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寶藏游覽地,力薦!
史記韓城,風追司馬。
一條明清古街道,
一群古建群,
一批四合院戶居民,
文廟,城隍廟……值得一游。
陜西·韓城·黨家村
“什么?黨家村?這名字聽著像是紅色教育基地啊!”
去年秋天,朋友神秘兮兮給我發來一個定位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
直到導航顯示“韓城黨家村”車子在黃土高原的褶皺里七拐八彎,突然撞見那片依塬而建的古建筑群——嚯!這哪是什么紅色村寨,分明是座活著的明清古鎮!
站在村口的觀景臺往下望,我算是明白為什么這里被稱作“陜西版小平遙”。青磚灰瓦的宅院順著山勢層層疊疊,72條巷道像毛細血管般串聯起125座四合院,屋檐下的磚雕在夕陽里泛著蜜糖色。
村口的老人說,這600多年歷史的村落里,連拴馬樁都藏著故事。
最絕的是這里的建筑格局,完全就是個“活體風水教科書”,村東的塬頭是“龍頭”,文星閣是“龍角”,村南的沁水河是“龍涎”,整個村子盤踞在龍形地貌上。要不是親眼看見那些雕著“福壽雙全”的墻基石,我都不敢相信古人蓋房子能講究到這種程度。
總有人說“地上文物看山西”,但我要為陜西正個名。同樣是四合院,喬家大院像座精心打理的博物館,而黨家村卻是活色生香的民間生活圖鑒。
清晨6點,炊煙從高聳的看家樓飄出,穿藍布褂的老漢挑著木桶“吱呀”走過石板路,誰家媳婦正在“門庭家訓”匾額下曬著紅辣椒。
重點是人真的少!去年國慶在喬家大院被人潮推著走的經歷還歷歷在目,而這里的午后,我能在始建于康熙年分的“進士第”天井里,獨享一整片被屋脊切割成菱形的陽光。
?巷道:最窄的“一人巷”僅容側身而過,青石板上深深的車轍印訴說著茶馬古道的往事。建議一定摸一摸那些被磨得發亮的墻角石,上面還留著防土匪的箭孔。
?四合院:注意看門墩!這些明代“防盜門”自帶機關——門后暗藏的石槽能注水防撞,門閂插孔故意做成不規則形狀,連現代鎖匠看了都得直呼內行。
?文星閣:這座17米高的清代樓閣藏著最震撼的視角。踩著吱呀作響的木樓梯上到頂層,整片古村落在眼前次第鋪開,恍惚間以為闖入了《長安十二時辰》的片場。
?節孝碑:別被名字騙了,這座貞節牌坊其實是座立體連環畫。仔細看基座上的浮雕,從鯉魚躍龍門到喜鵲登梅,24幅吉祥圖案能湊出半部民俗大全。
美食攻略
逛餓了千萬別急著走!村口王奶奶的羊肉饸饹,值得一嘗!轉角遇到推車賣的棗沫糊,喝一口就懂什么叫“古早味”,要是趕上農歷集會,記得嘗嘗現烤的石子饃,燙手的薄餅夾著椒葉碎,咬下去嘎嘣脆響,太香啦~
為什么我更推薦這里?
說實話,最初是抱著“平替”心態來的,結果被結結實實上了一課。
這里沒有過度開發的商業街,沒有戴著擴音器的導游團,有的是門樓上斑駁的“耕讀第”匾額,是祠堂里泛黃的族譜,是坐在門墩上納鞋底的阿婆沖你笑的皺紋。
當你在暮色中聽見不知誰家傳出秦腔的咿呀聲,就會明白——真正的古村落,從來不需要仿古裝飾。
Tips
導航搜索“韓城黨家村”西安自駕約2.5小時
門票50元(含民俗博物館)
??村中巷道復雜,建議穿防滑鞋
最佳拍攝時間:清晨7-9點,夕陽時分
你心目中還有哪些被低估的古村落?評論區聊聊,點贊過1000立馬安排下期探訪!關注我,帶你解鎖更多小眾旅行秘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