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還來得及。
作為史上金額最高的眾籌項目,也是游戲界有名的“開發馬拉松”,《星際公民》這個名字玩家們并不陌生。
當大家討論起《星際公民》時,總少不了調侃幾句制作公司CIG(Cloud Imperium Games)的“畫大餅”行為。由于《星際公民》目前只有一個內容少、Bug多的Alpha測試版本,它的宣傳一直著眼于“戰未來”:開發團隊會展示自己做出了什么新工具、引入了何等新技術,市場營銷團隊會展示炫酷的新飛船。
修復Bug和維持穩定性反而不是Alpha階段需要關心的重點,一些惱人的惡性Bug存在數年也是《星際公民》的家常便飯。玩家們只能摸摸頭,感慨一句:“算了,也不是不能玩。”
不過,在最近一次連線直播中,星際公民制作公司CIG一反常態,不再談論各種不知何時才能實裝的新要素,反而花了足足三個小時來談起了當前版本的穩定性問題。他們還提出在2025年,會少一些對于花哨功能的追求,將優先級放到修復Bug、提升游戲穩定性上來。
面對CIG突然轉變方向的“務實”,玩家們倒并不意外,甚至還覺得有些晚了。
畢竟游戲真的不能玩了。
1
在今年更新4.0版本后,由于引入了新的服務器技術和并開放了第二個星系“派羅”,《星際公民》的穩定性掉到了低點。最差的時候甚至會長時間卡在登陸界面,連進入游戲都是奢望。
有的玩家干脆制作了“Bug連連看”
就算是進入游戲的玩家也并沒有多幸運,他們的游戲體驗仿佛是什么“規則怪談”:下個樓梯就可能突然暴斃,地鐵飛上天變成了“星穹鐵道”,私人機庫里不知道為何出現了別人的“幽靈船”。
B站UP“塑料瓶蘸醬”分享的幽靈船Bug視頻(BV1r4KTeFEHT)
不過在眾多Bug中讓玩家們最發怵的,還是游戲中的電梯。點了呼叫按鈕叫不來、進去后沒有自己的樓層鍵、可互動的按鍵藏在虛空中等等都是家常便飯。除去這些令人煩躁的問題,有時候電梯還會變成致命陷阱:沒有及時加載的電梯會讓心急沖入的玩家墜入電梯井中暴斃,同步錯誤的電梯則會在運行一半時將玩家丟到空間站外的虛空中等死。
考慮到電梯是游戲中進入飛船機庫的唯一方式,即使明知電梯危機四伏,玩家們也只能硬著頭皮去嘗試。一些《星際公民》的玩家干脆戲稱游戲中的PVE玩法實際上是“玩家對抗電梯(Player vs Elevator)”。
不按常理出牌的“殺人電梯”,讓玩家仿佛在玩恐怖游戲
當前游戲版本穩定性,已經逐漸突破玩家忍耐的閾值,直接地影響到了游戲的運營策略。往年的春節前后,《星際公民》中會開展名叫“火紅節”的活動,通過開啟免費試玩和新玩家邀請獎勵來吸引新鮮血液。而今年由于游戲穩定性的問題,“火紅節”的試玩活動被取消了。
這也倒逼著CIG不得不做出改變,將“修Bug”抬到更高優先級。
春節期間別的玩家在肝活動,《星際公民》玩家在和Bug搏斗
嚴格來說,《星際公民》仍處于開發階段,玩家們玩到的也不過是“Alpha測試”版本。以一般的游戲開發流程來說,這個階段本身就是開發、驗證各種功能的,并不需要保證可玩性和穩定性。
當然CIG還是玩家社區都心知肚明,這套文字游戲不過是用來規避法律風險,騙騙哥們可以,別把自己給騙了。盡管《星際公民》名義上的“公測”仍然遙遙無期,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早就處于“公測運營”階段了。
2
只要稍微瀏覽一下CIG的收支狀況,就能看出《星際公民》長期穩定運營是CIG養活自己的關鍵。
作為游戲史上制作野心最大的項目之一,追求“高畫質”和“豐富內容”的《星際公民》需要一只相當規模的團隊來進行開發。
根據CIG公布的財務報告,在2022年其總員工數達到了860人,其中開發崗位610人。光是非營銷崗的薪資支出就有5600萬美元,占了全年各項支出總額1.29億元的近一半。如果再算上管理成本、動捕制作、辦公設備和場地等資本支出,這個數字還會再多4000萬美元。
CIG的人員規模,基本處于逐年上升的態勢
負責平衡這部分支出的,就靠著《星際公民》了。2022年全年CIG的收入總額為1.3億美元,其中1.19億來自于《星際公民》的眾籌收入和訂閱服務,占比超過了90%,是CIG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還是根獨苗。
如果我們進一步觀察《星際公民》一年的收入分布,還會發現其眾籌收入并不是均勻分布于各月,而是集中在5-6月和11-12月兩個區間。正好對應了《星際公民》每年的兩個大型營銷活動:“艦隊周”和“周年慶”。
5月(橙色)及11-12月(紅、綠色)為每年眾籌的主要來源
在這兩個活動上,CIG會放出一定數量的折扣優惠,并將一些平時不售賣的“限時”船只擺上貨架,增加玩家們的購買欲望。
在二者中更為重磅的“周年慶”活動上,CIG還會放出“概念船”的預購資格,這些虛擬飛船當時只有概念美術圖和一些文字介紹,還需要短則數月多則數年才會實裝進游戲中。但作為對預購者的回饋,“概念船”的首發價格要比正式定價低上不少,還會附帶絕版皮膚等贈品。
這種“過時不候”的絕版便宜以及“概念船”那美好的愿景,每一年都能吸引到大量關注, “概念船”基本都是當年的“銷冠”。
由于《星際公民》的飛船允許玩家之間進行一次轉讓,帶有絕版皮膚的飛船在二級市場上也是香餑餑
如2022年11月26日,CIG的收入326萬美元,創下了新的單日眾籌金額記錄,靠的就是當天預售的概念船“銀河”。
“銀河”目前仍未實裝,玩家根據官方公開的計劃推測,想要等到它至少還需要1-2年
為了給這些營銷活動造勢,CIG的市場團隊也會制作精美的活動預告片,并通過廣告投放等方式來進行推廣。2022年,CIG的市場營銷支出是2990萬,占全年收入的20%以上。
可以看出,《星際公民》這套“用營銷推動內購,用內購支持開發”的經營模式,和我們常見的服務類游戲有著諸多相似之處。
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么CIG在明知《星際公民》的穩定性和復雜度堪比“屎山”的情況下,依舊堅持定期推出新功能、畫新的大餅。和絕大多數持續運營的服務類游戲一樣,只有不斷地提供新鮮感,才能保證玩家的粘度和消費熱情。
但這套被CIG玩得爐火純青的模式,其背后的危機也在逐漸顯現。
3
根據第三方網站CCUGame抓取到的數據,在2023年和2024年,《星際公民》的新注冊玩家數都較前一年有了超過20%的明顯下滑。
在維持住現有玩家群體方面,CIG的表現也很難稱得上多好,在過去的兩年間,社區和官方之間爆發過多次矛盾,大多都由CIG自身引起的。
如2023年6月, CIG上調了三艘人氣飛船的售價且沒有發布任何公告和通知,這一舉動很快就引起了社區的強烈不滿。最終,CIG將價格臨時回調了一個月,并承諾今后所有價格改動都會預先通知。但在2024年,不少玩家發現,這種未經通知的漲價還再不斷發生。
另外,作為《星際公民》“銷冠”的各類概念船,玩家們也逐漸開始“祛魅”。
對于單機玩家們來說,由于近幾年多款游戲的翻車“,預告騙”+“預購”模式已經在不少人心中敲響了警鐘。越來越多的玩家意識到,制作團隊的產能和技術力,很可能無法實現預告片烙出來的美妙“大餅”。年年吃餅的《星際公民》玩家更沒少遇到“貨不對板”的情況,采取持幣觀望態度的玩家越來越多。
新西蘭的游戲真人化惡搞視頻作者“土團聯盟VLDL”,今年就專門出了個短片來諷刺這類現象,收獲了百萬播放。
在2025年,《星際公民》還要面臨著一個隱藏的危機:考德爾家族。
億萬富翁克萊夫·考德爾(Clive Calder)其家族產業曾分別在2018年和2020年向CIG注資總計6325萬美元,換取了超過10%的股權。
根據交易的一部分,CIG向考德爾家族承諾了每年至少6%的投資回報,并且賦予考德爾家族在2024年、2025年和2028年的第一季度行使“看跌期權”的選擇。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投資人認為未來的收益和低于預期,他們可以提前使用這個“止損”方案,通過賣出股權的方式收回投資金額,并根據承諾的回報率收取計算來的利潤。
根據粗略計算,如果考德爾家族在2025年行使期權,可以收回超過9000萬美元,在2028年則是超過1.1億美元,這對于勉強維持收支平衡的CIG來說不是個小數字。
在2022年,CIG的“余糧”大約有6400萬美元
考慮到剛剛過去的2024年中,考德爾家族并未行使期權,而2026年又是《星際公民》單機版《42中隊》的預定發售日,項目仍處在“未來可期”的階段。原則上說,只要CIG妥善應對現有的危機,維持住相對健康的運營,考德爾家族大概率不會在2025年行使看跌期權。
《42中隊》定于2026年的發售日,被不少人視為《星際公民》的關鍵節點
結語
很多時候,人們都驚嘆于《星際公民》玩家的忠實,甚至連《星際公民》玩家自己都以“大怨種”自嘲:盡管《星際公民》往好了說只是“勉強能玩”的級別,動輒數百刀的飛船售價也顯得像是殺熟宰客,這些玩家依舊能樂此不疲地“買船舔船”。
但很多《星際公民》的玩家雖然“錢多”,人卻并不傻,他們對自己的訴求有著足夠清晰的認知:靠著無縫太空體驗和精巧的飛船細節,市面上仍沒有可以全方面替代《星際公民》的競品。也是這種獨特性,讓這些玩家可以忍耐比正常標準更低的穩定性和完成度,也能對CIG一些“吃相難看”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然而再怎么忍也有極限的。
CIG這次重視起修復Bug和提升體驗,從之前的展望未來轉為更加腳踏實地的策略,對于這些支持它的玩家來說,多少是個積極的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