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狐妹無意間看到一個有關 “ 無人超市 ” 的話題。
那瞬間,腦子立馬像 “ 喝了口冰水 ” 一樣清醒:
誒~這玩意兒,都多久沒出來刷過臉了?
是徹底涼涼涼了嘛?啥時候開始銷聲匿跡的呢?
好奇心作祟,狐妹就來扒一扒這個無人超市。
無人超市,無人超市,是無人問津的超市嘛?
咳咳~這名字都不太吉利啊。
開個玩笑。
因為是超市里沒有收銀員,消費者購物可以自己掃碼就走,滿滿的科技感。
曾幾何時,這玩意兒遍地開花啊。
現在呢......
狐妹只幾次路過黑燈瞎火的小巷子,看到過那種拉著布簾,沒人、但有粉色氛圍燈的 xx 超市 。
嘿嘿,這是搗亂的,說回正題。
2016 年 12 月初,當亞馬遜公開發視頻表示要在西雅圖開出第一家 Amazon Go 時,全世界都以為看到了未來:
攝像頭自動識別商品,手機自動扣款,連收銀臺都不需要。
2017 年,國內的巨頭、資本,開始紛紛跟進無人超市這種 “ 新零售新形態 ”。
動作很快,一早有很多明星項目,不知道你們還有印象沒?
例如,2017 年,阿里巴巴的 “ 淘咖啡 ” 在上海亮相。
消費者掃碼進店、拿貨走人,全程無需掏手機支付的場景,可謂是刷爆全網,國內大大小小的媒體爭相報道。
還有京東的“ X 無人店 ”、繽果盒子等頭部玩家當年也扎堆入場。
2017 年雙十一期間,杭州某無人超市創下單日 3000人次進店的紀錄,一度讓行業內外認為“收銀員要失業了”。
現在呢?
淘咖啡的實體店,早沒了;曾經半年融資 10 億元的繽果盒子,其創始人 2023 年就有被限制高消費的新聞出來。
而且同年他在接受采訪時也直言:“ 無人便利店的風口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轉型做社區生鮮了。”
其實回憶過去幾年,狐妹確實只在網上刷到過類似的新聞,實際在線下,確實沒體驗過無人超市。
也正是因為此,狐妹今天還發現,原來這背后還有更諷刺的細節~
無人超市,一開始就考慮到了加上 “ 防盜黑科技 ” ,但是不少網友精準吐槽:
“ 進無人超市,警報誤響了三次,最后還是店員從隔壁奶茶店沖過來幫我解圍,說好的 ‘ 無人 ’ 呢?”
“結帳時不知道掃哪所以支付失敗,有個女士通過屏幕遠程語音說 ‘您就買一盒煙嗎?您是不是剛還拿了一盒?’ 我就伸手向她展示,走出店感覺好奇怪。”
另外,去年有數據顯示, 90% 的無人超市凌晨時段客流量為 0 ,但是電費成本要比傳統便利店高出 30% 。
中研網也有數據表示,2024 年無人零售市場規模雖突破千億元,但其中無人超市占比不足 10% ,真正撐起市場的是自動售貨機和即時配送柜。
而且,很多無人超市,其實在 2018 年左右就破產了。
換句話說,“ 顛覆傳統零售 ” 的無人超市,其實從 2017 年爆火后的兩年間,都已經開始消失了。
這玩意兒實際操作起來,沒那么容易。
與傳統超市相比,無人超市的商品損耗率高達 8%-15% ,是傳統超市的 3 倍;
而且有的傳統超市門店節假日單日銷售額能破 500 萬元,無人超市同期單店日均銷售額上萬元都很難......
所以,其實從 2018 年往后,再提無人超市,無意是創造的“ 虛假繁榮 ” 。
盡管自此無人超市開始大規模 “ 下鄉 ” :
從一線城市 CBD 進到到大學城、產業園,甚至還有品牌用 “ 0 加盟費 ” 的口號完成了一年擴張 500 家店。
但問題很快就暴露出來了。
夏天空調故障導致巧克力融化;冬季系統死機讓顧客在 -5℃ 的店里等待;商品識別錯誤率高達 20% ……
這時候大家才理解到無人超市的另一面,是無人負責的超市。
再到 2020 年“ 口罩 ” 期間,大家以為無人超市能緩了口氣。
數據上有顯示,行業市場規模同比增長 60% 。
但這這增長的 60% ,主要來自醫院、機場等封閉場景的自動售貨機,無人超市仍在虧損,資本都開始徹底放棄了。
到這里,無人超市,又成了無人投資的超市。
再就到了近兩年,無人超市開始大規模閉店。
一些頭部品牌在關了門店后,把設備拆了掛在二手平臺上,九成新的人臉識別機,原價上萬,直接幾百上千賣。
還有些玩家已經開始轉型,加人工改半無人超市、改賣預制菜蹭新風口......
但是這兩年,已經都不流行了啊!
如今,趁著上班族懶得出門,美團、京東、樸樸超市已經用 “ 30 分鐘送達 ” 征服了市場。
如今即時零售的市場規模預計達 1.5 萬億元,是無人超市的 15 倍。
而且近兩年就算不做線上超市,線下超市頂流胖東來,也用自己的 “ 王牌 ” 收獲了口碑。
人家靠的不是黑科技,就純服務:免費改褲腳、寵物寄存處、下雨天給電動車披雨衣……
網友還調侃,胖東來的服務員,比無人超市的攝像頭還多!
另外,山姆會員店靠著 “ 試吃到飽 ”、宜家憑借 “ 躺平體驗區 ”,同樣驗證了一個真理:
消費者愿意為 “ 人性化服務 ” 買單,而非 “ 冰冷的效率 ”。
所以,無人超市,是真的徹底涼涼了!
無人超市,本質上是想用 “ 減法 ” 、減少人力的方式去創造價值;
而超市這類的消費場景,做成功的,往往都是在做 “ 加法 ” ,增加體驗,才能留住客戶。
總的來說,科技、技術,歸根結底還是需要用來服務于人的真實需求,再炫酷的概念,也只是皇帝的新衣。
人嘛,生活中還是需要溫暖、驚喜,甚至有些是意外的突發狀況,也能給生活添彩嘛。
看來無人超市這一頁,已經翻篇了......
參考資料:
前瞻經濟學人、紅網、百度百科、中研網、澎湃新聞、新浪微博及其他網絡截圖
編輯:C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