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自設立以來就一直成為了老師們關注和熱議的話題,老師們對這個話題的熱議也有著階段性的轉移,換句話說就是從一個問題的熱議轉向另一個問題的關注,不過,中小學教師職稱在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不少問題,老師們所熱議的話題的轉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中小學教師職稱不應該與工資掛鉤,這是老師們時常呼吁的,在老師們看來,職稱級別的高低應該只能反映身份地位和能力水平的高低,也就是說只能當成是一種榮譽。這樣的呼吁實際上是沒有作用的,因為職稱制度實施之初就已經將通過職稱崗位工資提高教師待遇明確為實施職稱制度的初衷之一。
二是縮小中小學教師職稱崗位工資差距,這也是老師們呼吁的重點。之前看到有位老師發布的相關信息(如上圖所示),說相比于高級職稱,數量更多的中級職稱教師呼吁縮小高級和中級職稱崗位工資收入差距,說國家也認識到這個差距過大并讓地方采取措施縮小這個差距,實際上,國家層面并沒有這樣的要求。
中小學教師職稱崗位工資實行的是檔次工資,檔次越高,崗位工資標準也就越高,但其實每個檔次之間的崗位工資標準差距不大,差距大的是越檔晉升,比如由中級最低檔10檔越過9檔和最高檔8檔直接晉升為副高最低檔7檔所帶來的崗位工資差距就比由中級最高檔8檔晉升為副高最低檔7檔大多了。
職稱制度以及由此關聯產生的職稱崗位工資標準所導致的不同的職稱級別或檔次有不同的工資標準是職稱制度實施的應有之義,每晉升一個檔次,崗位工資就提高一個標準,每提高一個標準,崗位工資也就存在著一定意義上的差距,這也體現了職稱制度提高教師能力水平和工資待遇的兩大初衷和目的。
實際上,不是縮小職稱崗位工資差距而是要取消績效工資等的發放與職稱掛鉤,職稱原本就是一個獨立的體系,已經用崗位工資體現了教師的能力水平和工資待遇,但現實中薪級工資、績效工資以及各種獎勵性津補貼包括取暖費、物業補貼、生活補貼、績效獎金等等都直接跟職稱級別掛鉤發放。
薪級工資不僅與職稱級別有關也跟任現職年限有關,教師的薪級工資由職稱級別、任現職(聘任現在職稱)年限以及工齡年限正相關,缺一不可。在義務教育教師基本工資標準表和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基本工資標準表中顯示的薪級工資的薪級數就是由工資套改表中的職稱級別、任現職年限和工齡年限結合計算出來的并對應著不同的工資標準。
教師的績效工資與工作業績掛鉤是應有之義,無論是基礎性績效工資還是獎勵性績效工資原本都應該按照績效工資實施初衷以及教育部所作出的規定與教師的課時量、出勤率、教學實績等直接掛鉤以真正體現績效工資的多勞多得和獎勤罰懶的目的和作用,但在具體執行時基本上都是按照職稱級別高低發放。
職稱級別越高,績效工資數額就越高,根據后來實行的新崗位聘任等級發放標準,事業單位人均年績效工資數額:副高五級34000元,副高六級32000元,副高七級30000元,中級八級26000元,中級九級24800元,中級十級23800元。總的來說,雖然職稱崗位工資每檔差距不大,但與職稱掛鉤(薪級工資、績效工資以及各種獎勵性津補貼等)的總收入差距卻不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