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這個廣州房產的 “頂流” 區域,又有盤跌出新紀錄了!
刷著手機,看到黃村的中海康城成交了一套單價2萬+/平的兩房。
我滴天!2字頭!?
要知道,中海康城去年這個時候的成交均價還在5萬+/平呢,現在一下子跌了近六成,哇,真的不敢想......
業主:跌的好痛
1月19日,中海康城成交了一套84.77㎡的兩房兩廳,成交總價225萬,均價為2.6萬/平。
業主之前的報價還是286萬,結果最終成交猛降了61萬!
真的很難想象,這一價格不是在廣州近郊,而是在天河。
我扒了一下這幾年來該小區相同大小相同戶型的成交情況。
2021年6月,成交的這套84.77㎡的兩室兩廳,總價為477萬,單價為5.6萬/平。
2021年7月,成交的這套84.77㎡的兩室兩廳,總價為520萬,單價為6.1萬/平。
而上個月該小區的成交均價為3.3萬/平,這一下跌了21%。
當然,我也問了中介這套房是不是有什么“秘密”,中介直說,沒什么問題,就是業主急售。
畢竟中海康城也是二十多年的老小區了,有些還是樓梯房,戶型設計和裝修風格都很陳舊,加上車位配比也不夠,如果急著出手,那只能是割肉成交。
不過割的有點太痛了,一下子丟了近54萬。
是什么原因,
讓它們跌個不停?
其實翻開數據認真看看,過去這一年,降價還是主基調,只不過各降價房源間的降價幅度各有千秋罷了,除了這些有特別原因的:殺瘋了!連連跌到2萬+/平!廣州二手天塌了?
雖說現在廣州二手距離止跌越來越近了,但是一些房源早已經在市場的沖擊中失去競爭力,只能低價出手。
仔細觀察跌得厲害的房源,不難發現它們有這幾大共同點:
1.物理條件落后:樓齡20年+,車位緊張,還沒電梯。
例如廈滘的珠江花園,最新成交的一套樓齡已有約26年,馬賽克外墻,加上樓間距近,小區內綠化又少,競爭力實在不大。
2.周邊配套設施不齊全,生活不方便。
有一些樓盤的配套短板太明顯,宣傳時自稱“30分鐘到市中心”的樓盤,早高峰實測通勤超1小時,這種通勤實在太傷。
又或者是學校商業一鴿再鴿,例如增城的朱村的科教城,之前就經常被吐槽商業不夠,商業和學校等配套落地慢如蝸牛,業主都已經從“期待”熬成“絕望”。
3.前期價格虛高。
前期價格被高估,增城的碧桂園云頂就是一個好例子,高峰期拿地,加上定位高,同時大量炒家聞風而動。云頂最高時可到4萬+/平,可隨著市場回歸理性,現在云頂的新房都跌到了1.3萬+/平,比拿地價還便宜。
4.產品力掉隊+新盤扎堆入市。
產品品質是房子的核心競爭力,產品品質不佳,在如今的房產市場中就是 “短板”。自從廣州容積率新規發布以來,舊規新盤和二手房陷入了尷尬境地。戶型設計的滯后,讓它們在與新規下的新房競爭中處于劣勢。
比如中海康城,北側就是天河區奧體新城保障房項目,據說是設計接近第四代住宅,加上較高的使用率,這競爭力不可謂不強。
來源:廣州天河發布
同時天河東新盤扎堆入市,供應量過大也使得二手業主被迫加入了“價格戰”。
總體來說,跌幅大的房源大部分是因為地段偏、配套不足、產品不佳等問題。
不過部分降價的房源也可能是因為業主急售等原因,對于購房者來說,這既是機會也是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