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魚缸里養的300多條“鳑鲏”,竟然全部翻白肚——掛掉了!
近期,黑龍江一位魚友,在一個大魚缸里養了300多條鳑鲏魚,閉上眼想象一下,就能感知到這些魚群游時候的壯觀景象——五顏六色的水中彩虹,在幾米長的大魚缸里,就像一幅電腦屏保。
但讓人萬萬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養魚男子一夜醒來后,竟然發現自己養的鳑鲏魚,全部翻白肚了,密密麻麻的鳑鲏魚,有的沉入魚缸底部,有的漂在水面上,看上去一片狼藉。
以至于,這位魚友@歸一,看到這一幕,想哭的心都有了!他含淚拍下一段視頻,將魚缸里的“翻車現場”分享到了網絡上。
看著密密麻麻的鳑鲏魚,連網友們也替這位魚友心疼。
一位北京網友稱:“幾百條魚,可惜了啊,成本估計要上千塊?!?/strong>
鳑鲏魚相信大部分網友都認識,這種魚幾十年前在農村的池塘里到處都是,隨便用一個罐頭瓶裝點饅頭渣,拋入水中過一會再拉上來,就能逮到十幾條這種小魚。
只不過它們實在不耐活,撈上來一會就死掉了!
幾十年時間過去了,不少地方農村的鳑鲏魚都不見了蹤影,它們搖身一變成了水族館的寵物魚,成了不少魚友的摯愛。從前拿來喂雞的鳑鲏魚,現在一條能賣1-2元錢,幾百條魚就這樣翻了白肚,確實令人心疼。
為啥好端端的魚,會突然死掉呢?原因可能有二:
第一,魚缸里鳑鲏魚的密度太高了,這位魚友的魚缸雖然不小,但300多條鳑鲏放進去,確實有點擁擠,可能導致它們集體缺氧而死掉。
第二,增氧泵出了問題,魚的密度過大只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如果有好的增氧泵能給缸體中提供氧氣,這些魚也不可能死掉。
我們知道,鳑鲏魚是高氧魚類,所需的溶氧量應在5mg/L以上,當溶氧量低于3mg/L的時候,它們就可能死掉。這也是我們小時候把這種魚裝在瓶子里玩,發現它們很不耐活的主要原因。
在養鳑鲏的過程中,缺氧是導致它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位網友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在評論區曬出了自己養的鳑鲏(見上圖),雖然這些魚已經呈現出彩虹色,但由于養殖不當,全部掛掉!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養魚人看到心疼死了。”一位山東魚友,對上面這些魚友的養魚遭遇,深表同情。
可見,鳑鲏魚雖小,但想要把它們養活,并不容易。除了細心照料之外,增氧設備一定要給力,一旦遇到停電等情況,建議預置小型備用電源,以免它們出現缺氧癥狀。
看到這些死魚,雖然魚友想哭的心都有,但不少網友卻饞得直流口水。
“趕緊撈起來啊,這種極品魚,裹上面粉油炸一下美滋滋。”
“清蒸還是紅燒?!?/p>
網友們的靈魂拷問,讓養魚男子也哭笑不得,不知道如何回答。
前一秒還在哀悼“魚間慘劇”,下一秒直接討論“紅燒還是清蒸”——這屆網友的腦回路,簡直比魚缸過濾系統還要魔幻。
雖說鳑鲏魚味道確實不錯,但像這樣已經死掉的魚,還是建議無害化處理,畢竟,這是魚友辛苦養殖的魚,吃掉它們從感情上都說不過去。
這位黑龍江魚友魚缸里翻車的事情,對廣大養魚愛好者也是一個啟示。尤其是現在十分流行的造景魚缸,漂亮的背后是過硬的專業知識和細心的照料,一般人沒有一點功夫還真是搞不定它們。
就拿小小的鳑鲏魚來說,它們偏愛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質,pH值最好控制在6.5~7.5之間,需要定期換水以保持水質清潔,同時還需要控制水溫在20-25度之間。
用用魚缸裝點生活固然美好,但如果不用心也可能一夜翻車。各位網友,對黑龍江這位魚友的300多條“鳑鲏魚”翻白肚的事情,如何看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