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圭海四記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圭海四記專注于閩南本地化文史研究,主要記錄以海滄為中心的龍同海地區的文史現象,因地域及見識局限,難免主觀臆斷,歡迎指教、批評。
以下摘錄出處計約604字:
崇禎《海澄縣志》
秀拔峭麗,形類文筆。山之南,贈中憲謝公佳城在焉。前置卓楔,松木茂盛。山上有大觀巖。明謝士亨大觀山詩:
鰲峰海上駕嬴洲,天柱飛來此盡頭。
紫嶂重重供遠望,危蜂嵲嵲插中流。
乘風跨足騰天馬,逸興淩空下斗牛。
極目煙霞皆凈土,誰家謳頌不尼丘。
西覷郡邑懷長治,東眺廈邸奮壯猷。
北向龍門朝鳳闕,南瞻太武陟神樓。
觀山仰止思行止,觀海載舟虞覆舟。
擴此達觀應無際,蟻封域內八埏周。
康熙《海澄縣志》
秀拔峭麗,形類文筆。上有大觀巖。
乾隆《海澄縣志》
秀拔峭麗,形類文筆。登巔一覽,大海汪洋,故名大觀。山之西有大觀巖,其東林木蘢蓯,望之蔚然深秀。明謝士亨有詩云:
鰲峰海上駕瀛洲,天柱飛來此盡頭。
紫嶂重重供遠望,危峰嵲嵲插中流。
乘風跨足騰天馬,逸興凌空下斗牛。
極目煙霞皆凈土,誰家謳頌不蒙休。
乾隆《漳州府志》
秀拔峭麗,形類文筆。登巔一覽,大海汪洋,故名大觀。明人有詩云:鰲峰海上駕瀛洲,天柱飛來此盡頭。隔江則為廈門同安地矣。
同治《福建通志》
在縣北。秀拔峭麗,登巔一覽,大海汪洋。西有大觀巖,蔚然深秀。相屬者曰樓山、馬山、東頭山,又有許林頭山、衙后山、澳頭山,三山并峙。
光緒《漳州府志》
秀拔峭麗,形類文筆。登巔一覽,大海汪洋,故名大觀。明人有詩云:鰲峰海上駕瀛洲,天柱飛來此盡頭。隔江則為廈門同安地矣。
注曰:大觀山,俗稱京口巖,以山之東有京口社,上有巖,得名。又大觀山,為海滄東南部“大”字群山之一,與大屏山、大巖山成環抱之勢。
茲土久遠,追遠不易,只為留存一個有溫度的圭海記憶。
圭海四記
Amoynotes
中國·廈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