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耀是一名初一年級的男生,有一個八歲的妹妹,母親為一名公司經理,父親為事業單位職工。由于母親工作繁忙,父親的工作較為輕松,兄妹倆的日常生活多由父親負責照顧,父母關系尚可。父親性格較為固執,總是挑剔別人身上的問題,在家里照顧子女無微不至。但在阿耀眼中,父親扮演著母親的角色,性格細膩而柔弱。母親雷厲風行,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家庭重大事件的決策中都起著關鍵作用。
從小到大,阿耀乖巧懂事,小學以來學習成績一直很好,與同學相處融洽,深受同學、老師和家中長輩的喜愛。但阿耀的性格內向,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凡事盡力做得盡善盡美,媽媽雖然工作較忙,但是平時和阿耀的溝通較多,阿耀有心事也多愿意與媽媽交流。
阿耀希望通過發奮讀書,在班級能排在前幾名,但由于自我狀態沒有調整好,六年級下學期的期末成績未如所愿。
升上初中之后,學業壓力變大,班級里出現一些不好的學風,這些使得阿耀對學校和班級產生了厭煩情緒,要求請假在家中休息。母親和班主任聯系,希望班主任開導一下孩子,故班主任與阿耀約時間面談。
但在約定時間里班主任由于工作事由未能及時出現,而阿耀當時是請假期間,沒有穿校服回校,被值班人員批評教育。阿耀十分生氣、委屈,回到家跟媽媽說再也不想回學校上課,在家通過玩電腦宣泄心中苦悶,很少出門。母親十分擔心孩子,偶爾勸說孩子回校上課,但阿耀總是以頭痛、肚子疼等身體不適的原因頻繁請假。
后來,阿耀變得連家人都不愿意搭理,飲食和入睡都不規律,總喜歡把時間耗在電腦前,以前喜歡的籃球、跑步等運動都不再感興趣。
最近一周,阿耀情緒低落,在家中因上學的事情與父母發生爭執,爭論激烈時情緒暴躁,摔東西。阿耀曾與父母動手一次,父母非常擔憂,陪同孩子尋求我的幫助,阿耀母親希望通過干預緩解他的情緒,并能讓孩子回到學校。
阿耀在我面前表示自己短時間內拒絕再回到學校上學,但因與家人鬧得特別不愉快,希望我幫他調解家庭關系,緩解現在的困擾。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網絡游戲也日新月異,對于處于青春期自我意識急劇膨脹而且面臨繁重課業壓力的青少年有著強大的吸引力。網絡游戲給青少年提供釋放內心壓力和宣泄負面情緒的通道,而其中虛擬的獎賞也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故而在這個虛擬世界中,阿耀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成為了自己的英雄。但是沉溺網絡,阿耀的成長煩惱變得更多,內心沖突也更為激烈,為了逃避現實生活的壓力,他進一步沉迷網絡,造成一個循環。
進入咨詢室時,阿耀媽媽向我敘述具體情況,說到傷心處,媽媽會輕輕抽泣。阿耀很拘謹,低頭不語,我希望阿耀表達此時此刻的感受時,阿耀拒絕回答,僅低頭強調自己不想回到學校讀書。
阿耀的阻抗特別強烈,我通過觀察,發現阿耀情感細膩,性格內向,但悟性很高,認知能力強,對人有明顯的不信任感,能清晰地領悟到他人給自己的提示,但是仍然用堅硬的外殼來對抗外部世界。所以面對阿耀,我需要很多的耐心,運用共情慢慢走進他的內心,引導他沖破自己內心堅固的防線。
通過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形成安全的咨詢氛圍,我鼓勵他把近期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感受表達出來,讓其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問題的表現、形成的原因、發生的背景和演變的過程。
我通過場景重建干預,使他在更深層次上意識到自己拒絕去上學以及沉迷網絡之中,不是由于學校的校風問題以及老師的教育行為等造成的,而是他現在持有的扭曲想法,讓他沒有辦法面對學校、老師和同學,甚至是家人,故而躲藏在網絡世界之中,不肯直面現實生活。幫助阿耀改善目前僵硬的身體姿態和焦慮煩躁的情緒,讓他在長期沖突中所產生的緊張狀況得到緩解,平靜自我。
網絡游戲只是孩子潛在心理問題的一個表征,表現出來的似乎是對網絡的沉迷,但實際上是孩子對現實生活的逃避。要解決根源問題,需要找出創傷記憶,讓孩子與家庭、學校直面困難,解決困擾,從而擊碎網絡游戲這厚重外殼下潛在的心理問題。
我在潛意識狀態下找到了阿耀的病理性記憶,他在三年級一次期中測驗時,由于粗心填錯答題卡,被老師在班級點名批評,還被同學們課后傳為笑談,阿耀覺得十分丟臉。我對阿耀的病理性記憶進行重組,他低落的情緒穩定了許多。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耀順利地返回了學校,他和同學之間開始有了交流,自信心也逐漸增強了,他的臉上出現了久違的笑容。他母親反饋阿耀近期心情平復許多,對網絡游戲的控制力明顯加強,對學校環境有新的認識。阿耀與父母的交流增多,對妹妹恢復往日的喜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