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6日,《人民法院報》
刊發在蘇全國人大代表“聲音”
一起來看代表眼中的蘇州法院工作
《人民法院報》3月4日·4版
王嘉鵬
推動涉外商事審判激發新動能
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常熟世界聯合學院創辦人
及董事會主席
“法治和教育,是衡量一個地區文明先進水平的兩個重要維度。”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七年來,中國常熟世界聯合學院創辦人及董事會主席王嘉鵬始終關注支持法院工作,多次到江蘇省蘇州市調研法院工作。“蘇州國際商事法庭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不凡之路,特別是一批具有國際影響、推進法治進程的案件為開放型經濟注入了法治活水。”近日,王嘉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是履職過程讓我不斷開闊視野,站在推動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王嘉鵬對于如何在世界法治舞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尤為關注。不久前,王嘉鵬在蘇州開展聯組集中視察時,對蘇州法院拿出“蘇工蘇作”繡花功夫,打造涉外商事審判“最美窗口”的經驗做法予以肯定。
王嘉鵬提及,近年來,蘇州法院深入實施涉外商事審判精品戰略,持續創新多元解紛機制,涉外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
王嘉鵬建議,蘇州法院持續用好專家智庫資源,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推動涉外商事審判打造新品牌、激發新動能、實現新提升,為服務保障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蘇州新實踐貢獻司法智慧和力量。
《人民法院報》3月6日·5版
褚鋒
讓司法溫度更加可觸可感
全國人大代表
蘇州港集團太倉萬方國際碼頭有限公司
門機班副大班長、 高級技師
全國人大代表褚鋒談踐行“如我在訴”——
把小事做實 把實事做細
“要把老百姓的難事當自己的家事來辦,以‘如我在訴’的要求做好司法審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的話諄諄在耳。
如何踐行“如我在訴”意識,為群眾辦好每一件案子?如何真正實現案結事了、定分止爭?
結合自己的履職工作,全國人大代表褚鋒分享了看法和建議。
讓司法溫度更加可觸可感
司法的溫度不僅體現在判決書里,更體現在法官辦案的全流程中,體現在人民法院為群眾服務的拳拳之心里。
在江蘇省太倉市,全國人大代表,蘇州港集團太倉萬方國際碼頭有限公司門機班副大班長、高級技師褚鋒對法院辦理的一個案件印象深刻。
小歌的故事曾登上《太倉日報》,讓無數市民牽腸掛肚。小歌是一名棄嬰,在她13歲的時候,收養她的阿姨也離家出走了,小歌一度只能靠捐款度日。不過,收養她的阿姨在出走前給小歌買了一間房子,成年后的小歌想將房子過戶到自己名下,卻因與合同名字不一樣等原因遲遲無法過戶。
“這個案件我一直在關注,法官并沒有根據合同簡單地一判了之,而是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褚鋒說,“經過多方查證,法官最終成功調解該案。踐行‘如我在訴’意識,就是要聚焦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急難愁盼,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靈活運用法律手段,解決群眾在訴訟中遇到的各種難題,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
履職過程中,褚鋒也多次到法院旁聽庭審。“我感受到法院的設施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智能,司法為民的工作理念也樹立得越來越牢。”褚鋒進一步提出,“希望法院一如既往地把‘如我在訴’意識貫徹到立案、審判、執行等各環節全過程,真正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便捷高效地解決群眾訴求,讓群眾既感受到公平正義,又感受到司法的溫度和關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