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浙江省長興縣煤山鎮新川村黨委書記張天任接受記者采訪。
張天任代表說,他來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源地——浙江湖州。27年來,他親身經歷了“千萬工程”給山村帶來的巨大變化,綠水青山換來了金山銀山,讓他非常感慨。
今年是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第13次赴京參會。在2025全國兩會現場,他告訴《浙商》記者,此次參會帶來了20份建議。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作為一名連任三屆的人大代表,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十三年來,我始終牢記人民重托,將組織的信任轉化為履職動力,把群眾的期盼作為履職方向,深入基層聽民聲、察民情,盡心盡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同時,立足本職崗位,積極為行業發展建言獻策,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在今天上午的首場“代表通道”上,張天任代表跟大家分享了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千萬工程”換回綠水青山。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新川村里辦起了不少企業。老百姓富了,但是山禿了,水變臭了,白襯衫曬在外面,晚上收回來的時候變黑了,因為上面都沾滿煤灰。老百姓曾經說大家是“坐在垃圾堆上數鈔票”,紛紛搬到縣城,不愿意回來住。
2003年,浙江省啟動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讓張天任記憶猶新的是,在2004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新川村本土企業天能集團調研時,勉勵大家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走綠色發展的道路。新川村兩委會痛定思痛,決定換種活法,打生態牌,走生態富民的道路,從老百姓反映最強烈的“臟亂差”整治入手,從投資少、見效快的垃圾分類開始,到改水改廁、村道硬化、綠化亮化。22年如一日,如今的新川村舊貌換新顏,綠水青山又回來了。老百姓住上了小洋房,家家戶戶都有小汽車,人均收入達到了15萬元。
第二個故事是綠水青山換來了金山銀山。
深化“千萬工程”,要扮靚“面子”,更要做實“里子”,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彼時,新川村兩委一班人,一腳踩污染“剎車”,關停了十多家落后的石礦和高能耗企業;另一只腳加綠色“油門”,通過天能集團的幫助和村企共建,引導村里的企業融入新能源產業鏈;同時鼓勵村民發展休閑農業、觀光旅游、特色民宿,3000人的村子辦起了80多家企業,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村里還成立了3家強村公司,年營業收入近億元,在這個基礎上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還把“生態優勢”變成了“民生福利”。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第三個故事是石榴抱籽促進共同富裕。
一村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近年來,新川村和貴州臺江縣的臺盤村、安徽鳳陽縣的小崗村等多個村結對聯建,共同推進鄉村振興。新川村80多家企業還吸納了來自全國32個民族1780多位少數民族同胞高質量就業增收,今后我們還要與全國更多的民族、更多的村結對共建,像石榴籽一樣抱成一團,共享浙江在“千萬工程”和全面鄉村振興方面的經驗,共同發展、共享繁榮。
張天任在新川村
張天任是民營企業家,也是在村里工作了26年的村書記,今年他提交的建議中有三條都是關于鄉村振興的建議。
會后,張天任代表接受了《浙商》雜志的專訪,他表示,天能一直積極踐行“產業報國、富民強村”的理念,依托自身技術、渠道優勢,通過“村企共建”等方式共同推動新川村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發展。在天能的支持下,新川村深入踐行 “民族團結 + 鄉村振興” 雙促雙帶戰略,成功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率先打造華東地區首個鄉村科技館,進一步強化了 50 多家工商企業與村集體、村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千萬,強村公司營收過億,村民年人均收入超 15 萬元,有力彰顯了村企共建模式在推動經濟增長、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的顯著效能。
來源:《浙商》雜志 記者 徐燕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