼓勵大學生志愿者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努力成為自然教育領域的領軍人才。
最后,本次直播恰逢第61個學雷鋒紀念日,馬慶宇老師在講座中還特別強調了志愿服務的重要性。他表示,大學生投身兒童科普事業不僅是對雷鋒精神的傳承,更是為未來培養環保意識的重要舉措。通過自然教育活動,大學生志愿者可以幫助少年兒童激發對自然的好奇心,提升他們的環保意識,從而為美麗中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本次科普大講堂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大學生志愿者提供了寶貴的自然教育經驗,也為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自然教育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未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將繼續舉辦更多高質量的科普活動,吸引更多公眾參與環保事業,共同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編輯:白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