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可以說,是武林第一大勢力,又因為其日后成長為反元義軍主力,甚至最終改朝換代,復興華夏,說明教是天下第一大勢力也不過分。
能夠進入明教的高層,自然就是罕見的人中龍鳳了。但是,在為數眾多的明教高層中,有一位高手最沒存在感,他是誰呢?
金庸先生對于《倚天屠龍記》的描寫非常精彩,不過,其中不少的設定也暴露出了思維定式。
比如,明教當中,存在左右光明使者,四大法王,五散人的配置。從具體的管理而言,這些人實際上互不統屬,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教主領導,這些高層就要四分五裂。
從教主的威權來看,明教像是中央集權制,而從實際的運作來看,明教更像是分封制。
金老爺子有一個習慣,那就是用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為他在小說中塑造的人物做綠葉,其實,這對于存在歷史背景的小說而言,也算是常規操作。
而金大俠讓這些歷史人物不止做綠葉,而且還都是級別與武功都低于塑造人物的綠葉。
明教高層當中,左右光明使者楊逍和范遙,四大法王黛綺絲、殷天正、謝遜和韋一笑,均為塑造的人物,而武功地位比他們明顯差了一個級別的五散人,則都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半仙之體”。
相比較于左右光明使者和四大法王,五散人的戲份要少得多。而且,在武功為王的武俠世界,中,五散人的武功明顯低不少,就連武功最高的冷謙,也遠不是四大法王之末的青翼蝠王韋一笑的對手。
不僅如此,五散人都更像是工具人。
周顛是插科打諢的;
而冷謙設定則是比較變態的惜字如金,一個多余的字都不肯講;
說不得和尚的乾坤一氣袋,最終幫助男主張無忌九陽神功大成;
彭瑩玉算表現比較突出的,曾經單獨大戰六大門派的八名高手。
要知道,彭瑩玉不僅在真實的歷史中,是反元義軍的先驅,就算是在另一位武俠大家梁羽生先生的筆下,也是天下第一高手。而在倚天當中,彭瑩玉已經淪落到純打雜的地步。
但是,以上這些人還不是最慘的。是的,五散人只提到了四位,還有一位鐵冠道人張中沒有說到,因為他在倚天當中的存在感幾乎為零。或者說,金庸先生本來可以設置成三散人或者四散人(在影視劇中有這種改編)但是,為了數字差異,所以,還是設成了五散人。
說起來,在明教前教主陽頂天暴死之后,明教四分五裂混亂了數十年,根本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反倒是之前的記錄當中,說明教絕大部分時候,都是按部就班地傳下來了卻沒有分散消亡,未免不可思議。
從文中看,明教根本就沒有一個完備的教主選拔與繼承機制,對于高層的人員設置也沒有相應的安排。
明教教主的權威,甚至不是來自于他的領導能力、發展能力與管理能力,而是來自于武功。
陽頂天之所以活著的時候,可以鎮得住場子,就在于他的武功天下無敵。而這樣的一個人,居然生前不知道做好繼承預案,于內部的爾虞我詐都沒有絲毫覺察,甚至,連妻子長期偷情都沒搞明白,以至于急火攻心去世了,造成明教差點滅亡。
也就是說,明教穩定的前提,是要有一個武學天賦極為出色,武功極高的人物做教主,而這種情況只能說并不容易遇到。
雖然明教高手的武功,不僅不遜色于六大門派,甚至猶有過之。但是,如果想每一代弟子都這樣就難了。
六大門派至少也傳承百年以上,少林派甚至上千年了,數十代人的積淀,尚且不能保證每一代都有絕頂高手。華山派、崆峒派和昆侖派就是這樣沒落的。
而明教當中的高手,幾乎都是野路子,也就是不是自學成才,就是機緣巧合拜在了某一個高手座下,而這樣的情況是不能持續的。
從楊逍范遙到四大法王,再到五散人,都沒有人是大派的弟子,而他們這一代人也沒有聽說哪一個收了出色的弟子把武學傳了下去。
如果不是張無忌橫空出世,這代人逐漸老去,明教在數十年之后大概率就會式微,從此不再有和六大門派分庭抗禮的資格了。
換句話說,金庸先生在倚天當中塑造了明教的輝煌,而五散人則是集中了元末明初幾乎所有仙道之人。因為陣容過于豪華,所以,歷史中鐵冠道人張中這種預言大師,也就只能成為小透明,成為最沒有存在感的一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