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出品,必屬精品!
本號為公眾號《校尉講武堂》在頭條的主賬號,此外別無分號。
另,周六晚20:00在公眾號直播,歡迎朋友們捧場!
題記:
作為自干五宏大敘事者,隔三差五的,校尉總是免不了要宏大敘事一回。
去年十月,為了方便接送孩子,買了臺中配的比亞迪海鷗。
經濟實惠、性價比很高的小車
車雖然小,但前排座椅加熱、手機鑰匙、遙控熱車、自動駐車等實用功能,確實讓被第一代豬鼻子新能源車折騰了好幾年、動不動就被撂路上的校尉,在2024年這個雖然一冬無雪但卻寒冷如故的冬天,感受到了極大的放松。
然后,過完年,就看到比亞迪居然將智駕系統普及到才7、8萬元的海鷗身上了。
普及智駕不意外,普及到十萬元以內的車型,確實令人目瞪口呆。要知道,比亞迪之前,市面上主流的智駕系統,成本最低也要兩萬多,最高的特拉斯超過六萬。
比亞迪這種“不講武德”的打法,不僅讓競爭對手如坐針氈,也引發了諸多比亞迪老車主的憤怒,尤其是購買二、三十萬以上頂配車型的人。
說實話,校尉也有點小失落。
因為海鷗中配款,正好就是比亞迪普及智駕的最低門檻,去年2024款裸車指導價7.58萬,今年2025款裸車指導價不變,但智駕版貴了三千,7.88萬。
三千元的智駕系統,錯過了自然有點遺憾。
相比之下,頂配款的智架車型甚至保持原價,指導價與非智駕款一樣,都是8.58萬,相當于白送了智駕系統。
最可惜的是,比亞迪所有的老款車型,都沒有事后增配的可能,這也是眾多老車主最不滿意的地方。
增配不增價,大家可以理解,畢竟汽車行業在飛速發展。誰也不可能長期壓制自己的消費需求,來等待沒完沒了的技術升級。
套用最常用的自我安慰話術,就是早買早享受。
當然,自我安慰是消費者大度,不代表廠家沒有改進的空間。
比如此番普及智架,在車輛設計的時候,廠家的規劃就不夠長遠,徹底堵死了車主自費增配的路,難怪大家心有不甘。
尤其是二十萬以上的中、高檔車,智駕都已經普及到最低端,老款車型卻無法升級,讓車主們情何以堪!
為了緩解情緒,校尉再說個更高級的話術,比亞迪普及智駕給老車主帶來的困惑,其實屬于幸福的煩惱。
因為只有科技高速發展引發工業產品快速迭代升級的黃金年代、黃金國度,消費者才會有幸遇到類似的選擇困難綜合癥。
那些剛剛買了智駕車型的人,看到比亞迪的車載無人機,是不是又該后悔買早了
這就好比你家出了個超級學霸,同時收到了一堆名校的錄取通知,一時不知該選哪個好!
想想改革開放之前吧!
同一款二八大杠自行車,能持續生產二、三十年。
別怪廠家沒有更新換代的動力,因為普通家庭買了自行車,都是奔著老子騎完兒子騎去的,如果不能用個十幾、二十年,全村人都會罵你敗家玩意。
校尉記得很清楚,八幾年的時候,在離家三十里外上班的父親,就有輛用于通勤的自行車,被村民戲稱別人人騎車、張老師車騎人。
因為遇到下雨泥濘,父親就會扛著車走。但凡有點泥水,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車里里外外擦得油光锃亮。
在那個拿自行車當傳家寶、拿手電筒當唯一電器的年代,不僅農村的時光在凝固,城市的工業產品同樣停滯不前。
經典造型的老式手電筒,里面可以裝兩節二號電池
校尉1981年開始上小學,還跟著哥哥、姐姐一起,圍坐在煤油燈下寫了幾年作業。
大概到85年前后,老家才通電。雖然是昏暗的白熾燈,但在從來沒有看過電燈的校尉眼中,卻像太陽一樣光明。
寫到這里,校尉查了一下,湖南農村實現鄉鄉通電是1995年,1997年才實現村村通電。
相比更加偏遠的山區,老家所在的湘東農村八十年代中期通電,已經算很不錯了。
1987年,校尉到縣中學住校。當時學校還配有柴油發電機,因為那會城市也經常停電。
每次晚自習停電,都會引發教學樓的集體歡呼,等發電機轟隆隆的聲音響起后,歡呼聲才會逐漸平息。
那個年代的中國人,需要操心的事很多,比如一日三餐、比如春耕秋收、比如糧票布票不夠用。但絕不包括買車太早、錯過了最新的智駕系統,因為這是屬于另一個世界的煩惱,我們根本無從想象、更無法觸及。
包括改革開放十幾年后,別說大家普遍沒錢,就算有錢,要想買到國際最新的工業產品,也要承受比發達工業國昂貴得多的價格,還經常只能買到二、三流產品。
當年有個關于日本商品的段子,一流產品賣國內、二流產品賣美歐、三流產品賣中國,可仔細一想,這哪是段子,分明就是客觀現實。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恐怕都對日本產的收錄機有著深刻的印象
這里面固然有歧視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市場因素、經濟規律在起作用。
日本人敢于采取這樣的經銷策略,無非就是因為中國的消費能力不夠強、市場不夠大、消費層級不夠高、市場發言權不足。
既然二、三流的產品就足以橫掃中國市場,更好的產品,自然要賣給更挑剔也更具消費能力與消費引導作用的其他市場,這是非常本能的選擇。
當中國市場發育起來、中國人的眼界打開之后,依然出現三星區別對待中國消費者這樣的極端事件,那才是根深蒂固的歧視與傲慢。
今天的中國,工業生產能力已經完成逆襲,實際的市場消費能力也已經超過美國。但在美元霸權體系下,人民幣的價值被嚴重低估,因而中國尚未拿下全球第一大市場的桂冠,也未能取得國際市場的主導權。
也就是說,當前階段,正是中國憑借工業優勢、向美歐主導了數百年的國際市場主導權發起沖鋒的關鍵時刻。
校尉說過,市場既是最厚的城墻,也是最大的武器。
中美博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兩大市場的生存競爭。
誰能拿下這場戰役,誰就能主導未來的國際市場,進而掌握國際金融、貿易、工業、科技、軍事、輿論、外交、文化等幾乎一切的主導權!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市場則是經濟的基礎、基礎的基礎!
在這樣的情況下,校尉認為,如華為、比亞迪、深度求索、大疆、宇樹等所有愿意把新科技、新產品以低于國際市場的價格投放到中國市場的民營企業,都是愛國的民族企業,都是中國的驕傲,都是中國復興的助力,都是中美博弈的中堅力量。
因為不管他們嘴里怎么說、心里怎么想,在行動上,他們已經把企業的前途命運與中國市場綁定。
相比那些挖空心思向外轉移資產、冥頑不靈對自己的母國搞市場歧視的所謂國際化民營企業,對于任何一家愿意根植國內市場、發展國內市場、優惠國內消費者的民企,我們都應該多一些鼓勵與包容。
尤其是他們明明已經占據絕對的市場優勢,卻依然以拼命的姿態瘋狂進攻的風格,更是值得我們推崇。
因為他們打下來的商業江山,將長遠地惠及每一個中國人。
從實業救國到實業報國再到實業興國,百余年來,中國的民族先賢、民營企業,走過了一條艱難的道路。
從熟讀八股的清末狀元到喊出實業救國的開拓者,張謇的心路歷程,就是中華民族在危亡之際的悟道歷程
在他們玩命登頂的時候,即便我們不能提供幫助,但也不應該橫加指責,說他們不小心踩到了路邊的花花草草。
說實話,校尉也不喜歡拼命,但校尉從來都不反對別人拼命。相反,校尉十分佩服、欣賞那些拒絕舒適區、主動向自我發起極限挑戰的人。
因為現在的中國,還遠沒進入舒適區,更沒有資格躺平。
因為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挑戰之路。
那些沉迷于舒適區的國家與民族,要不正在被歷史淘汰,要不已經被歷史淘汰。
正如網友對當前美俄談判排除歐洲的調侃:俄羅斯人在戰場拼命,美國人在打三份工,中國人在996擰螺絲,只有掀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歐洲,卻在悠閑地享受著殖民時代和工業革命帶來的紅利,不僅養得肥頭大耳,而且養得麻木天真。
這樣的歐豬不被端上餐桌,簡直就是天理難容。
被端上餐桌的,又何止烏克蘭一家
比亞迪這種既不給自己留退路也不給競爭對手留活路的戰斗風格,讓校尉聯想頗多、感慨頗深。
因為歷史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生存危機,絕不僅僅存在于晚清列強殖民、民國日寇入侵之時,而是發軔于中原王朝志得意滿、唯我獨尊之際。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正因康乾盛世的固步自封、愚民教育、奴化教育,才有晚清民國亡國滅種危機下的民不聊生、貧窮積弱。
別說中國依然處于被西方發達國家集體針對、被世界第一強國集中打壓的戰略危險期,即便我們重新登頂,也沒有理由躺平。
因為躺平是人類的天性,一旦釋放,就會泛濫成災。
現在的網絡輿論,有個非常大的誤區,提及競爭,馬上就聯想到內卷,就咬牙切齒恨不得殺之而后快。
但競爭與內卷是兩回事。
內卷是無意義的內耗。
好比看電影,原本大家都可以舒舒服服坐著,但有人就是不守規矩站起來看,害得別人也只能跟著起立,結果就是座位白白空著、所有人都站著看了一場電影。
競爭是困境中的拼搏。
晚清危機中喊出實業救國的先賢是如此,抗日戰爭中奮起抵抗的中國軍民是如此,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志愿軍戰士是如此,遭到美國極限制裁的華為是如此……
個人可以選擇躺平,但作為社會風氣與制度設計,我們絕不能鼓勵躺平。
獎勤罰懶、鼓勵競爭的社會風氣與制度設計,才是確保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源動力,才是確保中華民族能夠始終占據人類文明領先位置的根本原因,才是個人與家庭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根本保證。
上學時,你可以選擇躺平,但不要抱怨畢業后找不到好工作。
工作后,你可以選擇躺平,但不要抱怨職務和薪水都比別人低。
成家后,你可以選擇躺平,但不要抱怨貧賤夫妻百事哀。
育兒后,你可以選擇躺平,但不要抱怨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那么優秀。
更搞笑的是,有的人不僅希望躺平,而且希望躺贏。
為了支撐虛幻的理想,他們往往舉出很多似是而非的例子。比如各種各樣的二代,比如西方發達國家的低勞動強度、高工薪報酬、高福利待遇。
別忘了,二代之所以能夠躺平、躺贏,是因為他們的父輩付出了常人難以企及的努力。
那些驕奢淫逸、違法亂紀甚至草菅人命的二代,確實需要依法重點打擊,但對于那些只是選擇躺平享受父輩余蔭的二代,其實沒太多可指責的。
北極鯰魚這種二代固然可恨,但真正要打擊的,是非法斂財的老鯰魚
中華先民一代代地努力,不就是為了后代過得更輕松嗎?
在校尉看來,對社會運轉來說,只要他們的財富來源合法,躺平的二代才是最好的二代。
一方面,他們躺平了,就不會去瞎折騰,甚至憑借父輩的資源禍國殃民。
另一方面,他們越是躺平,越是會加快家族財富的消耗,讓這些財富盡快回到社會流通環節,為其他愿意努力的人提供更多的機會。
所謂富不過三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同理,令殖人、潤人艷羨不已的西方式歲月靜好,同樣來自于他們祖上的拼搏與奮斗——具體說來,就是數百年殖民與工業化遺留的成果。
從這個角度理解,歐美發達國家子民,不過是另一種類型的二代罷了。
殖民時代剛剛起步的時候,麥哲倫駕駛著百余噸的小船,就敢搞環球航行;皮薩羅帶著一百多人的隊伍,就敢征服印加帝國;開啟美國歷史的五月花號,同樣只有一百余噸、一百多人……
我們不能忘記殖民者的罪惡,但也不能忽視殖民者的勇氣。
同樣,歐洲國家工業革命剛剛啟動的時候,工人食不果腹、工廠里充斥著童工、工業城市變成巨大的污染源……
除了對國內底層勞動者的壓榨,為了爭奪殖民地以及殖民地所代表的工業資源、商品市場,歐洲列強打了幾百年,還相繼引爆了一戰、二戰。
沒有把歐洲各國狗腦子都打出來的數百年戰爭,憑什么歐洲白人能夠征服、控制全球殖民地,牢牢把握工業化的主導權,長期盤踞在第三世界國家頭頂上作威作福?
即便是在遙遠的美洲,為了獲取廉價的黑人勞動力、推動工業化,美國也打著解放黑奴的旗號,掀起了血腥的南北戰爭,短短四年,導致75萬人死亡、40萬人殘疾、平民受傷接近300萬,而當時美國的總人口也不過3000萬出頭,傷亡占比超過10%。
相比之下,14年抗日,中國總共傷亡3500萬人,當時總人口超過4億,傷亡比例不到8%。
也就是說,在相同時間內,美國內戰的傷亡率是抗日戰爭的4倍以上。
校尉沒有貶低抗日戰爭慘烈程度的意思,擺出這些事例,只是為了說明,人類歷史上的工業化進程,從來都是血淋淋的。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上,戰后相對和平的國際秩序是特例,赤裸裸的生存競爭才是常態。
今天歐洲國家安逸幸福的生活,正源自他們父輩不擇手段的生存競爭。但也正是因為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躺平,這種優裕的生活,正在快速走向沒落。
校尉今天能夠坐在小而溫暖的書房內,在比少年時期第一次點亮的白熾燈要明亮一百倍的LED燈光下,用著國產的華為臺式機,敲下這篇關于比亞迪普及智駕的文字,所有這一切,都源自從1848年以來無數父輩的拼搏、抗爭與犧牲。
正是因為他們拼了命,我們今天才不用這么拼。
我們今天多拼一點,我們的后代就可以輕松一點。
別的中國人多拼一點,我們的后代也能跟著沾點光。
996確實很不人道,但如果沒有幾代人卷出來的強大工業、強大國防,在西方國家的打壓下,我們甚至連卷996的機會都不會有。
因為在西方的制度設計中,中國人只能做低端產業的牛馬,不能做高端產業的工程師,更不能做全球產業的領頭羊。
在我們拿到絕對的全球工業控制權之前,我們還需要比亞迪、華為、大疆、深度求索式的卷——如果你一定要稱之為卷的話。
卷到極致、卷死西方,我們的后代才有偶爾躺平的選擇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