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型無人機城際低空物流航線的首航,前不久在陜西完成。
與以往的試飛案例不同,鎬京筆記獲悉,那架滿載羊肉、從榆林飛到西安的FP-98“獅子座”大型無人機,是“持證上崗”。
這件事信息量比較大,釋放的市場信號也比較明顯——蘇州企業,在陜西執飛,背后是一個越來越近的萬億級市場(或許三五年后就是另外一幅場面),以及政府、企業等各方加快部署的步伐。
如果說,2024年是低空經濟元年,2025年肯定是場景打造年。
地方政府、企業都在尋找能實現商業化的應用場景。依托大型無人機開展的支線、末端物流,不僅彌補了民航貨運短板,同時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這片萬億藍海市場,涌入越來越多的競技者。
陜西優勢與挑戰并存,行業觀察人士指出,陜西的大型無人機運輸多處于起步階段,商業化道路上,還面臨取證(四證)周期長、成本收益等雙重挑戰,面對低空經濟的黃金窗口,場景打造是重要發力點之一。
首航背后的信號
2月16日在榆林執飛的大型無人機,系蘇州昆山企業航天時代飛鵬有限公司(下稱航天飛鵬)生產的FP-98“獅子座”無人機,有效荷載1.5噸。
此次“持證上崗”意義顯著,不僅印證了無人機運輸相比傳統地面運輸的諸多優勢,特別是在時間和品質保障方面,同時也是企業與地方政府在應用場景方面的一次相互探索。
航天飛鵬相關負責人趙繼光告訴鎬京筆記:
一方面,榆林重視大型無人機應用,低空資源優勢突出,是全國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需要更多的無人機進行試飛驗證;另一方面,航天飛鵬的低空運輸大型固定翼無人機,也在探索應用場景,包括跨海、跨沙漠飛行,以及在西北地區飛行,為后期的常態化、商業化的應用做鋪墊。
縱觀國內大型無人機市場,除軍用之外,民用的大型無人機并不多。
趙繼光介紹,“國內雖然有很多新公司冒出來,搞物流運輸機型,但大多數還是在概念里,或者是模型機,還不具備商業化條件?!?/p>
此次在榆林執飛的FP-98“獅子座”無人機,在大型無人機市場,相對走在前列。
和飛機一樣,大型無人機從設計、生產,再到商業化運營,需要拿下“四證”,即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單機適航證(AC)、運營許可證(OC)。
來榆林執飛前,FP-98“獅子座”無人機已經取得了TC和PC證,至于AC證,趙繼光說道,“這款無人機是運-5改造而來的,等OC下來之后,AC這個事也就水到渠成,一些新設計的大型無人機,取證的話都要三五年的時間?!?/p>
公開報道顯示,僅TC證,該機型就用了11個月的時間,就先后完成76項符合性地面試驗和31項飛行試驗科目。
另外,這款無人機為夜間飛行。
其解釋,目前的無人機都是凌晨飛行,等機場所有飛機航班任務完成之后才起降無人機,安全期間,不允許有人機跟無人機融合在一個空域去飛。
萬億市場越來越近
理論上的無人機運輸萬億市場,正在迎來一些現實參考。
譬如,中國航空貨運市場增長迅猛,據《中國民航報》報道,國內航空貨運市場將面臨運力不足問題,超百架大型貨機面臨退役。
而新貨機的生產較慢,形成了供需矛盾?!翱湛?、波音,包括中國商飛交付速度可能三年之后,這就需要無人機作為運力補充?!壁w繼光解釋。
民航貨機做干線物流,無人機補充做支線、末端物流,強化航空運力,這也是政府大力引導的方向。
另外,從經濟角度考慮,無人機運輸能降低企業成本。
其舉例,島嶼之間、鉆井平臺之間的貨物周轉,可以取代成本高的直升機,同時在城市巡視、應急救援、醫療物資領域也可以應用。
不同的應用場景,對無人機的要求也不同,航天飛鵬是目前賽道中少有的全機型布局廠商,“無人機的型號構型很多,我們是針對不同的物流場景、距離,可實現商業化的邊際成本,做具體的機型?!?/p>
更重要的是,低空物流還能盤活閑置資源,賦能區域發展。趙繼光舉例,目前國內很多通航機場都是閑置狀態,沒有使用起來,如果用無人機載貨運輸,第一提高了物流效率,第二可以盤活很多固定資產。
雖然無人機運輸市場前景廣闊,但商業化道路上,充滿了挑戰。
就企業而言,面臨人工、飛機、維修、貨物中轉的成本,前期投入較大,不少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和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一樣,只有規?;褂煤?,才能實現降本增利,這也是航天飛鵬探索的方向。
“目前,我們與全國各地合作,目的是增加場景,進而增加航線密度,提升運行頻次,在規模化運營之下,會逐漸攤平、攤薄成本,后面就可以實現盈利?!?/p>
陜西的機會與發力點
新興賽道,搶占先機很重要。
趙繼光解釋,“大型無人機運輸,取證周期長,對基礎設施要求也高,但三五年之后,低空經濟可能是另外一幅場面了,所以,就看誰的商業化道路更快一些。”
換句話說,如果等市場成熟后再布局,勢必失去優勢。這也就解釋了,包括陜西在內的各地政府,眼下為何紛紛支持大型無人機領域探索。
譬如,2月26日,陜西華鷹眾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HE-1大型無人機(有效荷載2噸)生產總裝基地落戶陜西渭南,現場簽約百架無人機采購訂單,并且有政府引導基金的參與,該機型已于2024年9月在榆林成功首飛。
知情人士透露,“首飛相當于驗證技術、航電、發動機等的匹配,后面根據這首飛的情況,還要進行優化,同步,逐步開始做民航局規定(拿證)。”
再如,由陜西無人裝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開發的“九天”靈活配置重型無人機亮相2024年珠海航展,該機型最大荷載6噸,創國內新高。該公司的成立,也是陜西國資支持低空經濟的一大創新,詳見《又一大國重器在西安問世!》。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陜西的大型無人機運輸,大多處于起步階段,離拿證還有很長距離,眼下在培育企業的同時,應抓住低空經濟的黃金窗口,著眼于場景打造,產業鏈完善等,包括前端測試、空中管理、人才培養等環節,吸引更多產業鏈資源要素聚焦。
此外,從商業模式來看,無人機公司的未來是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
趙繼光解釋,“從無人機的生產制造,飛行監控,低空管理平臺及反無系統等,其實是一整套系統化解決方案,而不是只賣一臺無人機就可以解決問題,需要系統化的應用?!?/p>
值得注意的是,陜西2024年出臺《推動低空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2024—2027年)》,從產業升級、企業培育、技術攻關、場景探索等方面提出15條系統化發展措施,亦顯示出系統化布局的意志。
(圖片來源:航天飛鵬、和翎資本官微、封面圖片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