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怎么來的?還和二十八星宿有關,更是耕種的開始!
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剛好是周六,不少朋友在這一天去剃頭了。和上一個剃頭故事相關聯的,就是不能再正月里面剃頭。這樣前后兩個月份的故事就聯系在一起了,不過龍抬頭這個日子,其實還是有很豐富的內涵的。
現在我們想到的龍抬頭,更多是和剃頭聯系起來。實際上,它是一個春耕開始的節日。它除了被稱為“龍抬頭”外,又會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和農耕文化關系非常深厚的節日。
另外一點,“龍抬頭”嘛,肯定和龍有關系了。在二十八星宿里面“龍”指的是東方蒼龍七宿星象,也就是“龍角星”在每年二月二這一天,在東方地平線上升起來,所以叫做“龍抬頭”。下圖是仰韶文化中的蚌塑龍虎圖案:
唐朝時候就有文獻記載龍抬頭的習俗了,在在《唐書·李泌傳》里面,說長安春天里只有三個節日,一個是正月九、正月三十、以及三月的上巳節。上巳節也就是之前文章里提到過的,是三月三,軒轅皇帝誕辰的日子。
因為二月沒有節日,所以李泌就上說,正月晦,也就是正月三十這個節日,改為二月朔,合稱三令節。
上圖來自:pexels(zhang kaiyv)
加上二月是天氣變暖,萬物生長的時候,皇帝賜宴群臣,民間也要用青色袋子裝各種種子,送給親友。以及祭祀勾芒神(少昊之子),祈求豐收等。
因此可以看到二月二除了我們熟悉的龍抬頭這個節日之外,其實更多是一個農事相關的節日活動,如果大家注意看當地新聞的話,這兩天會有各地官員視察春耕活動了。
一開始二月二和龍抬頭沒啥關系,是到了元朝時候,才把二月二叫做“龍抬頭”,北方地區,就吃面條,叫做“龍須面”,烙餅叫做“龍鱗”,包餃子叫做“龍牙”。
到了現在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活動就更多了,比如祭社神,也就是土地公的誕辰。還有采龍氣、剃龍頭、起龍船、舞龍、使耕牛、開筆寫字、引龍田、放龍燈等等。
基本上可以看到是和農事,和日常生活相關活動。寫到這里,就想起,很多人寫穿越古代的歷史小說,感覺很空洞,沒有生活。那么寫寫古代節日活動,其實就很有生活氣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