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縣金錢石雕:點“石”成金 一路生花
點“石”成金 一路生花
——文商融合助推絳縣金錢石雕成為我省對外交流亮麗名片
記者 王新欣
絳縣金錢石雕工藝美術展覽館內,展品琳瑯滿目。
以鏨為筆,以石為紙。
今年40歲的韓瑞來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錢石雕刻”代表性傳承人,多年來,韓瑞來一直致力于絳縣傳統石雕工藝的傳承與創新,并以金錢石為媒,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瑞來金錢石雕”工藝技術,其作品連續十多年獲得省級以上大獎。
近年來,為更努力地做好絳縣金錢石雕工藝的發掘、保護、傳承和創新工作,韓瑞來打造了絳縣金錢石雕工藝美術展覽館,成立了瑞來金錢石雕大師工作室,為當地歷史文化的傳承、文旅產業的發展及新時代工藝美術人才的培養起到了引領帶頭作用。
讓沉寂億年的石頭再現華光
“看見這石頭上面一個個小球了嗎,中間有個小海藻,它在生長過程中通過分泌黏液,黏結了雜質等,滾成了這種圓形,又經過億萬年的地質活動,形成了這種石頭,因石上呈現有古幣狀紋理,故名金錢石,又叫百子石。這些自帶紋理的石頭,花斑豐富,大概可以分為青色和黃色兩種。”韓瑞來拿著一塊金錢石原石介紹說。
作為當地石雕世家的第五代傳人,在家人的熏陶下,韓瑞來從小耳濡目染,喜歡古老的石雕技藝,在學習先輩技藝的同時,尋找創作的靈感,專注于金錢石雕工藝品的設計與創作。
“絳縣的古跡很多,比如南樊石牌坊等,非常有特色,我設計的一個作品——《祿祥四方》,靈感就源于這個石牌坊祥云紋的紋理,把它寫意成梅花鹿角的形象,既兼顧了美,又很結實,既有鹿的靈動矯健,又有吉祥喜慶的美好寓意。”韓瑞來徐徐道來。
一件作品,首先需要選材,在石材上界定出清晰的輪廓,再根據石頭的軟硬質地等來調整錘子的力度和鑿子的走向,將石頭雕琢出大致輪廓,隨后再用水鉆細細打磨,讓棱角分明的石材有了大概模樣,再經過細致的精修和微調后,即可由工匠進行打磨和拋光。
記者跟隨韓瑞來來到粗磨車間,粗磨師楊俊燕正在用牙機對手中的作品進行粗磨。“一個作品的粗磨(一個步驟)一般需要一個星期以上的時間,然后再用砂紙進行細磨。中間有20多個環節。每一個步驟完成之后,都需要手持放大鏡,仔細觀察有沒有打磨到位。如果哪個環節出現紕漏,還需要返回上個環節進行再次打磨。”楊俊燕說。
粗磨師楊俊燕對金錢石雕作品進行粗磨
另一旁的拋光車間,拋光師傅正用雙手對作品進行一遍遍的拋光。“因為金錢石本身有錢幣的斑紋,每個斑紋都不一樣,這代表著它的硬度不同,只有用手打磨才能感受它的高低走勢,砂紙從最初的80目,一直磨到最細的30000目,才能讓它更加順滑。”韓瑞來解釋。這些過程中,稍有疏忽就會前功盡棄,說著,韓瑞來帶記者來到另一個房間,里面都是即將成型時被損壞或者石材出現瑕疵等問題作品,不禁讓人惋惜,也讓人體會到一件精美的金錢石雕作品究竟有多么珍貴。
30多道工序,一塊塊沉寂上億年的石頭在韓瑞來的手中再現華光,幾千年來帶有濃郁中國特色的文化符號,也在一件件作品中,得以產生新的火花。
工藝美術領域的高科技“狠活”
來到絳縣金錢石雕工藝美術展覽館,一進門就被展廳里的作品吸引了。一只只金錢石雕琢的梅花鹿、金錢豹栩栩如生、十分精美,每個作品光滑到能映出人影來,尤其是一組梅花鹿作品,形象生動,體態優雅,讓人目不轉睛。
“這個系列叫《鹿祥五瑞》,創新點在鹿角上,在設計上我分別將甲骨文中的木、水、火、土和金元寶的元素融入其中,既能兼顧美觀,又可展現中國古代文化的元素。”韓瑞來介紹。
去年5月27日,《鹿祥五瑞》榮獲金獎,是那次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大賽上我省唯一的金獎。
“有時代特色的工藝品才能活在當代、適應時代。在傳統石雕的基礎上,我加入了木雕、青銅雕塑的手法,在外觀設計上更符合現代的審美,制作工藝上也更加精進。”韓瑞來說。
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韓瑞來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進行了結合,加入了他的獨特理解和創新演繹。作為“85后”山西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他對藝術總有著不同于其他人的想法,在高科技發展的今天,韓瑞來更希望用屬于現代人的工具去“雕刻”“打磨”自己的作品,因為在他看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審美和使命。
將每一塊石頭雕琢成精美的藝術品,是韓瑞來一直以來的堅守,他的金錢石雕作品《祥瑞安康》《青云直上》《鹿祥五瑞》,連續三屆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大賽金獎,《在水一方》榮獲“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金獎;《鴻福青云》榮獲第十五屆中國(大連)輕工商品博覽會“中輕萬花”新消費品創新大賽一等獎。
一件件作品不僅在國內屢獲殊榮,更在國際上收獲贊譽,成為中國金錢石雕藝術傳承與創新的引領者。光是自己做,韓瑞來覺得還不夠,他還想帶動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了解金錢石雕。
韓瑞來在操控3D打印機。 記者 陳方斌 攝
在絳縣金錢石雕工藝美術展覽館的背后后,3D打印(研學)創新中心就是韓瑞來帶動更多人參與金錢石雕刻創作的一個見證。2臺掃描儀、20臺3D打印機,這里所有的儀器,主要用于學生研學,為培養新一代石雕人才搭建優質平臺。
“原先我們用泥塑造型,需要拋光很久,現在用電子泥塑,直接就可以進行一鍵拋光,呈現拋光后的效果。作品完成后,3D打印機會打印出一個立體的模型來,讓你可以直觀看到你設計出的作品。”韓瑞來坐在電腦前介紹。在他的電腦旁,就放置著一個太陰寺臥佛模型,那是韓瑞來拿著手持掃描儀掃描后,利用3D打印機制作出來的。
保持著這樣的心態,韓瑞來開始不斷嘗試新的事物,從3D打印到人工智能,從工序的迭代升級到思想上的包容,他在自己的作品中體現了這些科技帶來的改變。從過去的上山采泥、塑泥、做模板,到如今3D設計、3D打印,這不僅僅降低了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讓一些難以成形的構思,活生生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青年玉石雕藝術家、三晉工匠……不久前,韓瑞來又被評為我省第二批省級鄉村工匠名師。如今,絳縣金錢石雕工藝已經成為山西省石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山西省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亮麗名片。
文商融合迎來廣闊發展空間
讓韓瑞來欣慰的是,每年雕鑿出的作品都會在當年銷售一空。
“由于圖片展示出的效果有限,顧客只有親眼看到、親手摸到,才能感知到金錢石的觸感,再加上對作品質量的要求,我們每年的產出有限,所以目前來說,我們的金錢石雕作品都是在線下進行售賣的,顧客們大都是慕名而來。”山西瑞來工藝品有限公司經理、韓瑞來妻子徐玲麗說,“我們追求的是‘小而精’,作品要挖掘文化底蘊,保障質量,在經營上不斷推動文商融合,力爭打造百年老店。”
金錢石雕需要精湛的雕刻技藝,需要具備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熱愛,而藝術品的經營,一方面需要經營者具備深厚的藝術素養,還需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創新的經營策略。
在徐玲麗看來,品牌形象的塑造更為重要。同時,傳統工藝與文化、商業等進行有機結合,才能進一步推動其傳承、創新與發展。
金錢石雕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正是因為其在文化和藝術上的價值,使得金錢石雕作品在市場上也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隨著藝術品市場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市場上對金錢石雕作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放眼當下,文商融合是當前文化產業發展的趨勢,山西瑞來工藝品有限公司以此為契機,將金錢石雕的文化價值與商業發展緊密結合。一方面,公司致力于將金錢石雕的文化元素融入產品設計,提升產品的文化內涵和市場競爭力。通過創新設計,讓傳統雕刻藝術與現代審美相融合,滿足消費者對文化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文化與商業的互動模式,計劃與本地旅游資源結合,開發以當地特色文化為主題的旅游紀念品,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價值。同時,通過舉辦金錢石雕藝術展覽、文化交流活動,提升品牌影響力,吸引更多文化愛好者和消費者。
隨著韓瑞來的金錢石雕刻作品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被越來越多的媒體報道,社會關注度也隨之高了起來,慕名而來的顧客非常多,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從事金錢石雕刻。“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從業者多了,這個產業才能真正做大。”徐玲麗眼中有光。
在注重經營發展的同時,韓瑞來夫婦也十分注重社會效益,“目前,研學涉及的范圍還比較窄,絳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接下來,我們計劃打造一個‘非遺活態傳承+文旅融合創新’復合型文化綜合體。”徐玲麗介紹,“后續還計劃和東荊下村合作,打造非遺體驗研學中心,推動絳縣傳統文化走出去。”
目前,該文化綜合體第一期非遺主題陳列館已經設計完成。它包括200平方米的靜態展區——“絳縣非遺長廊”,集中陳列絳縣文創產品。還包括50平方米的動態互動區——“絳縣匠造名人墻”,用來動態展示絳縣50多位非遺傳承人的影像與作品。
精雕細琢,讓古石煥發新生。在韓瑞來的努力下,“絳縣金錢石雕”工藝品牌一步步正走出絳縣、走向全國。
?來源:運城新聞網
投稿·合作:微信66350359
1.
2.
3.
4.
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