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天使支教并“設為星標 ★ ”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前幾天看到個離譜熱搜,真是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了。
說是有個89歲的老奶奶,最近突然輕生了。
家里人覺得很奇怪啊,奶奶平時很樂觀,罵人中氣十足,身體健康沒病沒痛的。
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給小輩打電話嘮嗑,完全看不出任何不想活了的跡象。
但等家里人看了奶奶的手機才發現,居然是被腦殘短視頻害的!
從去年10月起,這奶奶就經常刷到“老人長壽是吸了家里人福氣”的短視頻,越搜心里越發慌。
表面上她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還是該說說該笑笑。
但實際上,每天晚上奶奶就偷偷拿出手機各種搜,然后就陷入郁悶自責不能自拔。
由于短視頻的算法,同類內容是越搜越多,大意都是老人上了年齡還不掛就是吸晚輩福氣、對晚輩子女的消耗,老人長壽是“躲災”老人走了才是給子女“擋災”云云。
不巧的是,她家里剛好在這期間出了點小岔子,一個兒子發生了車禍住院,女兒家也有點不順。
尤其是去年年底又發生了瓊瑤阿姨的事,終于讓她下定決心要紫砂來幫家人“擋災”。
于是那天,奶奶吃了兩整瓶的降壓藥。
家里人發現時,奶奶已經倒地不起,被送去醫院搶救了一個月還是沒挺住,人就走了。。。
啊?竟然還有勸人去死的短視頻?這不是精神PUA嗎?
我Bing去圍觀了一下,居然是真的!隨便搜下網上就有不少!(不過發生這起事件后這類內容已經第一時間聞風刪帖了)
咱先不說這短視頻里的說法聽著就很荒謬,毫無道理可言。
最主要好多內容一看就是用AI做出來的,旁邊打個“資深主持人”看著就和正經新聞主播似的,人模狗樣!
對AI識別經驗不豐富的老人,迷惑性也太強了!
因為老年人本身就相對缺乏數字媒體素養,很難判斷新聞真偽。
其次呢,老年人更傾向于依賴社交網絡上的認可(比如點贊或分享)來判斷新聞可信度,就導致很容易被騙或者受影響。
上面這些視頻一個個都是點贊評論幾千幾萬的,老年人看了真是立刻深信不疑啊。
說到這個,我家小編也深有同感地和我吐槽。
她說家里有老年親戚之前開始玩抖音了,好家伙,從此打開新世界大門!
每天刷到的不是“馬云給每個農村老人每月發一千塊錢”,就是“X月X日后誰提出離婚就要給配偶XX萬”,各種稀奇古怪胡說八道的假新聞應有盡有。
最關鍵的,老人刷到這類內容就會信以為真,勸也勸不明白,頭疼得要死!
其實,也不光是老人深受其害。
短視頻時代,垃圾內容和有毒內容是越來越泛濫,只要你上網就難以避免被信息繭房和信息垃圾包圍。
突然想起來還有一個事特搞笑。
那就是小某書上這幾天突然開始大面積傳播一個瓜,說北京某知名醫院前院長XX娶了五個老婆,第五任老婆是第一任老婆的女兒,相當于前妻是丈母娘!
話說這狗血短劇也編不出來的劇情,但就因為摻雜在關于這院長的真實新聞后面,居然被很多人相信了,爭相拿出來傳播,掀起軒然大波!
甚至還有律師拿來做了法制科普帖,也是醉了。
這位律師,你不知道AI最擅長胡說八道的咩?
有了AI這東西,雖然對咱們社會發展是個大利好,但信息污染更嚴重、安全上網變得更難也是真的。
尤其批量生產的“突發新聞”不少素材都來自AI生成、場景合成和語音克隆。
商業用途的就更不用說了。
前陣子咱不是才扒過一個“張文宏醫生帶貨”的瓜,就是AI做的假視頻。
還有什么“鐘南山推薦特效藥”,什么“巴菲特揭秘財富密碼”什么“普京直播帶貨伏特加”,各種奇觀應有盡有。
受過教育的成年人可能尚有一定分辨能力,但經驗不豐富的老人和那些鑒別能力較弱的娃子就成了重災區!
關于娃子被假新聞的坑的案例也有不少。
前陣子就看到一條新聞,四川南充一所中學報案,說有平臺自媒體發布短視頻,標題為“四川南充XX中學跳樓學生劉雅婷寫給全體教師的一封信,可憐的孩子一路走好”。
但當事學校大呼冤枉——因為整個學校根本就沒有一個叫“劉雅婷”的孩子!也根本沒有發生過新聞里的紫砂事件!
結果警方一查才知道,又是營銷號搞得鬼!
這個營銷號主說,在網上看到相關文字信息,在沒證實的情況下,為了博眼球賺流量,就把這事兒用AI的“文生視頻”功能做了一個視頻,還在多個平臺發布。
這視頻把孩子描繪得那叫一楚楚可憐,看得好多人聲淚俱下。
流量確實是有了,但禍也闖了個大的。
一群群情激奮的網友帶頭開始攻擊學校,一些學生娃子也被煽動,趕來跟風網鬧,影響極其惡劣。
還有其他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
什么小女孩看了網紅拍的減肥短視頻方法就盲目跟著一起減,結果把自己減進ICU的;
什么小姑娘模仿“易拉罐自制爆米花”視頻,發生爆炸一死一傷;
什么三個孩子因模仿短視頻制作“山豬炮”,被鞭炮炸傷的;
還有8歲的男童模仿“膠帶粘門”視頻導致6歲弟弟摔傷的渾身鮮血的。
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有個觀點:電視讓兒童過早接觸成人世界。
如今,短視頻的出現更是直接把娃子扔進紛亂的信息絞肉機。
因為兒童的思維還不夠成熟,也缺乏社會經驗,一般更關心信息的內容,而不是可靠性,更不會去查詢信源。
所以在看到一個信息時,他們得出的判斷也往往是模糊、膚淺、極端、偏激、非黑即白、容易受影響、被帶偏!
我覺得現在要攔住那些相信、轉發各種離譜短視頻和假新聞的老人,這還挺難的。
主要老人的認知已經固化,很難改變思維模式,只能做兒女的多做正向科普。
但娃子還有救啊!
咱得早早讓娃子學會獨立思考,有一定的判斷和甄別能力。
了解世界和增進人際相互理解的第一步,就是學會辨別信息的真偽。
所以我覺得如果家有娃子,又開始接觸手機和網絡的,一定別忽略了相關教育!
畢竟你不可能給娃的手機裝上“防毒面具”,娃也不可能活在真空世界。
那具體怎么教育呢?
有個很好的方法,就是訓練娃的批判性思維!
記得之前我寫過一篇《中國孩子思維的五大常見弱點》里面就說過,我鍋教育體系從來不教“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維)。
但這個東西又很重要,只能靠咱家長補上。
有趣的是,很多人對“批判性思維”這個東西還有點誤解。
一說批判,就覺得是批評,是拒絕,是懟天懟地,是中二叛逆。
其實不是哈。
Critical來自古希臘語krinein,意思是“分開”或者“分辨”。
所以critical thinking的意思也叫“分辨性思考”,或者叫“思辨”。
它指的是我們在面對一個信息時第一反應不是接受、相信,而是保持一種懷疑和深究的態度去思考:
提供信息的人專業靠譜嗎?對方說的東西可信嗎?
有沒有邏輯漏洞,經得起推敲嗎?
有沒有其他說法或觀點?你又有沒有自己的論證和觀點?
它的核心,是質疑。
話說,其實每個娃都是天生自帶質疑模式的。
但只可惜現在這種“追求標準答案”的教育模式,讓娃子逐漸喪失了質疑的能力。
所以我們可以在家幫娃糾正他們的思維模式,鼓勵他們多提問、多自己去找答案。
學會思辨的孩子再看到假新聞的時候,就會先問問:
這新聞的出處是什么?有信源嗎?
看到短視頻的時候,也會先懷疑:
這視頻的博主靠譜嗎?專業嗎?說的有多少是可信的,我們應該怎么查詢真偽?
經過各種驗證之后,再選擇性接收,而不是上來就輕信。
這種有事兒沒事兒多想一步的態度,可以很好地幫助娃子在紛雜的信息里保持清醒,培養出理性、不盲從的品質。
我覺得人類的智慧其實是非常多樣的。
被總結在書里的學問,是以最低成本就能獲取的。
而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用采取批判性學習汲取的方式來修補自己思維的bug,才能更好地開拓視野,實現降維打擊,甚至改變命運。
來源:英華蘭DrBing
兒童的未來在教育
未來是一個需要創造力的時代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孩子
當下環境下培養出應有的創造力?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孩子
在老師陪伴下建立屬于自己文化的歸屬?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老師
與孩子一起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尋找有緣家庭,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