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午,瑞金醫院門診大廳里暖意融融。在耳鼻咽喉科科主任向明亮主任醫師的帶領下,由王士禮主任醫師、孫星梅副主任醫師、吳繼昌副主任醫師、胡海霞副主任醫師、葉斌副主任醫師,陳旎珺、楊晨和沈怡琳等主治醫師組成的耳科義診團隊,為早早排隊的市民們進行耳部健康"把脈"。
在接診的50位市民中,超過六成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問題。有一位65歲的張阿姨,由子女陪同并反映近來老人家說話越來越大聲但一直不愿意就醫,以為是年紀大了正?,F象,在向明亮主任和阿姨的交談中,初步判斷阿姨已經出現老年性聽力退化,應及時檢查聽力情況。向主任表示的確有不少老年人群比較不愿意承認聽力減退問題,也不愿意佩戴助聽器。數據顯示,現場28位老年患者中,有11人存在交流障礙卻未佩戴助聽器,8人甚至從未做過聽力檢測。
同樣,外耳道不僅僅會有耵聹堆積,膽脂瘤也不容忽視。有一位52歲的徐女士最近發現,每次掏耳朵后不久又會感到耳悶耳脹。在義診現場,王士禮主任醫師檢查發現徐女士外耳道里堆積的“垃圾”并非普通的“耳屎”,而可能是膽脂瘤。王醫生提醒:"耳朵里的膽脂瘤需要通過手術徹底清除病變組織。雖然膽脂瘤是良性的,但是它很容易破壞骨質。很多患者把耳朵悶脹、輕微耳鳴當作小毛病,直到影響生活才就醫,往往錯過最佳治療期。"
"聽力衰退不是簡單的‘聽不清’,它像一堵墻,會隔絕老人與社會聯系。"胡海霞副主任醫師拿出研究數據解釋,"當聽力損失超過25分貝后,每加重10分貝,患認知障礙的風險就增加27%。我們開設耳聾耳鳴眩暈專病門診,就是希望為早發現、早干預提供‘綠色通道’。"
"您這耳朵可不能再掏了!"孫星梅副主任醫師指著耳內鏡圖像,對一位外耳道真菌感染的大伯耐心解釋,"棉簽掏耳朵就像用掃帚掃灰塵,反而會把臟東西推進深處。我們的耳道本身就有自潔功能,日常擦拭外耳廓和耳道口就足夠了,如果耳朵堵住了,建議到正規醫院的耳鼻咽喉科進行清理,盡量減少外出采耳,以避免不必要的感染。"
針對年輕群體關心的耳機使用問題,吳繼昌副主任醫師打了個生動比方:"耳機不是‘耳塞’,每天使用建議遵循‘雙60法則’——音量不超過60%,時長控制在60分鐘內。特別是地鐵通勤時,別用提高音量對抗環境噪音。"
給青少年的叮囑
選擇開放式的骨傳導耳機
網課間隙每小時讓耳朵休息10分鐘
游泳后及時用吹風機低檔吹干耳道(距離30cm以上)
給上班族的提醒
接聽電話養成左右耳輪換習慣
乘坐飛機時可通過咀嚼緩解耳悶
突然出現耳鳴耳悶應及時就醫
給銀發族的關懷
與家人對話時選擇安靜環境
每年做一次純音測聽檢查
助聽器需專業驗配,切忌網購隨意佩戴
特別提示
針對突發性耳聾、耳悶、耳鳴患者,瑞金醫院耳鼻咽喉科開通專病門診診療服務,市民可通過醫院官方渠道預約。
撰稿:沈怡琳 孫星梅
攝影:袁宸楨
編輯:張子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