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還是指望著歐洲派兵出錢去支持烏克蘭。
我只能說,他們總是以愿望替代現實,他們更不明白,這個世界上的政治是由什么在決定的,他們以為是那些政客嘴上說的冠冕堂皇的正義言辭決定的。
因此,他們對川普極度不滿,因為川普在俄烏戰爭這個問題上,沒有如他們預想的那樣,加入到同情烏克蘭的隊伍中去。
但我今天給你講一個小故事,去年發生在歐洲的小故事,看到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當下這個世界的底層運作機制是什么?
這個故事,是關稅戰。
是歐盟針對烏克蘭發動的關稅戰。
你想不到吧,就是俄烏戰爭正在激烈進行時,就在烏克蘭大量產品因為海運受阻運不出去時,就在歐洲政客們天天去基輔打卡時,歐盟國家提高了對烏克蘭農產品的關稅。
作為一個市場經濟的支持者看來,這場關稅戰早就在進行。
雖然歐洲國家在2014年俄羅斯占領克里米亞后,就對俄羅斯進行了制裁,并且大量援助了烏克蘭不少軍備,比如這次白宮吵架,川普就說,是我批準了標槍反坦克導彈給你,你不要感謝我么?擊毀了那么多俄羅斯的坦克,而奧巴馬只給你一堆破爛民用物資。
這其間北約各國就在幫助烏克蘭訓練軍隊了。
加拿大國防部2019年12月稱,加方訓練的烏克蘭安全人員數量超過1萬。加拿大軍方和政界人士先前說,鑒于烏克蘭與俄羅斯關系持續緊張,加方任務期限會延長。
但你想不到的是,歐盟對烏克蘭的農產品一直采取的限制進口的手段。
也就是說,他們一邊幫助烏克蘭訓練軍隊,給裝備 ,但一邊限制烏克蘭的農產品進入歐盟。
到了俄烏沖突發生后,歐盟看到烏克蘭財政頂不住了,得靠北約各國政府花錢支持了,于是放開了對烏克蘭農產品的部分限制。
結果,大量烏克蘭農產品涌向歐盟市場。
根據歐盟農業專員沃伊切霍夫斯基的說法,2022年歐盟從烏克蘭進口的小麥比2021年增加了10倍,玉米進口量增加了70%,從2021年的730萬噸增加到2022年的1200萬噸。葵花籽的增長超過70倍 ,從2021 年為 2.5 萬噸增長至2022 年為 180 萬噸。
很快,歐盟就在2024年調頭了,給予關稅減免,但是,給你一部分限額。
歐洲聯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2024年3月20日達成臨時協議,同意將2022年起為支援烏克蘭而對烏農產品實施的關稅豁免政策再延長一年,還將為玉米、燕麥等部分農產品提供“保障措施”。
但是,與此同時,歐盟也計劃加強對歐盟內的糖、玉米、雞蛋和家禽等敏感農產品的保護。其將參考2022和2023兩年的平均進口水平,若烏克蘭產品進口量超過這一范圍,則將重新被納入征收關稅的產品行列之中。
也即,這是一種進口配額制。進口的數量達到一定金額,就要加關稅。
而在這個臨時協議之前,歐盟又決定在雞蛋、糖和家禽的進口上,設置對烏克蘭產品的關稅限制。
而在這個協議之后,歐盟又決定將小麥和蜂蜜等產品也新增入關稅條款之中。
這把烏克蘭農民都整懵逼了,你們這是在干什么?發動對烏克蘭的貿易戰?
這一突如其來的轉向,讓烏克蘭農民感到十分困惑。 烏克蘭農業生產者協會表示,如果新類別的產品也被納入限制清單中,烏克蘭將損失17億歐元(約18.5億美元)。這對依靠農業賺取外匯收入的烏克蘭來說無疑是十分巨大的打擊。
更為搞笑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波蘭總理圖斯克3月15日在柏林舉行的魏瑪三角會議上會面,放聲吶喊,要求公眾支持烏克蘭抵抗俄羅斯。
這兩國轉過頭就要求歐盟對烏克蘭農產品實施進口限制。
法國總統馬克龍30日表示,進口烏克蘭農產品正導致歐洲市場“失調”,法國希望歐盟能對進口烏克蘭農產品采取“清晰的措施”。
沒有錯,在整個俄烏戰爭過程中,波蘭和法國是對烏克蘭支持最為強烈的兩個政府,但同時,又是這場貿易戰的發動者。
原因是什么?很簡單嘛!
歐盟各國的農民們不愿意呀!
2024年1月10日,波蘭農業與農村發展部部長切斯瓦夫·謝科爾斯基在給歐盟貿易專員的信中寫道,波蘭反對歐盟擴大與烏克蘭農產品的免稅貿易。 謝科爾斯基表示,俄烏沖突爆發后歐盟推行的全面貿易自由化產生了“適得其反的效果”。他強調,過度進口的問題不僅涉及谷物,還涉及糖、禽肉、雞蛋等。
你看,波蘭可就在烏克蘭的北方,同樣與俄羅斯有一塊飛地接壤,并且是世仇,在抗擊俄羅斯上最為積極,在整個歐盟國家中,軍費比例遠遠超過西歐國家,達到GDP的4%。
但是,他們要傷害起烏克蘭農民及烏克蘭財政來,一點也不含糊。
因為有壓力。
2024年1月以來,波蘭農民一直在抗議烏克蘭谷物的進口和過境,稱質量低劣的烏克蘭農產品正在損害該國的糧食供應。2月中旬左右,抗議活動愈演愈烈,農民封鎖了烏克蘭邊境。
這樣的抗議席卷了歐洲各國。
而早在這樣的壓力下,2023年3月底,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等東歐國家在向歐盟投訴無果后,單方面禁止一些烏克蘭農產品在本國銷售。
即便如此,仍不能遏制歐盟農產品市場價格低迷和滯銷的狀況,根本原因是歐盟生產的農產品成本過高,根本無法與烏克蘭農產品競爭。
波蘭《論壇報》前總編輯 皮特·卡濟諾夫斯基說:現在波蘭與法國、德國、羅馬尼亞,還有立陶宛的農民一起,抗議來自烏克蘭的廉價農產品。盡管烏克蘭不是歐盟成員國,但烏克蘭利用自己的處境,利用與俄羅斯交戰的事實,獲得了將其農產品帶入歐盟的權利。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受廉價的烏克蘭農產品大量進口的沖擊,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歐洲國家農產品供大于求、價格下跌,當地農民遭受巨大經濟損失。據報道,與2022年年初相比,波蘭小麥價格跌幅超過35%。而在保加利亞,80%去年生產的向日葵作物和300多萬噸小麥至今仍在滯銷。
好了,如果烏克蘭真的是在為護衛歐洲而戰,那么,上述這些事豈不是很荒唐?沒有錯,如果沒有各國農民抗議,歐盟不會發動貿易戰,但是,歐洲各國農民顯然并不認為烏克蘭在為他們而戰。
哪怕是歷史敘事上與俄羅斯是死敵的波蘭農民,也不愿意為了烏克蘭人出讓自己的利益,堅決要用關稅保護自己的利益。
那么,奇怪的悖論就來了。
明明歐洲各國政府為烏克蘭政府提供了上千億美元的支援,而俄烏戰爭也一度讓歐洲不少國家民眾能源價格高企。
為什么為了一點在國家GDP中占比非常小的產業上,要與烏克蘭發動關稅限制呢?
這些農民,為什么不反對甚至支持政府用財政資金去支持烏克蘭,甚至用本國軍事裝備去支持烏克蘭,但卻不愿意承擔一點農產品價格下降的經濟損失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
當一國政府宣布要用財政資金支持另一國時,這個錢在普通人看來,不是他的,而是一筆公有的財產,既然是公有的,其實是沒有人在乎他到底怎么花的。
中國農村曾經有不過村支書發過大財,他們都是將集體資產轉售或轉租給私人,隨便收點錢,個人卻可以撈一筆,但農民們卻不反對,因為是公有的,村支出不這么干,他們也從這塊公有土地上拿不到什么好處。
現在開始改革了,要將村集體資產用量化份額的方式分配到每一個農民名下,這時,村支書這么干,村里的農民就得跳起來了,這可是我家有份的財產,你敢私吞?
但農產品價格受損,那是自己直接能感覺到的私人利益的損失,這可是大事,價格降一點,我就要少賺一點了,生活就要苦一點,那怎么可以?
這時,國家大事、歐洲安全、這些鬼話,我都不聽了,昨天才熱血上頭支持烏克蘭,今天真受損了,立刻上街。
不行,烏克蘭人在利用戰爭地位在侵犯我的利益,我要反抗!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笑話,有個記者問,你愿意捐一百萬給希望小學嗎?對方立刻答應,說愿意,再問,你愿意捐一頭牛給村上的小學嗎?對方馬上說不行,因為他真有一頭牛。
法國政府和波蘭政府,也必須在民意下妥協,因為還要選舉嘛 ,要選票嘛 ,怎么能得罪選民呢?歐盟也要妥協,哪怕傷害了烏克蘭農民,減少了烏政府的財政收入,也得干。
我不是說,歐盟政府就不會支持烏克蘭了,會的。
只要是老百姓不能直接感受到痛苦的東西,比如稅款、比如軍事裝備 ,這些給嘛 ,反正沒有老百姓認為這是自己的財產。
但你要派兵,讓他家的兒子死在了戰場,歐盟各國的普通人會接受嗎?
農產品價格便宜了一點,都不接受,怎么可能接受人員的死亡?
好了,從這個故事,你能看清楚世界運行的邏輯嗎?
一、民意不一定是真實的
人們支持稅款去做某些事,不過是因為共和制國家的基礎就是公有制,公有制下的財產,就是公地悲劇,沒有人在意。
民調上支持烏克蘭的民意,并不是真的愿意拿自家的利益去支持。拿公有財產去,無所謂。
今天中國政府如果拿公款去支持某一方,肯定會有輿論中的一方叫好,但要是從任何一方具體的個人口袋里掏個兩三萬,那是要跳起腳來罵娘的。
二、分散的成本,不容易形成反對
俄烏戰爭導致歐洲不少國家民眾能源成本上升,但是能源成本雖然高,占生活中總開銷比例并不高,而要反對這件事,有成本,需要上街,需要請假,需要犧牲一大堆別的事,還很難組織起來,因為太過分散。
但如果有某一個階層損害更深一點,比如一個大農場主,他們早就建立起了農協,各種利益集團,他們組織起來容易,抗議的成本小收益高。
你看,他們不就成功了嗎?
三、政客最終必須服從于民意,而不是什么正義
政客的第一需求,永遠是政治地位,在政治地位面前,什么狗屁正義,都是可以扔一邊去的。
馬克龍一邊呼吁支持烏克蘭,一邊要求給烏克蘭農民加關稅,這是完全邏輯一致的行動,都是有利于自己政治地位的行動。
四、遙遠的地方的人們,并不怎么關心他人的生死
俄烏戰爭在發生的同時,還發生了納卡沖突,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打了一仗,而這場戰爭與俄烏戰爭幾乎一模一樣,但有誰關心呢?
阿塞拜疆獨立時有塊地,里面主要是亞美尼亞人為主,這塊地在蘇聯崩解時,要求加入亞美尼亞,阿政府不讓,于是亞美尼亞政府支持當地打了一場戰爭,死了三萬人,最后亞美尼亞人贏了,成立了獨立的共和國,本質上受亞美尼亞控制。然后到了2020年,阿政府在土耳其政府的支持下,又把這塊地給搶回來了,幾天的血戰,死了五千人。2023年,阿政府違反停戰協議,發動戰爭,徹底摧毀了這個地方分離政權。
在這個故事里,亞美尼亞是俄羅斯,納卡是烏東和克里米亞,阿塞拜疆是烏克蘭,而土耳其是北約。
那么,有幾個人關心這場戰爭呢?也門沖突有人關心嗎?幾百萬人流離失所呢?剛果金正在發生的戰爭呢?
我都承認,我不關心。我有時想寫,都認為,沒有人看。誰關心這么遠地方的戰爭,關我們屁事。
一旦涉及到自身的利益,波蘭的農民不關心烏克蘭人的生死,有什么奇怪的?
五、烏克蘭說要融入歐洲,向西而不向東,這是扯淡。
為什么要向西或向東?越南不融入歐盟,也不融入俄羅斯,人家經濟不是挺好的么?烏克蘭說起來是歐洲第二大國,領土僅次于俄羅斯。獨立自主,自己發展市場經濟,不就可以了嗎?
歐洲是什么好地方嗎?福利主義遍地,同時還有貿易保護主義(當然二者是相輔相承的)。歐洲農民這德性,烏克蘭加入歐盟恐怕都是一場夢。
誰和你自由貿易?歐洲農民用他們的行動在告訴烏克蘭人,你長得不好看,你還想得美啊。
烏克蘭人想加入歐盟的動機也不純,歐盟是一個大政府,只要加入歐盟,就可以薅德國法國這些更發達國家的羊毛,因為可以得到歐盟分配的稅款,烏克蘭窮,貢獻得少,索取得多。
德國這樣的當年的強國,已經被南歐這些國家快薅禿了。一年就要凈為歐盟其他國家凈貢獻幾百億歐元。
再過幾年,等到選擇黨組閣時,歐盟就得崩,因為他們要德國退出歐盟,失去了德國這種最傻的冤大頭,歐盟就變得一文不值了,因為傻兒子醒了。
只要開放市場,產權改革,不需要向西向東,就能發展經濟。
五、世界是公有制的
當然,這個世界上是公有制占主體的世界,各國政府都將GDP的超過40%以上,納入了財政收入,什么私有制占主體,扯淡,各國都是公有制占主體。
既然政府掌控了國民一半以上的財富,那么,這些財富有很多政客們是可以隨便花的,因為沒有人在乎。
當稅款被收走后,這個錢就不是自己的,他花在哪,其實老百姓是不在意的,因此,這些錢,基本上由當權的政客和那些以監督為名的國會議員來決定怎么花,當然一部分要成為他們的利益。
川普罵拜登當然有道理,一千多億美元,就扔到國外去了,還打成這個鬼樣子,但不要奇怪,當四年后,民主黨要是回來,再扔三千億,也不奇怪。
有人說國會會監督,我只能說,不好意思,你看看美國。
川普要搞國內減稅,他決定不了,得國會同意,因此,他的減稅方案,預計要在一年以后才有可能在美國落地,但川普要增關稅,不好意思,他就可以決定,不需要經過任何人同意。
要減小部分政府,如此困難,要擴大政府權力卻如此簡單。奇怪么?
什么三權分立,狗屁嘛 。
但你了解了真相,就很容易理解了。
公有了的本質,代表著政客們手里的權力大了,總統豈會輕易放棄關稅的制定權,國會議員們又豈會放棄國內稅收的制定權?
一個國家的稅收越高,就代表著權力越大,就代表著政客們放權的難度越高,因為財政收入支出高,權力的價值才大嘛,就這么簡單呀。
世界就這么回事,別太天真了。
PS:古老板帳號進小黑屋七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