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韓信的能力有多大,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個典故。
但是如果再細問一句,韓信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呢,可能大多數(shù)人就不好回答了。
那么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么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來看兩則小故事:
公元前203年左右,劉邦和項羽正斗的如火如荼,不過此時的項羽,因為本身的軍事能力無雙,所以占據(jù)了一定優(yōu)勢,而劉邦本來已經(jīng)被打的沒有還手之力,后來是憑借反間計等手段,削弱了項羽的實力,才堪堪撐住項羽的攻擊。
此時決定戰(zhàn)局走向的,不是劉邦,也不是項羽,而是趁機發(fā)展起來的韓信,面對這種情況,韓信麾下一個叫蒯通的人,就跟韓信建議,咱們現(xiàn)在要地盤有地盤,要實力有實力,咱們站在誰一邊,誰就能穩(wěn)贏。
但是咱們除了這倆選擇之外,還能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既不站老東家劉邦,也不站想來挖墻腳的項羽,咱們完全可以自立,以目前的情況,咱們能輕松的實現(xiàn)“三足鼎立”的局面。
這個蒯通說的話屬實嗎?
答案應(yīng)該是肯定的,且不說當時韓信到底有多少兵將、地盤,就說史書中曾記載,劉邦當時為了鞏固韓信的站隊,曾許諾讓韓信當異姓王,而項羽那么驕傲的主,也曾主動派人拉攏過韓信,這充分說明,韓信當時的實力,是足以影響勝局的,至于三分天下,也應(yīng)該能做到。
而此時韓信如果真選擇三分天下,可不是魏蜀吳時期那種被夸大的三分天下,而是真正實打?qū)嵉娜痔煜拢绻n信再狠一點,就能坐觀劉邦和項羽持續(xù)消耗,然后坐收漁翁之利,最后一統(tǒng)天下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第二個小故事發(fā)生在公元前201年之后,當時的韓信已經(jīng)被劉邦軟禁在了京城,手下的兵將也被調(diào)整,可以說當時的韓信,就是一個孤家寡人,空有一身本事,卻再也不可能有所為了。
但是史書卻記載道:
韓信在被軟禁期間,曾經(jīng)常出門溜達,有一次他溜達到了樊噲的家里,樊噲是誰,是劉邦起家時的老兄弟,是一個老丈人的連襟,是鴻門宴中,為劉邦挺身而出的壯士,是為劉邦打過無數(shù)仗的猛將。
那么樊噲這個當時位高權(quán)重的大將,面對被軟禁的韓信時,是如何表現(xiàn)的呢?
韓信走的時候,樊噲行的是跪拜禮,嘴里念叨的是,韓老總大駕光臨,小人家里是蓬蓽生輝。
史書中還記載道:
劉邦麾下曾有一個叫陳豨的猛人,陳豨因為英勇善戰(zhàn),功勛卓著,而被劉邦委以重任,去領(lǐng)重兵鎮(zhèn)守北境,陳豨接了任務(wù)以后,沒立刻回去,而是先去拜訪了已經(jīng)被軟禁的韓信,且不說陳豨對韓信的尊重,單說韓信三言兩語就把陳豨給說的愿意謀反了,就能看出韓信在軍中的威望有多么的高。
此外當時韓信可不是忽悠陳豨,而是讓陳豨在外面起兵,他本人將會在首都策應(yīng),結(jié)果陳豨那邊一行動,劉邦和嫡系主力果然被調(diào)動出城了。
如果時間允許,以韓信當時的威望、能力,以及對軍事行動的熟悉,他是很有可能絕地翻盤的,但是呂后提前動手了,韓信這才功虧一簣。
這可是被剝奪了兵權(quán),還被軟禁的韓信,他如果還在軍中,那是個什么概念。
就像一家企業(yè),一個副總的威望,已經(jīng)接近公司老板,而老板因為身體問題,可能隨時要把公司交給沒啥資歷和威望的兒子,你說在這個時候,老板娘能睡踏實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