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發布了一項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頻繁在外就餐(簡稱外食)或食用外賣可能顯著增加死亡風險。
外賣普遍存在膳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例如,主食通常只有精白米面,很少有全谷物和雜豆;有些套餐中紅肉或加工肉類較多,但蔬菜(特別是綠葉菜)總量不足;烹飪油用量過多,能量密度高,鹽分也較多;膳食纖維和抗氧化劑等有助于預防肥胖和慢性疾病的成分含量較低。
偶爾吃一次外賣并無大礙,但如果長期每天兩頓都是外賣,就可能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然而,如果無法每天親手備餐,不得不經常依賴外賣,又想吃得營養、健康,該怎么辦呢?其實,只要掌握以下6個妙招,就可以有效減少外賣或在外就餐對健康的負面影響。
第一招:減少煎炸油膩
盡量避免選擇油炸、燒烤或干鍋類的菜品,而多選擇蒸煮、白灼、清燉或快炒等健康的烹飪方式。例如,選擇豉汁蒸魚而不是干燒魚,選擇清燉排骨而不是糖醋排骨,選擇清蒸丸子而不是油炸丸子,這樣可以更好地控制油脂的攝入。
第二招:控油、去汁、涮油鹽
在外就餐時如果發現炒菜或燉菜中的油鹽過多,可以向店家要一個空碗, 將湯面上的油撇去,或者將多余的油控掉。對于白灼或清蒸的菜品,可以將澆上去的咸湯倒掉,避免它們長時間浸泡在菜中,從而有效減少鹽分的攝入。如果覺得菜太咸、太油膩,還可以要一碗熱水,用來涮去菜表面的油鹽。
第三招:調整食材和調料的比例
如果在餐廳就餐,許多中式快餐店可以提供“調整服務”。例如,可以要求減少米飯、米粉或面條的量,以避免浪費和過量攝入;可以額外支付一些費用,增加綠葉蔬菜的份量。
此外,還可以向店家提出少油、少鹽、少糖等要求,比如“面條只需放一半的調料”“這道白灼油麥菜完全不放鹽”。只要態度友好,要求具體且可操作,大多數情況下,店家都會樂意配合。
第四招:自備蔬菜搭配
外出就餐時,人們容易點更多的葷菜,通常外賣中的蔬菜量也不夠充足。我們可以提前準備一些新鮮蔬菜,如洗凈的生菜、小番茄、甜椒、黃瓜等,用保鮮袋裝好,與高油、高鹽的炒菜或紅燒菜搭配食用,這樣既可口又健康。點餐時,可以選擇一葷一素或半葷半素的菜品,如青椒炒肉絲、西紅柿炒雞蛋等,以達到營養配比均衡。
第五招:自備雜糧主食
蓋澆飯、漢堡、披薩等快餐類食品雖然方便、美味且價格實惠,但通常不含全谷物、豆類、薯類,且往往高油、高鹽。我們可以在早上將小米、糙米、燕麥粒等各種雜糧與白米混合,放入電飯鍋或電壓力鍋中,加水并預約適合的時間,晚上回家時,香噴噴的雜糧飯就做好了。下班路上點一份外賣的葷菜,到家后再燙一盤青菜,只需花費10分鐘左右。這樣一頓有肉、有菜、有雜糧的晚餐,既健康又令人滿足。
第六招:自制健康湯品
餐館或外賣配送的湯和飲料通常含有較多的鹽或糖。我們可以自己泡制一些淡茶水、淡檸檬水,用豆漿粉沖泡一些稀豆漿,將牛奶稀釋后飲用,或者用沸水泡一勺燕麥片,燜幾分鐘即可制成燕麥稀粥。這些飲品不含油和鹽、成本低,而且味道也很好。
據媒體報道,2024年,我國餐飲業的產值增加了約5%,然而與以前餐飲業多年來兩位數的增長率相比,5%的增長率并不算高。造成增速趨緩的原因有很多,消費者對健康問題的擔憂也可能是其中之一。
因此,一方面,我們需要鼓勵餐飲行業提供更多健康的食物選擇;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提高自己在選擇和搭配食物方面的能力。等待不如行動,請你靈活運用上述6個妙招,在繁忙的工作和學習之后,用幾分鐘,讓你的外賣來一次“大變身”吧!
本文節選自《百科知識》2025.3A
點擊上圖,“百科知識知道”大擂臺,有問必答,有答必獎!
將好文“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