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雷鋒同志,他是全國人民心中最熟悉的現代英雄形象之一,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貢獻,他的形象和精神鼓舞了幾代人。
很多同學都是小時候聽過那首熟悉的歌《學習雷鋒好榜樣》,然后聽過老師教育我們要學雷鋒做好事的。雖然雷鋒同志的年齡定格在22歲,但是他永遠是很多小朋友的雷鋒叔叔,我們向他學習肯定不是只有3月5日學一天的。
到了21世紀,雷鋒精神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革命的螺絲釘精神仍然是每一個新時代的年輕人需要刻在心靈深處的底色。
雷鋒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在新時代呈現出超越時空的生命力。
今天,傳承雷鋒精神不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具象化實踐,更在技術革命、社會轉型與全球治理變革中展現出獨特的現實意義,為破解“現代性困境”提供了東方智慧。
雷鋒精神作為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內涵始終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大家都知道,雷鋒在舊社會是一個極苦的孩子,他全家人被惡霸地主迫害得家破人亡,最后他孑然一身。黨和新社會給了他新的生命,賦予了他人生的價值,他把全身心都交給了黨和人民。他開始名字叫雷正興,后來改名叫山峰的峰,再后來要學習解放軍沖鋒,他想參軍,又改成沖鋒的鋒。當時因為看到他太矮小了,當時的兵役局政委余新元就問雷鋒:“你想當兵,你家里人同意嗎?”雷鋒一下就眼圈紅了:“我沒有家里人了……”
他做好事絕不是圖表揚,因為很多次都是不留名,說“我叫解放軍”!到了新中國,雷鋒這樣的苦孩子翻了身,都是忘我地投身建設,就是為了人民不能再回到那個吃人的舊社會。
曾經有一個時期,有一些人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想的影響, 說他的照片是擺拍或者是圖漂亮趕時髦、也會戴手表、穿皮夾克,但是作為一個當時有正式工作的青年來說,用自己的個人收入給自己買新衣服,這難道不對嗎?正好說明我們新社會的勞動人民勞有所得,生活有保障的。而且雷鋒同志把絕大收入攢下來,經常捐獻出去。在那個供給制的時候,他經常還不領新軍裝,能發兩套,他就只要一套,說給國家節省一套,在看不見的地方,他的襪子補了又補……
至于說,宣傳的時候重新拍一些照片,為了講明一些場景和一些事實經過,這很正常,這個叫做情景再現,就像現在拍紀錄片。而且雷鋒同志本來就是當時的先進模范,在他生前就已經多次參加過各種代表會議。“擺拍”是一些人自己內心狹隘,體會不到那種博大的愛和境界,所以在亂說的(是企圖通過否定英雄來否定我們)。
在他犧牲以后,一代一代青年都向他學習,以實際行動“接過雷鋒的槍”。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這種精神品格不僅沒有褪色,反而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展現出更強的生命力和現實意義!
例如,雷鋒精神的"向上"特質,就體現在當代青年的創新創業熱潮中。杭州95后創客團隊將公益基因植入商業項目,通過共享雨傘系統累計為城市節省30萬噸水資源的案例,正是新時代螺絲釘精神的創新表達。而其“向善”本質,在武漢抗疫期間得到集體印證。4.2萬名志愿者自發組建愛心車隊,日均服務時長超16小時,用行動詮釋了生命有限,奉獻無限的永恒價值。
例如在全國人民一起抗疫的時候,我們也自發參加志愿活動,用青春和汗水向雷鋒老班長致敬。
在購物平臺的農貨工程中,5.6萬以上的青年用專業知識助農增收,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實現了精神價值的升華。很多鄉鎮青年學成之后回鄉,用電子媒介幫父老鄉親創收,而不是像某些網紅那樣念稿子拽幾句文的,然后說谷賤傷農,把東西賣很貴,但是實惠到不了老百姓手里。
當中國援非醫療隊在埃塞俄比亞建立雷鋒診所,當地居民自發學習中文的“為人民服務標語”時,這種跨越文化的精神共鳴印證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層契合。中國援外醫療隊在58國建立的健康快車,將診療服務與技術培訓結合,培育當地“不走的醫療隊”!這種授人以漁的援助模式,使雷鋒精神超越了文化邊界,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實踐載體。在聯合國青年論壇上,中國志愿者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志愿服務量化體系”,正推動國際公益事業走向制度化!
在數字時代,雷鋒精神有了新的傳承方式。新加坡《聯合早報》將我國的指尖公益稱為數字雷鋒現象,反映出中華美德和階級友誼的世界性回響。
著名短視頻平臺涌現的雷鋒頻道創作者,用2分鐘微紀錄片記錄平凡善舉,單條視頻最高播放量突破1.2億次。深圳南山區的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志愿服務時長兌換,讓利他行為獲得可持續激勵。又比如,在城市化進程催生所謂陌生人社會的當下,北京朝陽群眾的群體通過數字化平臺構建起互助網絡,12.8萬注冊的志愿者形成“15分鐘應急響應圈”。這些數字化創新使雷鋒精神突破了時空界限,在數據的“云端”構建起新時代的道德坐標系。
紅色精神要傳承,要發揚,在一切都是“大數據說了算”的時代,也有新的代際傳承方式。上海市中小學推行的道德積分銀行,將志愿服務細化為可量化的成長指標。北京郵電大學開設的"網絡文明"課程,指導學生用算法宣傳雷鋒精神。這種將紅色精神與現代教育技術融合的探索,使大學生、10后和更年輕的的青少年群體在參與中完成了價值認同的建構。
很多人都說“信息繭房”效應,就是說您看什么東西之后,大數據就會越給您推送什么東西。在算法推薦塑造認知、物質主義沖擊價值觀的當下,雷鋒精神提供的不僅是一套助人為樂的行為準則,更是一種對抗異化的生命哲學。
雷鋒的事跡告訴我們什么是平凡中的偉大,它告訴我們,當每個個體都能成為溫暖他人的微光,整個社會就能匯聚成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這種超越時代的生命力,正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精神密碼。
時代在前進,但雷鋒精神歷久彌新。讓我們都做到“接過雷鋒的槍,千萬個雷鋒在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