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寧一私立中學教師毆打學生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學生家長在社交平臺上將該事件發布后,越來越多的網友呼吁相關部門予以關注,但截止目前,涉事學校與當地教育部門仍未發聲。
據學生家長反映:孩子就讀于濟寧市天立學校7年級,由于模仿任課老師走路,被老師發現后,拉至墻角攝像頭死角處對孩子拳打腳踢,由于當時班里還有三名同學在場,隨后拎起學生耳朵拽到辦公室里繼續毆打。之后,孩子跑到校醫務室尋求幫助,告訴醫務人員自己挨打的情況及身體不舒服,請校醫務人員給家里打電話,但校醫務人員卻告訴孩子“沒有高燒不能給家里人打電話。”孩子通過借用其他人的手機才與家里取得了聯系。
被打學生家長在社交平臺上的發文
據了解, 3月3日晚上6點半左右,被打學生的家長來到天立學校,要求涉事老師出面說明一下具體情況。校方公關人員及保安告知家長,已經聯系班主任及打涉事老師。隨后,被打學生的親戚陸續來到天立學校,其家長久等不見涉事老師出現,于是撥打了110報警。派出所民警到場后,涉事老師仍未出現。目前,該事件已經立案調查。
家長發布的視頻截圖
被打學生家長在社交平臺上發出的診斷證明顯示為:頭部外傷,胸部閉合性損傷。事后,被打學生家長稱,天立學校校方領導去醫院看望,并要求家長刪帖。
濟寧市天立學校教師毆打學生事件引發的輿論風暴,撕開了教育領域觸目驚心的瘡疤。當施暴者的身份從學生變成教師,當學校的第一反應是刪除網絡痕跡而非直面問題,這場風波早已超越普通校園沖突的范疇,成為檢驗教育倫理底線的試金石。教師揚起的手掌擊碎的不僅是學生的身體安全,更是整個教育體系的信任根基,更在未成年人心中播下對教育者不信任的種子。
濟寧天立學校在事發后的輿情應對儼然成為反面教材的典型樣本。從刪帖壓制到回避回應,這種"鴕鳥式"危機處理不僅違背教育部關于校園突發事件"三及時"原則(及時報告、及時處置、及時公開),更將涉事學校推向輿論審判席。
將輿情管控等同于真相掩蓋,把行政權威凌駕于教育倫理之上的管理思維與"建設陽光校園"的政策導向背道而馳,凸顯出部分教育管理者法治意識的淡薄與育人初心的迷失。
另有網友跟帖評論,稱涉事老師行走不便,該學生不顧老師尊嚴和勸阻,多次模仿其坡腳走路,最終導致了此事的發生。但真假與否都不是教師毆打學生的理由,真假與否都更引人深思。
這場發生在孔子故里的教育丑聞,恰似一記警鐘,叩問著每個教育從業者的良知。
創作不易,轉載請標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