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剛剛說到,隨著中國反制美玉米等商品落地,再次給國內玉米釋放了利好信號,再加上中儲糧又開始新一批開庫增儲,共同奠定了玉米的漲勢。
而且呢,期貨市場的反應也很明顯,終于再次登上了2300的點位,實在是可喜可賀。
但這話也就剛說了一天,第二天,玉米又跌了。
具體表現是兩個:
第一,期貨又跌了。
這真是不禁夸,跟上次一樣,剛登上去就又掉下來了,最終又掉下了2300。
看來2300真是個魔咒。
第二,山東玉米又跌了。
剛說完玉米全國一片漲勢,結果山東玉米就給你跌了,這也真是布袋和尚——說不得。
隨著這么兩跌,有人可能就要說了,這回是不是打臉了?剛說玉米上漲板上釘釘,結果這釘就沒釘住!
咱們討論玉米,肯定不是討論第二天漲不漲、跌不跌,而是討論的是一個大趨勢,所以短期的下跌不用慌張,玉米上漲的大趨勢依然還在。
那為什么突然跌了呢?
這事值得說一說。
首先說期貨玉米,期貨玉米下跌,必然是回過神來了。
回過什么神呢?
別看兩大消息(反制美玉米和增儲)都是絕對的利好,但是實際上對玉米的拉漲作用并不大,或者說至少對現階段的玉米來說,拉漲作用幾乎是微乎其微的。
原因有二:
第一,進口玉米下降這事,是市場早就有預期的,現在只不過是預期兌現了而已。
而自從互聯網普及了以后,這個信息傳得那叫一個快,所以市場更多的反應是先基于消息,然后才是現實,這就是所謂的“買預期賣現實”。
預期剛出現時,市場是激動的,所以往往反應也很強烈,但是隨著這個預期被消化,到后面預期兌現的時候,市場的反應反而就沒那么強烈了。
去年進口玉米總量為1367萬噸,同比大降了49%,國內玉米都跌成那樣了,再大量進口玉米的可能性已經非常低,所以這個是早有預料的事。
第二,在進口玉米中,美玉米的占比在逐年減少。
比如,2022年時美玉米進口量為1486萬噸,2023年時就降到了714萬噸,到2024年直接降到了207.3萬噸,在進口玉米總量中僅占15%。
所以這事只要稍微一想,就能回過神來,這對當前的玉米來說,影響很小。
當前玉米的利空卻是依然存在的,那就是地趴糧,所以期貨走跌是有跡可循的。
那么,再說山東的下跌。
山東的下跌就更正常不過了。
我們說玉米上漲,是一種趨勢,而并不是說玉米只能漲不能跌。
尤其山東這個地方,它就穩定不下來。
因為山東不像東北,顧慮相對少,所以只要門前貨車數量一增加,壓價就是必然的事。
但是落估計也落不到哪兒去,一是試探性下跌,看看市場反應;二是也不敢大壓價,因為壓狠了,上量馬上就又會減少。
所以,看看就好,不用慌張。
而且現在上量的主要是兩部分糧源:
一部分是前期存的低價糧,有一定利潤,部分貿易主體更傾向于變現,先把錢揣上再說。
另一部分呢,就是潮糧,后續天氣變暖,不好存放也就順勢出手了。
但后期隨著這兩部分糧出得差不多了以后,玉米質量提升,價格也就會更加堅挺。
此外,大都在盯著期貨,盯著山東,但怎么就忽略了東北了呢?
昨天東北玉米可以說是大面積上漲,所以玉米的大局依然穩定。
還是那句話,把心放到盆骨里,玉米大跌不了。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