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斑塊,這一名詞在現代醫 學中頻繁出現,它其實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特征性表現。當脂質在頸動脈壁沉積,形成局部浸潤并導致管腔狹窄,便形成了斑塊。這些斑塊不僅影響血液循環,還可能脫落造成遠端腦血管堵塞,引發嚴重后果。
中醫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呢?在中醫理論中,頸動脈斑塊被稱為“痰濁”或“瘀血”,是痰濁、瘀血等病理因素在頸部經絡中凝滯而形成的。中醫認為,痰濁和瘀血互結于頸部經絡,導致氣血不暢,久則成積聚而成斑塊。
中醫在治頸動脈斑塊時,強調一人一方,辨證施治。根據病患的體質、病情及全身癥狀,中醫師會制定個性化的診療方案。常用方法包括活血化瘀、化濁通絡的中藥方劑,如黃芪、紅花、川芎、丹參等藥材煎水服用,以及針灸、推拿等療 法。
頸動脈斑塊的診療是一個綜合的過程,中醫的智慧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方法。通過中醫的辨證施治,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對這一健康問題,守護我們的血管健康。
【專家介紹】
曲艷津,女,國家公立三甲醫院專家,北京紅旗中醫醫院,主任醫師,曾受中醫腦病學科創始人,近代名老中醫何世英親傳,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 床經驗,從事中醫腦病研究近三十余年。效果顯著。先后發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均在國家及國際學術會議上交流,多次獲得中國中醫學學會學術獎、優秀論文獎。曲艷津主任多次受邀請參加BRTV科教《氣象觀天下》四季話養生欄 目,介紹了一些關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與中醫診治的方法。開展了中醫藥治冠心病、血管斑塊的獨特方劑,效果顯著,被全國觀眾所熟知。
【專業擅長】
擅長中醫治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心梗、頸動脈斑塊、血管狹窄、心臟瓣膜病變、心衰、早博、房顫、心率不齊、室上速、心肌缺血、心肌炎、肺心病、擴張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肥厚性心肌病、主動脈增寬、煙霧病、支架術后調理、腦萎縮、腦梗、腦出血及其后遺癥、腦供血不足、失眠、抑郁、焦慮等心腦血管相關問題。從醫多年來幫助眾多全國各地的病患在中醫藥的診治下恢復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