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CRIC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末50個重點城市狹義庫存同比下降11%。
“去庫存”在當前仍是重點,今年將有何“大招”加快“去庫存”?
01 重點50城狹義庫存同比下降11%
近日,據CRIC監測,2025年1月末50城新建商品住宅狹義庫存僅為31093萬平方米,環比降1%,同比降11%;按12個月測算去化周期,2025年12月末達21.53個月,環比持平上月。
從趨勢來看,2014年至今,消化周期最高點為2024年中下旬,按12個月測算去化周期,2024年9月為最高點,達24.05個月。截至2025年1月末50城新建商品住宅狹義庫存,已較2024年9月最高點下降約2305萬平方米,按12個月測算去化周期,下降2.52個月。
有業內專業人士認為,新房成交復蘇、樓市庫存下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利好政策的推動。去年9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止跌回穩”,此后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2024年四季度整體市場呈現為上升曲線。由此,重點城市庫存及消化周期出現明顯下行。
02 廣州情況
分城市來看,目前仍有部分重點城市去化周期超過20個月。如北京、廣州、武漢、南京、長春、南寧、鄭州、福州等。其中長春、北京、南寧去化周期較高,分別為36個月、28.5個月和25.7個月。
從商品住宅庫存面積來看,重點一二線城市中成都庫存面積最高達2240.67萬平方米,其次是武漢達1479.14萬平方米,廣州則排第三,為1463.17萬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方面存在庫存面積超1400萬平方米且去化周期在20個月以上的情況,為何如此?據數據顯示,主要原因是部分外圍區域存在供需失衡,存在顯著的供大于求情況。
另外,從對比面積段來看,廣州2025年1月末庫存主力面積段為100-120平,占比為21.64%,較2024年末下降0.07個百分點。從2024年全年成交結構來看,廣州成交結構以100-120平和80-90平為主,占比均為23%,但僅80-90平因成交熱度較高,成交占比顯著超過庫存占比。因此,廣州中等面積段積壓主要源于這部分面積段此前供應嚴重過量,但由于行情轉淡,居民購買力降級等原因影響,導致去化不暢。
03 政策繼續發力推動“去庫存”
近年以來,圍繞“穩樓市”,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報告要求:
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因城施策調減限制性措施,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
同時,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在收購主體、價格和用途方面給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權。
對保障房領域提出,拓寬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使用范圍,發揮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作用,繼續做好保交房工作,有效防范房企債務違約風險。
同時有序搭建相關基礎性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對此,廣東房協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此次對房地產的表述突破性比較大,通過去庫存來緩解供求關系,止住下跌預期,實現止跌回穩。
一是在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架構下,專項債、再貸款投放的領域和范圍擴大,解決了去庫存的資金來源;
二是存量收購房和地,從項目平衡轉向區域、中期等更大范圍平衡;
三是債務置換和土地收儲,將地方國企和城投的動力激發,承擔起穩樓市的帶頭作用;
四是存量盤活與城中村改造拆遷安置、房票安置、保障房和人才房籌集緊密結合,達到多方目標,促進良性循環,盡快實現止跌回穩。
(封面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告知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