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老了,不少飯店不想再參與星級評選;地產時代過去了,不賺錢的飯店被地產商賣掉止損。
文|王靜儀 蔣雨彤
編|施智梁
文章來源|出行一客(ID:carcaijing)
曾幾何時,五星級飯店往往是城市中心地標或者“門面擔當”,在這里住宿、吃飯,都是身份與奢華的象征。
牌匾上綴有五顆鍍金五角星,在前廳最明顯的地方閃耀,是五星級飯店的象征。但如今能看到這塊牌匾的地方越來越少,從2019年開始,中國五星級飯店的數量逐年下滑,而且下滑速度加快。
文化和旅游部的官方統計顯示,五星級飯店正以每年幾十家的速度減少,2024年三季度的最新數字是736家,相比六年前減少了近13%。
五星級飯店越來越少,直接原因在于評判的標準本身。中山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曾國軍撰文指出,舊版國家標準因為內容滯后,逐漸失去對實際運營的指導作用,越來越多的飯店不愿再參評星級,直接導致星級飯店數量下滑。
如果說概念是表層,五星級飯店所面臨的經營困境更是內層原因。由于業績不佳,被擺上貨架的五星級飯店數量正在逐漸增加,不少曾經名噪一時的五星級飯店成了司法拍賣的對象,但成交者寥寥。
接受《財經》采訪的諸多業內人士都認為,部分關停轉型的五星級飯店本就不是市場需求的產物,更是上一個時代行政導向、地產導向的結果,那時希望以此拉升地塊房價、提升城市形象。這類五星級飯店的出清,并不是一件壞事,而是真正以市場導向為經營的開始,中國酒店行業進入發展新階段。
經過內部改造升級,或是直接轉型改做康養、月子中心、長租公寓等其他更能賺錢的業態,越來越多的五星級飯店正換個面貌再歸來。
酒店不想再參與星級評選
根據文旅部的統計,當前中國有736家五星級飯店,其中浙江最多,有91家,其次是廣東,有88家。
要達標,需要滿足一系列標準:房間不少于50個、所有房間必須配有浴缸、電視頻道至少要有24個、會議廳至少有兩種規格……
最新的國標在2024年3月1日生效,《旅游飯店星級的劃分及評定》(GB/T14308-2010)一共列出了40多頁標準,對客房的燈光、員工的食堂等都做出事無巨細的規定。
要成為一家五星級飯店,并非強制,而是由企業自愿申報。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正式營業一年以上的飯店,均可申請星級評定,達標后頒發相應的證書和標志牌,有效期三年。
但問題是,不少企業不再愿意申報了,參與星級評定,似乎沒多大收益、卻多了些成本,于是不如不評。
原因有很多。對于消費者而言,攜程、美團等在線旅游平臺(OTA)上的評分,有時往往比飯店大堂的“五星牌匾”更有話語權。
如北京有多家老牌五星級飯店,因為裝修風格過時、服務理念陳舊等原因,在網絡平臺的評分都不算高。
與此同時,消費者更認可酒店品牌,而不是認可幾顆星。曾國軍指出,隨著全球知名酒店品牌進入中國,消費者知道的是萬豪、洲際、喜來登、希爾頓等,這些品牌成為消費者眼中品質的代表,五星級酒店的原有市場被所搶占。
(出處:論文《旅游飯店星級評定標準:中外差異與“棄星”現象解析》)
曾國軍對比了中國標準和國際星標發現,中國星標側重于硬件,而國際星標側重于服務,導致部分中國五星級飯店不符合消費者的真實體驗。比如退房結賬一項,中國星標僅要求服務完整和基本禮儀,而國際星標提出結賬時間不超過五分鐘、電子賬單必須在一小時內發送。
以上的問題不單屬于五星級酒店,更是整個星評體系的共性。從2010年開始,中國星級飯店的整體數量就持續下滑。2010年有13991家,隨后逐年下滑,2016年跌破1萬家,到2023年只剩7245家。
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24中國酒店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連鎖酒店數約9.06萬家,較2022年7.1萬家增長28%——其中僅有7000多家是星級酒店,不到十分之一。
相較于一到五星,現在行業更多用經濟型、中端酒店、高端酒店、奢華酒店來進行分類。星級評定標準自1988年開始實施,歷經四次修改,相關定義正被市場化的新詞所替代。
結合每個飯店的位置、服務、價格、硬件、軟件等,每個OTA都推出了自己的評價標準,攜程推出了“鉆級”的定義,繽客則從1-10分進行打分,都取代了傳統的星級飯店的評定。
對此,國家相關部門已意識到這一問題。《“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市場發展規劃》就提出了星級飯店轉型升級行動計劃,要求推進星級飯店國家標準修訂與實施,力爭用三年到五年時間,使中國旅游住宿業結構更加優化,集團化、品牌化、特色化、綠色化水平顯著提升。
關停、拍賣和轉讓
名義上符合“五星級飯店”標準的高端酒店少了,但從事實層面,高端酒店本身也的確在減少。
2024年末,上海松江區的東方翰悅閣飯店關停,其前身是知名度假飯店東方佘山索菲特,曾被譽為“魔都小三亞”。然而,這家剛換牌不足兩年的五星級飯店如今黯然退場。
2024年6月30日,位于北京三里屯的北京瑜舍飯店宣布正式關閉,這家酒店房價一度高達數萬元,不少公眾人物都曾光顧。
不少曾經名噪一時的五星級飯店,如今成為司法拍賣的對象,佛山希爾頓飯店、北京臨空皇冠假日飯店、天津生態城世茂希爾頓飯店、重慶北碚悅榕莊飯店、麗江瑞吉飯店等,都出現在拍賣名單上。
就如上海寶格麗酒店,評估價從32億跌到20億,掛牌半年還無人接盤。流拍也并不罕見,據第三方機構邁點研究院統計,2024年只有少數高星酒店被成功拍賣,能以億元的金額成交的更是屈指可數。
賣掉酒店,因為作為業主的地產商需要緩解杠桿壓力、回籠現金。
中國飯店協會數字委常務副理事長胡升陽說,高端酒店存量市場中,約80%的業主都是房地產商。在地產行業的輝煌時期,不賺錢的高端酒店,并不會對地產公司整體發展產生影響。然而,一旦地產開始下行,所屬企業資金周轉困難時,這些高端酒店就會變成需要擺脫的負擔。
因此,國內地產龍頭企業如恒大、碧桂園、融創、綠地、世茂等都有出售酒店物業的新聞傳出,關于高端酒店破產清算或被拍賣轉讓的消息屢見不鮮。
中國旅游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潤鋼直言,這類五星級飯店違背市場規律,與所在地的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從開發建設的背景上看,或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政府主導,以滿足政務活動和領導偏好為導向;或是在最近20年由房地產驅動,服從于地產的保值增值。這兩種模式都嚴重違背了酒店行業自身的發展規律,于是,不論是市場口碑,還是經濟效益,都與后來蓬勃發展的經濟型酒店和中端酒店形成了巨大反差,在黃金期結束后,無可避免地迅速滑落進衰退期。
早在疫情前,這些沉疴就開始爆發,不少五星級飯店被擺上貨架。根據仲量聯行統計,中國內地酒店投資交易額近年居高不下,交易尤其集中在一線城市。
“中國酒店行業發展了40年,第一個20年由政府驅動,第二個20年由房產驅動,更多在于強調硬件的寬敞氣派之態,而非提升客人的舒適度和體驗感,坪效管理較差,偏離市場化邏輯。如今必須轉向投資驅動,酒店投資一定要有回報,講究坪效(每坪面積上可以產出的營業額)。”洲際酒店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發展官孫健對《財經》表示。
孫健說,中國酒店業走到今天才算真正邁入健康發展的元年。當酒店行業不單純依賴于房地產價值的時候,恰恰是行業繁榮發展的開始。
換個面貌再歸來
2008年到2019年,中國的五星級飯店數量幾乎翻番,從432家增加至845家。從盛轉衰也從此開始,2019年到2024年逐年下滑,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張潤鋼認為,五星級飯店要做好重新定位,在檔次方面應該有升有降,在類別方面可以角色更換,如由商務型轉變為社區型或其他;規模上也可以有增有減。不能再片面追求“高大、寬敞、氣派”,如何科學、合理地讓更多的閑置空間和面積產生出效益,是存量酒店改造的“牛鼻子”。
基于這樣的邏輯,對現有五星級飯店的改造也大有可為,是門好生意。
有酒店選擇自我改造。2025年1月,廈門最老牌酒店廈門鷺江賓館完成了歷經一年多的改造提升,恢復對外營業。邁點研究院統計,2025年1月,高端酒店(奢華酒店、國際高端酒店、國內高端酒店)共開業17家,呈現穩定上升態勢。
也有新玩家愿意接盤酒店。從地產商那里新入手五星級酒店的,多是行業外的新面孔,高凈值人士、國資企業及金融機構積極入市交易,地處城市核心區且有穩定現金流的酒店資產頗受其青睞。
有人走也有人來。根據仲量聯行統計,2024年,中國內地飯店投資市場交易額總計178.7億元人民幣,其中近七成飯店投資交易發生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預計2025年飯店投資交易額將與2024年持平,約為180億元人民幣,保持熱度。
如果把視野放寬,酒店還可以轉型成其他更能賺錢的業態:關停的北京瑜舍酒店,轉向零售創新地標;天津泰達控股將9.5萬平閑置酒店改造成北塘北文旅小鎮,引入露營經濟、沉浸式劇場等新業態。
回到住宿市場來看,即使五星級飯店的概念逐漸走遠,但消費者對高端住宿的需求沒有改變。精品酒店、主題民宿等新興住宿形態日益受到青睞,許多旅客更注重個性化體驗,而不是單純依賴“五星級”標簽。
經常外出住酒店的齊女士告訴《財經》:“如果商務需求不是很大的話,還是會選擇性價比更高的高端酒店或民宿。現在越來越多酒店和民宿在服務設施、安全保障上做的越來越好,更加適應我們旅行的氛圍和節奏。”
上海就開展了鄉村民宿星級評定,截至2024年底,市級層面共評定了159家星級鄉村民宿,其中就有多家五星級民宿。
愛戶外、愛文化、愛小眾,是洲際集團總結出的新一代消費者的三大特點。
孫健說,縱觀近年來旅游熱門趨勢,從阿勒泰自然風光到山西人文古跡,再到以上海為代表的各個城市citywalk路線,這兩年來新一代消費者對自然風光、人文風景、小眾景點情有獨鐘。現在都說市場競爭很激烈,其實有很多需求是沒有被照顧到的,有很多市場的空白是值得被填補的。
可以說,誰能夠對存量資產進行盤活以滿足用戶快速變化的需求,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升級,誰就能夠在未來酒店市場格局中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
這樣看來,五星級酒店或許并未消失,而是正以新的方式,重新定義高端住宿的未來。
媒介合作聯系微信號|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們交流可后臺回復“進群”加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