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喜,晚清名妓,十四五歲便出落得花容月色。她天生有副好嗓子,為了討生活,專攻一些露不得面的曲子。
《紅梅閣》、《梵王宮》這些端不上臺面的曲兒,卻在那個年代受到了王孫貴胄的熱捧。每到夜幕降臨,煙花柳巷里都熱鬧非凡,歌聲飄過,竟也吸引了熟知音律的才子李叔同。
對于傳統戲劇的改良,李叔同可謂耗費了大量的心血,只要能找到靈感,無論什么地方他都愿意去走一遭。聽說”天仙園“的女伶楊翠喜唱功了得,李叔同當即前往,這一去,他便再也沒有“走出來”。
李叔同證實了外界的傳言,楊翠喜不但曲兒唱得好,人還長得漂亮,圓姿如月?;蛟S他并沒有覺察出自己已對楊翠喜一見鐘情,反正每天晚上都會去給她捧場。
時間長了,楊翠喜唱曲兒時,挑眉間總會撞上觀眾席里的一雙眼睛。比起那些輕浮難纏的公子哥,那雙眼睛特別的與眾不同。它熱情,清澈,不貪婪,也沒有欲望,更顯沉靜、脫俗,楊翠喜繾綣一笑,內心蕩起一絲漣漪。
就在那晚唱曲兒結束后,天仙園的伙計告訴她有人求見。楊翠喜唱得累了,認為又是以往的紈绔子弟,便回道:“不見,不見,我每日見的人太多了,今天不想見。”
楊翠喜一邊說一邊卸著妝,就在她梳洗完畢準備回家時,開門便聽見了一個寬厚的男人的聲音道:“楊小姐,剛才是我要求見,我叫李叔同?!?/p>
看著眼前的人,楊翠喜欣喜不已:“居然是他!就是這雙眼睛!”
這一晚,楊翠喜被李叔同送回了家,兩人一路談的都是那些曲兒。
誠然,心生漣漪,談什么都有興趣。
從此以后,李叔同成了楊翠喜的座上賓。待楊翠喜唱完曲兒,他就會提著燈籠送她回家,一邊走一邊為她指導歌曲的唱腔和舞蹈的身形,久而久之,兩人成了亦師亦友的至交,也滋生出了某種情愫。
就在楊翠喜的技藝更上一層樓,兩人只待捅破那層窗戶紙的時候,李叔同的老家發生了變故。他的母親病逝了,他不得不回去料理后事。
即便是這樣,李叔同依然沒有斷了與楊翠喜的聯系,反之思念更甚。他情不自禁地寫了兩首詩,寄給了楊翠喜,其間的濃情和蜜意流露無疑。
《菩薩蠻》一
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額發翠云鋪,眉彎淡欲無。
夕陽微雨后,葉底秋痕瘦;生怕小言愁,言愁不耐羞。
《菩薩蠻》二
晚風無力垂楊嫩,目光忘卻游絲綠;酒醒月痕底,江南杜宇啼。
癡魂銷一捻,愿化穿花蝶;簾外隔花蔭,朝朝香夢沾。
李叔同一走就是數月,這一往情深的詩句也能讓楊翠喜怦然心動,但突然發生的變故不得不讓她改變了初心。
亂世之下,有些真情是會被懈怠的。
1904年,慶親王奕劻的兒子載振越洋考察回國,路過天津時受到了袁世凱和段芝貴的熱情接待。他們不但擺下了盛宴,還請來了楊翠喜唱曲兒助興。
這是袁段二人特意安排的。
當時的袁世凱是清朝練兵處的會辦大臣,段芝貴則是他的得力干將,任天津南段巡警總局總辦。此時的袁世凱野心正盛,眼愁著慶親王奕劻是慈禧面前的紅人,怎能放過巴結他兒子載振的機會?于是接風洗塵的戲碼就上演了。
宴席上,楊翠喜帶著任務唱了個《花田八錯》,挑眉間不停地瞟向載振,載振心情愉悅,聽得是如癡如醉。
段芝貴看到這樣的畫面后,便記在了心上。載振走后,他第一時間花費了重金給楊翠喜贖了身,然后帶她去了京城,求見了載振。
身傍美人的載振十分滿意,一高興就給段芝貴連升了三級,一躍成了黑龍江巡撫。
話說李叔同回到天津,尋不得楊翠喜,老鴇打趣告訴他翠喜已經是載振王爺的人了,她過得很滿意。李叔同自然不信,即刻去往京城,當打聽到的消息與老鴇的說法大同小異時,他心灰意冷,一刻不留地遠赴了日本。再后來,他出了家,日夜與青燈為伴。
王爺府的生活讓楊翠喜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安樂,她再也不用去討好各路公子老爺了。然而這種安樂來得快也去得快,還沒有享受幾天,慶王府就出事了。
大臣岑春煊聽聞此事,到慈禧面前參了一本,將事情的來龍去脈細說了一遍,并彈劾慶親王父子與袁世凱來往甚密。
“買官鬻爵,這還了得?!?/p>
慈禧大怒,立馬革了段芝貴的職。想想自滿清實行行省制度以來,皇族根基所在地的總督就是徐世昌,再加上唐紹議、朱家寶、段芝貴這幾個巡撫,全是袁世凱的得力干將,心腹之人,想想都讓人心驚。
再說袁世凱是以辦新軍起家的,一路走來,早就引起了清廷的戒懼,現又出了這等事,天下豈不是讓他胡作非為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批皇清老臣集聚力量,要把袁世凱等人拉下馬,“丁未大參案”由此拉開了帷幕。
段芝貴是他們精心商定后選擇的第一個目標,沿著段芝貴一直往上查,袁世凱也解了職,慶親王奕劻聰明,跑到慈禧處請求撤了自己的職。他這一招,是為了保全兒子載振。
案件的誘因楊翠喜怎么辦呢?
為了閉人口舌,載振毫無留戀地將楊翠喜送回了天津,給了鹽商王益孫。
清朝滅亡后,袁世凱打算稱帝。此時的楊翠喜剛二十出頭,豐容盛鬢,她不甘心跟著一個鹽商虛度光陰,便跑去了京城,跟了段芝貴。上流社會,不僅時髦,還有出不盡的風頭,她登臺唱曲兒,都有一群人來奉承她,楊翠喜仿佛又找回了曾經天仙園的感覺。最讓她得意的是,袁世凱最寵的小妾成了她的閨蜜,兩個人把奢靡生活過到了極致。
誰知袁世凱好景不長,沒多久就被推下了臺,郁郁而終。段芝貴為了保全自己,拋棄了楊翠喜。楊翠喜最終落得無人答理,在孤獨清苦中了卻了一生。
“丁未大參案”向人們展示了晚清政壇權力斗爭的激勵和殘酷,更反映出當時社會道德的淪喪。他們將一個唱戲的女子作為了斗爭的工具,利用她,玩弄她,完全操縱了她的命運,這是對女性極其的不尊重,也是對人性尊嚴赤裸裸地踐踏。
清朝的滅亡是時代的產物,人類文明需要不斷進步,“丁未大參案”更是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和啟示。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