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如何游蘇州呢? 作為已經在蘇州生活20多年的人,依舊常常這樣問自己。好似這座城,已經習慣她的存在,就漸漸不會用陌生的眼光去看她,于是很多故事就被掩藏了。
縱然日新月異的發展令人振奮,先進的人工智能看似無所不知,可是終究一個人,生活在一座城,是需要十分具體的支撐的。
就比如在某個園林里的花是誰種下,又有誰愛過,還留下怎樣的故事。
又比如那一條尋常巷陌,誰住過,誰走過,古往今來人不遇,卻留腳步于青石明月間,當我想去,那一年周瑜匆匆走過,盼望與母親相見,文徵明匆匆走過,去赴一場雅集,沈周匆匆走過,要去尋覓一株木蘭……
恰恰是這樣的情愫,讓一座城,因為歷史與人文,陡然多了好多風雅。我與古人共明月,今夕何夕心相悅。縱然相逢應不識,何妨把酒問平生。
有了這番雅興,于是當我們再讀《紅樓夢》,那閶門往事,拙政大觀,影影重重的姑蘇痕跡,忍不住讓人有了尋跡的念想。又或者想起滄浪亭的那對情深意切的夫妻,朝夕相處的點點滴滴,讓沈復與蕓娘成了中國人愛情的向往,也讓《浮生六記》被世間銘記。
跟著作品游蘇州,在《紅樓夢》看見蘇州的往事,在《浮生六記》里看見園林光陰,在吳門畫派的畫作里看見吳中山水,在范成大,范仲淹,唐伯虎的詩篇中看見姑蘇流年……
這或許便是我們今天的蘇州人來重新打開蘇州的新方式。正是基于這樣的動念, “行走的閱讀”,跟著作品游蘇州系列研學終于再啟。
這個計劃由清曲茶社,無名讀書會,陳盈自媒體,慢書房,心田里,崛起書店,悠園書坊聯合發起,期待云集身在姑蘇,來到姑蘇的朋友一起,跟著不同的作品一起感受這座城市的風雅。
第一期跟著《紅樓夢》品姑蘇之 最是紅塵自閶門 ,由吳文化傳播者馬韞君老師領銜,帶著讀者游閶門。
馬老師的履歷相當靠譜!請看介紹!
《紅樓夢》開篇第一回便寫到: 地陷東南,城曰姑蘇。 有閶門者,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這閶門外有個十里街,街內有個仁清巷,巷內有個古廟,因地方窄狹,人皆呼作葫蘆廟。 廟旁住著一家鄉宦,姓甄,名費,字士隱。
姑蘇,是蘇州的古稱。閶門諧音“昌門”,暗示進入此門后就能見到一個繁榮昌盛的世界。閶門是伍子胥所建“闔閭大城”的八座陸門之一,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位于城西,是吳國大軍出發攻打楚國必經之地,故而又名“破楚門”。清代傳世名畫《姑蘇繁華圖》中的閶門是一座獨立建筑,外側為長方形的甕城,內部另有套城,有著嚴密的城防設施。清朝的孫嘉淦在《南游記》里這樣描述閶門:“居貨山積,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燦若云錦。”
如今,閶門古韻猶存,氣勢嵯峨。陸路門外西臨吊橋,東接西中市路,西邊連接下塘河,東邊連接著城內。“世間樂土是吳中,中有閶門更擅雄”。青磚與灰瓦交織,訴說著悠長的歲月故事。
跟著我們的腳步去丈量西中市吧,從閶門到皋橋一段,林立著眾多的老字號和清代建筑,至今依然欣欣向榮生活著,融入這人間煙火。
漫步在西中市的街巷,去發現從清中期開始到民國,和《紅樓夢》這一巨著的誕生同時代,西中市的店鋪商號與錢莊銀行的數量激增至近百家,真正成為了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名震一時的“金融中心”。
五德居門前總是人潮涌動,百年老字號陸稿薦的鹵味,夏季的白斬雞和冬季的蝦仁獅子頭,閶門姚記豆漿燈火輝煌,一碗咸豆漿搭配“荷葉包美人”,既提供了儀式感,又溫暖了胃與心。
閶門內這一處富貴風流之地,曾經的繁華,今日的煙火氣,都記錄在每一條街巷的青石板中,清代遺存建筑的門縫中,風吹過來,紅樓的氣息。不枉行,一起走讀一下吧。
特別提示:點擊以上圖片即可入手
1、報名成功后加入群,確定結合地點與行程。本是活動14:00需到達指定集合地。
2、活動的費用為128元/人,兩人同報特惠218元。一大一小198元(孩子需10歲以上)。
3、本次活動提供講義與耳機。每次活動都有復盤回顧沙龍,參與者可免費參加沙龍,并可獲得活動心意禮物。
4、參與書友再次參與其他路線可享有特別優惠,并享受發起的各實體空間專享特惠。 清曲茶社,無名讀書會,陳盈自媒體,慢書房,心田里,崛起書店,悠園書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